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8017)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晓王慧孙世界胡明星吴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居住
  • 2篇农民
  • 2篇进城
  • 2篇居住空间
  • 2篇聚居
  • 2篇聚居区
  • 1篇信息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用户
  • 1篇有感
  • 1篇整治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少数民族聚居...
  • 1篇社交
  • 1篇社交网
  • 1篇社交网络
  • 1篇思索
  • 1篇农民工

机构

  • 13篇东南大学
  • 2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作者

  • 10篇吴晓
  • 3篇王慧
  • 1篇胡明星
  • 1篇顾萌
  • 1篇孙世界
  • 1篇王承慧
  • 1篇吴明伟
  • 1篇任帅
  • 1篇吴珏
  • 1篇陈海明
  • 1篇夏茂华

传媒

  • 4篇规划师
  • 3篇城市规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新建筑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城市建筑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基于"居住—就业"视角,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主城区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存在显著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现象,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的5个主因子分别为迁居特征、住房条件、职业状况、来源地和经济地位,影响就业空间分异的5个主因子分别为职业状况、集聚方式、迁居特征、住房条件和经济地位。其中,居住空间分异受迁居特征影响较多,而就业空间分异与职业状况相关度较高。
徐卞融吴晓
关键词:流动人口空间分异
我的城市居所在哪里——农民工居住空间的供给刍议被引量:5
2011年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给城市居住空间的供给带来了各类问题和压力。本文重点探讨了租居型和宿居型农民工居住空间供给的基本策略,并借鉴国际经验和实践成果,大体确立了农民工居住空间的设计标准。
吴晓
关键词:农民工居住空间
公共住宅——作为我国进城农民一种安置手段的思索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给城市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除了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外,农民进城后的安置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借鉴西方和香港地区在公共住宅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成果,探讨了公共住宅作为进城农民工一种安置手段和私人住宅市场的一种补充,在国内实施推行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吴晓王承慧
关键词:公共住宅进城农民
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解析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涌入并滞留在大城市,形成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新就业人员群体,从而产生了严峻的居住困难问题。故本文以南京市为例,从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入手,对新就业人员聚居...
强欢欢
文献传递
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杭州为例被引量:9
2009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特征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以杭州主城区26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行为等方面分析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然后具体分析居住空间用地特征、物质环境特征和居住密度特征,研究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影响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四个主要因素;从而以此为个案,探讨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孙世界胡明星
关键词:居住空间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初探
本文基于1929-1947年南京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采用ArcGIS 和空间统计法,以分析1929年、1936年和1947年三个时间节点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重点以1936年的人口数据为基准,结合地统计法和城市...
强欢欢吴晓王慧
关键词:人口密度空间结构民国
南京市快递企业网点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基于民营企业(顺丰速递)和国营企业(EMS)的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快递业已成为中国市场中拥有广泛关注和广阔前景的新兴物流产业之一。以南京市顺丰速递与EMS网点为例,揭示两类经营体制下快递企业网点的布局特征差异,研究发现:在空间集聚性上,民营企业网点呈现老城集聚,双核极化特征,而国营企业则分布更为均衡;在空间相关性上,民营企业网点以单中心集聚为主,而国营企业以多中心集聚为主;在网络关联性上,民营企业表现为“由有限峰值点向外发散”,而国营企业则呈现出“由城\郊中心区向外发散”的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剖析影响两类快递企业网点布局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并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快递网点布局的优化建议。
吴晓王凌瑾宁昱西强欢欢
关键词:影响因素EMS
从社交网络到地理网络——基于南京市高校新浪微博用户的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面对网络时代下人类信息传递和社交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文章以南京市高校师生的新浪微博用户作为抽样源群体,但在研究思路上又不局限于该师生样本,而是以各样本为原点来分别串联、圈定和分析其跨区域的网络社交关系;继而以"社交网络+地理网络"作为贯穿性主题词和关键指标,按"总体把握"和"师生比较"两个层面展开高校的网络社交特征与时空规律探讨,进而通过"社交关系+社交频率"组合形成的网络关联度对其地理网络进行分析,并与"南京总体微博用户"的地理网络特征和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以南京市为基点)进行比较,得出高校社交网络在空间规模上聚集度高、等级差异明显,在关联强度上局限性大、不均衡性强等差异性特征,并剖析得出高校社交网络机制形成的地域植根性、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以及高校群体特有的教育资源(学术前沿)空间分布、群体自身特殊性等动因。
吴晓王凌瑾宁昱西何彦
关键词:社交网络信息流
基于“预期-现实”比较的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探析被引量:1
2016年
"新就业人员"作为一类中低收入群体,在居住方面存在阶段性的困难,已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夹心层",亟需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新就业人员聚居区的现状为基础,展开聚居区的重点预期分析,并与现实聚居空间进行分类比较和交叉分析,旨在发掘聚居区"预期-现实"之间的差异及其个体原因,从而为聚居区的改造策略提供依据。
强欢欢吴晓王慧
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空间与城市区位的关联研究
2017年
未来二三十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将在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利益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住房作为衡量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这一移民群体的市民化进程。本文首先"双线并行"地分析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特征、细化其居住集聚程度的定量研究,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城市区位条件的量化研究;其次进行"双线耦合",剖析进城务工人员聚居区同所在城市区位的"局部—整体"关联;最后提出改善其聚居区区位服务设施的建议。
顾萌吴晓宁昱西王慧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区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