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055)

作品数:15 被引量:118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建耀朱爱萍江涛黎坤高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水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污染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重金属污染
  • 3篇珠江三角
  • 3篇珠江三角洲
  • 3篇金属污染
  • 3篇降水
  • 2篇地下水
  • 2篇毒性
  • 2篇沿岸土壤
  • 2篇营养盐
  • 2篇生态毒性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通量
  • 2篇土壤
  • 2篇雷州半岛
  • 2篇化学特征
  • 2篇发光菌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康涅狄格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广东省水文局

作者

  • 11篇陈建耀
  • 7篇朱爱萍
  • 6篇江涛
  • 6篇黎坤
  • 5篇高磊
  • 3篇王江
  • 3篇柯志庭
  • 3篇钟金龙
  • 3篇陈怡东
  • 2篇林波
  • 2篇谢丽纯
  • 2篇梁冬梅
  • 1篇王亚
  • 1篇付丛生
  • 1篇焦赳赳
  • 1篇薛积彬
  • 1篇刘祖发
  • 1篇杨欣
  • 1篇王壬
  • 1篇钟鸣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文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人民珠江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1956─2010年旱期降水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旱灾是影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利用1956─2010 年广东省125 个雨量站降雨资料,采用降雨量等值线图、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春旱、秋旱期降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广东省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春旱期和秋旱期降雨空间分布表征总体相反,春旱降雨南少北多,高值区位于粤北清远,低值区位于粤西湛江雷州半岛地区;秋旱降雨南多北少,高值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江门,低值区位于粤北的韶关;但阳江、汕尾等地在春旱、秋旱期内均表现为降雨高值区.(2)1956-1986 年及2002-2010 年春旱、秋旱期降雨变化相似,在1956-1960 年、1971-1985 年间波动增加,1961-1970 年、2002-2010 年间减少;1986-2001 年间春、秋旱期降雨变化总体相反,1986-1992 年间春旱期降雨微弱增加,秋旱期降雨减少,1993-2001 年间春旱期降雨波动减少,秋旱期降雨波动增加;且春旱期降雨变化较秋旱期降雨更为显著:春旱期降雨量年代距平百分比变化范围为-10.96%-18.60%,而秋旱期降雨量的年代距平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51%-8.17%.(3)春、秋旱期降雨均以2-4 a 左右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为主要周期,其中春旱降雨的主周期为4.5、2.5 a;秋旱降雨的主周期为2.9 a.南岭阻隔及局部地形变化是造成降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北大西洋涛动对春旱期降雨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厄尔尼诺对春旱、秋旱期降雨的周期性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范菲芸江涛曾志平黎坤黄炎庆
关键词:干旱降雨小波分析累积距平
东莞石马河流域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及来源辨析被引量:10
2015年
石马河流域对东江饮用水源地城镇供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研究石马河水化学特征,分别于2012年2月、6月和11月采集石马河河水水样共39个,分析测定了水体主离子(K+、Na+、Ca2+、Mg2+、Cl-、SO2-4和HCO-3)及营养盐(PO3-4、NO-3和NH+4)浓度,探讨了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差异、控制因素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辨析.结果表明,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差异显著,不同时期的河水TDS及营养盐平均浓度排序为11月>2月>6月;河水阴离子以HCO-3为主,2月和11月时,河水阳离子以Na++K+为主,为HCO-3-Na+水,6月时则以Ca2+为主,为HCO-3-Ca2+水;营养盐浓度在空间上的差异主要受人类活动导致N、P废水排放影响,3个时期的石马河出水口处(R7)N∶P为18.4,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河道出现了富营养化的现象;Gibbs图显示,2月和11月的河水主离子受蒸发岩溶解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蒸发岩和碳酸盐岩风化共同控制6月的水化学组分;海盐沉降对石马河河水物质的贡献率较小;部分Na+、Mg2+、Cl-和SO2-4来自化肥的施用和工业废水的排放;NH+4-N、PO3-4-P和NO-3-N主要分别来源于家禽养殖废水和生活废水.
