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4SJD740010)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爱真胡丹孙秀娟王东山王蓓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英语
  • 5篇文化
  • 5篇跨文化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英汉
  • 2篇外语
  • 2篇文化交际
  • 2篇文化交际能力
  • 2篇跨文化交际
  • 2篇跨文化交际能...
  • 2篇交际
  • 2篇交际能力
  • 2篇教学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动机
  • 1篇动机类型
  • 1篇动机强度
  • 1篇学习者
  • 1篇学习者英语
  • 1篇隐喻

机构

  • 7篇江苏大学

作者

  • 7篇刘爱真
  • 1篇胡丹
  • 1篇王蓓
  • 1篇孙秀娟
  • 1篇肖素萍
  • 1篇蔡姗姗
  • 1篇吴万能
  • 1篇王东山

传媒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学习者英语使役表达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被引量:4
2008年
使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很普遍,但中国学习者受母语语言文化负迁移的影响,往往倾向于使用"make+Object+Complement"这一分析型使役表达法,不像英语本族语人多选择综合型表达法,即词汇化使役动词。产生这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往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句法对比分析等语言层面。从文化角度进一步探究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并分析由于滥用"make+Object+Complement"结构导致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提高教师对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孙秀娟刘爱真
关键词:使役负迁移跨文化语用失误
英汉愤怒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机制的决定性工具,是语言系统形成、发展和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巩固和扩展对于人自身、彼此关系和认识世界的关键。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支撑,以Deignan et al的隐喻分类为研究框架,通过对英汉语中"愤怒"语料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并探究了深层的文化原因。
蔡姗姗刘爱真
关键词:概念隐喻愤怒文化
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语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了困难。在分析英汉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篇结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发现EFL学生作文的篇章主题和发展模式受汉语思维模式影响较大,提出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思维能力。
肖素萍刘爱真
关键词:语篇差异外语写作
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王蓓刘爱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全日制成人教育三年级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
2009年
对江苏大学62名全日制成人教育三年级学生跨文化能力进行了调查。对测试成绩与学位英语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和T值分析,并就相关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个人的策略建议。
吴万能刘爱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外语教学
动机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受试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受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令人满意,且知识能力明显落后于行为能力;动机强度和内在兴趣动机可以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数动机类型通过动机强度或内在兴趣动机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
王东山刘爱真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中西文化的角度阐释模因论与中国英语词汇被引量:11
2008年
随着英语变体研究的深入,中国英语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概括性地论述中国英语的存在与发展,还未独立地从各个层面阐述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英语词汇层面单独加以分析,中国英语词汇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强势模因,它通过自身的某些特点,满足了模因复制的选择标准,从而顺利通过同化、保持、表达和传播的四个阶段,因此为人们注意、理解、接受并使用。
胡丹刘爱真
关键词:中国英语词汇模因强势模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