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023)
- 作品数:18 被引量:727H指数:12
- 相关作者:沈能王群伟刘凤朝邹文杰潘雄锋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更多>>
- 技术效率差异、R&D投入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检验
- 2010年
- 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地区技术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地区间的技术效率,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运用面板回归方程检验了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归纳出技术效率增长的源泉。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非均衡,且长期不具有收敛的特征;以发明专利衡量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地区技术效率,而以研发投入为表征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技术效率的提升不明显,表明我国自主创新链的投入机制存在制度性障碍。
- 沈能李姣姣曾秋铭
-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效率MALMQUIST指数方法
- 基于地理溢出的我国研发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12
- 2013年
-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区域研发效率,总结出我国研发效率的空间模式,同时运用收敛模型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随后基于空间计量考察造成研发效率空间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内部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且不同区域收敛于不同的均衡水平;省域研发效率的地理媒介溢出效应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都对研发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力资本可以进一步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我国研发效率的溢出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研发活动空间集聚的现状,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各相邻地区间的研发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 沈能
- 研发要素集聚、投入强度与研发效率——基于空间异质性的视角被引量:51
- 2015年
- 研发溢出效应以及空间异质性使得研发要素集聚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应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了1993-2012我国研发要素集聚与研发效率之间的非线性空间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研发要素集聚与研发效率在空间上呈非均衡分布,研发要素集聚对研发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效应;研发要素集聚对研发效率提升效应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要素集聚水平,研发投入强度越大,研发要素集聚对研发效率提升作用就越明显;而研发要素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则呈倒"U"型关系,研发要素集聚跨过一个门槛值,将抑制研发效率的提升。本文政策含义明显,政府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同时切忌走入盲目提高研发要素集聚的误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的研发效率提升策略。
- 邹文杰
- 关键词:门槛效应
- 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非线性检验被引量:53
- 2014年
- 本文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在测算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效率(环境效率)基础上,检验了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空间效应,并试图考察我国工业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渠道。研究表明:不考虑能源与排放的中国城市工业平均技术效率(0.769)明显高于考虑能源与排放的影响下的工业环境效率(0.558)。从全国来看,在不同工业集聚度下,集聚的规模负外部性(污染效应)、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自净效应)的均衡比较结果,引致了工业集聚和环境效率在维度上的"U"型轨迹关系。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模负外部性,处于"U"曲线的下降阶段;东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和雅各布斯正外部性,接近"U"曲线的上升阶段;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本城市对相邻城市的环境冲击更多体现出整体城市结构性特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业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 沈能
- 关键词:环境效率节能减排
- 集聚外部性与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研究被引量:35
- 2013年
-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将集聚动态外部性纳入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碳生产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且呈现强局部集聚特征。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低碳生产率均存在着空间条件β趋同,且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东部省区显著受惠于邻近省区的正外部性,均向高值收敛,中西部省区显著受到邻近省区的负外部性影响,均向低值收敛。其中,集聚动态外部性是改善碳生产率和实现碳生产率趋同的重要机制。不同集聚程度下不同的集聚形式对应于不同的碳生产率,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专业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减的同时多样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增。而且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取决于适宜的集聚程度。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均较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仅体现微弱的专业化集聚效应。经验研究表明,在改善碳排放效率方面,集聚生产要优于分散生产,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集聚程度和工业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工业集聚形式和政策。
- 沈能王艳王群伟
- 关键词:碳生产率
- 空间集聚、规模门槛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文构建了关于空间集聚、规模门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空间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对于规模门槛而言,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非是线性关系,城市规模越小,专业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城市规模越大,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更显著。与大企业相比,多样化集聚对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明显。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的比较明显,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 沈能
- 关键词:技术创新门槛
- 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被引量:79
- 2012年
- 实现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双赢"的关键在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在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构建了数理模型,并基于区域异质性假定检验了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并确定了环境规制的最优规制水平。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是非线性的。在强度维度上,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符合"U"型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先降低后提高的影响。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双门槛,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的门槛值越高,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政策涵义明显:政府切忌走入盲目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误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标准,并注重滚动修订,及时调整至最优水平。
- 沈能
- 关键词:环境规制门槛效应波特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集聚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创新能力被引量:28
- 2014年
-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企业规模和集聚(城市)规模条件下,集聚动态外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企业创新能力都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同时影响程度又取决于企业规模和集聚规模。具体来说,小城市中,马歇尔外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大城市中,雅各布斯外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更显著。就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小型企业显著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性,但大型企业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性。小城市中的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而大城市则主要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性。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区域产业政策和企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 沈能赵增耀
- 中国能源效率的空间模式与差异化节能路径——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为了剥离环境和误差因素对能源效率值测算的影响,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将污染排放指数作为非合意性产出测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研究表明: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我国大多数省份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结合各地区能源效率与投入水平,可以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相对效率高投入、相对效率低投入、高效率高投入、高效率低投入、低效率高投入和低效率低投入等6种能源效率模式;同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了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的门槛效应,发现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因此,在改进能源效率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采取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
- 沈能王群伟
- 关键词:能源效率DEA三阶段模型
- 技术势差、进口贸易溢出与生产率空间差异——基于双门槛效应的检验被引量:21
- 2012年
- 本文利用我国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及其技术势差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势差的双门槛效应。在技术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由于技术势差较小使得进口贸易的溢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相对的自主创新弹性很高;在中等技术水平地区,由于技术势差的增强,这些地区正处在由模仿向创新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在技术落后地区,则需要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
- 沈能李富有
- 关键词:进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