高磊陈建耀王江柯志庭朱爱萍许凯
关键词:来源辨析
深圳茅洲河口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以茅洲河口为研究对象,通过2014年1月对茅洲河153个站位进行的全潮观测,并测定其各站的无机营养盐质量浓度水平,分析了各站位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及成因,并估算了营养盐的人海通量。结果表明:茅洲河口NH4^+-N、DTN、P04^3-P、SiO3^2- -Si等营养盐污染较严重,A1、A2、A3站位的NH4^+-N、DTN、Po4^3- -P、siO3^2- -Si质量浓度范围相应地分别为15.8-19.8、18.0-29.0、0.25~2.15、6.16-9.03mg/L;11.5~23.4、25.9-53.6、1.70-2.70、5.04~6.28mg/L;0.74~7.39、3.06~24.9、0.01~0.98、2.77~4.17mg/L。A2站位的NH4^+-N、DTN与潮汐的变化一致,表现出涨潮时升高、落潮时降低的变化特征;而各形态的磷、硅营养盐与潮汐的变化则不明显。在形态分布上,氨氮是溶解态总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溶解态总磷则以磷酸盐为主。除硝态氮外,其余各营养盐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流域内氮、磷等营养盐的来源大致相同,而高质量浓度的氨氮表明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是流域内营养盐的重要影响因素。N/P比值表明茅洲河口水域磷是浮游植物的限制性因子。通量计算表明,茅洲河口AI、A2站位的NH4^+-N的人海通量均较大,分别高达48.0和71.8g/s。
朱爱萍陈建耀江涛黎坤高庆旺陈怡东钟金龙
关键词:营养盐潮汐通量
东江流域地表水文过程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东江流域的4个控制水文站的长系列实测降雨径流资料,探讨了东江流域降雨径流的演变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春季在降雨没有明显增加趋势的情况下,各站的径流量却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而夏季在降雨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各测站的径流量却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这种降雨径流变化趋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影响所致;1958和1974年前后,博罗、岭下、河源站和龙川站降雨和径流集中度发生分化,是由于东江流域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情况下的降雨~径流关系,特别对秋冬季节的降雨径流关系改变最大;东江实测年径流量均值在1972年发生了一次突变,由持续减少变为持续增加,造成这次变异的原因是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调节影响。
黎坤江涛林波
关键词:降水变化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影响东江流域
基于SCS模型的跨界小流域物质通量估算——以东莞石马河流域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高磊陈建耀朱爱萍付丛生王江柯志庭
关键词:SCS模型径流营养盐通量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各地层生成与存储天然铵能力的探讨与对比被引量:3
2013年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底部含水层当中的天异常高然铵,来自于第四纪沉积当中的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的矿化。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晚期的沉积序列,主要包括两层海相沉积层(M1和M2),以及两层陆相沉积层(T1和T2)。然而,截至目前,上述地层对天然铵的生成与存储作用,尚不明确。从三角洲的内陆到近岸,选取重点钻孔BJ8、SD1、SD14和MZ4,利用准确的定年数据,以及钻孔剖面各类铵以及总有机碳等数据,探讨与比较了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各地层生成与储存天然铵的能力。结果表明:全新世时期的海相沉积层(M1),具有高达17.4 g·kg-1的沉积有机质质量分数。对SD14钻孔剖面上高精度的有机碳分析表明,M1、M2层平均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1.7和10.1 g·kg-1。因此,相对于晚更新世时期的海相沉积层(M2)来说,全新世海相沉积层M1具备生成更多铵的能力。对SD14钻孔剖面上各类铵的分析表明,M1和M2总铵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1和0.31 g·kg-1;M1、M2和T2各地层单位面积所储存铵的平均值分别为28.6、11.25和0.34 kg·m-2。而不同地层铵含量的差异,在该研究关注的其他钻孔BJ8,SD1和MZ4也非常明显。因此得出结论,全新世海相沉积层M1,是主要的储铵层,而M2则是次要的储铵层。两个陆相沉积层T1和T2,不论在生铵和储铵的功能上,远远小于两个海相沉积层。在M1层中,铵的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原因在于铵不断生成累积,并通过扩散作用向下运移。而M2层中铵的含量呈现由上至下递减的趋势,说明M2层中的铵主要来自于上部M1层的扩散,其本身生成铵的量比M1少。M1层在珠江三角洲广泛发育,M2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剥蚀,在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已缺失。珠江三角洲底部含水层中天然高铵的浓度,主要由M1层生成与存储的铵的总量所决定。
王亚焦赳赳陈建耀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地层沉积有机质
东莞石马河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毒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研究河水一地下水交互作用对河流沿岸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东莞石马河沿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沿岸距离河道不等的6个土壤剖面共31个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As、cd、cr、cu、Fe、Mn、Ni、Pb和zn)含量和土壤水提取液对发光菌的抑制率。结果表明,cd、cu、Ni和zn的含量分别为2.80~11.2rngkg~、9.70~298mgkg~、11.4~69.7mgkg。和40.4~465mgkg;Cd的地累积系数为6.06,达到极度污染水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地累积系数排序为Cd〉Zn〉Cu〉Ni〉Cr〉Mn〉As〉Pb〉Fe;重金属含量差异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和土壤微粒组分(〈63um)有关,cr、Cu、Ni、Zn、Mn和cr、Ni与SOM含量和微粒组分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剖面毒性单位(∑Tu)评价结果为剖面s3〉s2〉Sb〉S1〉s4〉Sa,其中剖面s3的值最大,为5.51,属于中毒;土壤水提取液对发光菌的抑制率为2.45%~16.5%,为无毒或低毒。
高磊陈建耀王江柯志庭杨雪韵清水裕太朱爱萍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毒性发光菌
基于河岸带地球化学特征的河水-地下水交互边界识别——以广州市流溪河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河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对河流水质净化、流域水生态健康和河岸土地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流溪河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河水和河岸带地下水基本理化指标并采集水样和土样进行水体主离子、氮形态、金属离子浓度、氘(δD)氧(δ^18O)同位素和土壤渗透系数(K)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以河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为主,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范围在距河岸10 m内;距河岸1 m处地下水溶解氧(DO)浓度、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明显,变异系数(n=7)分别为30.9%、42.0%和44.4%.河水和河岸带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型,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初期,河岸带含水层向还原环境转化(ORP平均下降92.25 mV),非饱和带Mn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地下水中Mn^2+浓度逐渐增加并达最大值(0.52 mg·L^-1);基于δD、δ^18O和Cl^-浓度的混合模型估算的河水对距河岸5 m处地下水的贡献率分别为10.4%、11.6%和11.5%,表明监测断面河水-地下水交互边界约在距河岸5 m处.
杨志刚高磊陈建耀梁作兵李绍恒李睿王卓微张艺芳张狄林韵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
雷州半岛土壤渗透性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对雷州半岛土壤渗透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形地貌、降雨入渗补给情况,识别地下水潜在补给区。雷州半岛土壤渗透性空间差异较大,饱和渗透系数变化范围为0.04~8.83 m/d。总体而言,半岛南部、遂溪西北部渗透性较好,中部较差。土壤渗透系数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土壤有机质等的影响。随着土壤中值粒径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渗透系数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其土壤平均渗透性优劣表现为:荒地〉桉树林〉甘蔗〉菜地〉菠萝〉其他林地〉香蕉〉苗圃〉坡稻〉水稻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南北高、中间低,随着土壤渗透系数增加而提高。半岛南部石茆岭和石板岭一带,地势高,坡度较缓,同时土壤渗透性和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相对较高,为雷州半岛地下水潜在补给区。
梁冬梅赵新锋陈建耀黎坤曹基富
关键词:雷州半岛地下水补给
石马河泄洪与东江水利枢纽调节不同情景下东江水质的模拟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以东江干流下游东江水利枢纽~石龙河段为研究范围,构建基于MIKE21的二维感潮河段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控制因子,模拟分析汛期石马河泄洪排污及东江水利枢纽不同水量调节情景下,东深供水工程东江取水口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受潮流影响,石马河各种泄洪流量情景下取水口氨氮浓度变化与潮位变化关系密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大小潮变化的周期性;2涨潮过程是影响取水口水质的主要控制因素,氨氮浓度超标均发生在高高潮时;3石马河泄洪量愈大对东江水质影响愈大,东江水利枢纽水量调节对下游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果可为汛期石马河橡胶坝与东深供水工程取水口联合调度及东江水利枢纽应急水量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江涛钟鸣邹隆建黎坤林波朱爱萍刘祖发
关键词:水库调度泄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