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3NZ0044)

作品数:21 被引量:22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廷轩张锡洲郑子成余海英阳显斌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土壤
  • 7篇生态
  • 7篇
  • 6篇生态型
  • 5篇施氮
  • 4篇土壤团聚体
  • 4篇团聚体
  • 4篇矿山
  • 3篇植物修复
  • 3篇套作
  • 3篇退耕
  • 3篇磷积累
  • 3篇轮作
  • 3篇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植酸
  • 2篇植酸酶
  • 2篇水稻
  • 2篇酸酶

机构

  • 2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四川省第一测...
  • 1篇四川省烟草公...

作者

  • 13篇李廷轩
  • 9篇张锡洲
  • 7篇郑子成
  • 4篇余海英
  • 3篇王永东
  • 3篇阳显斌
  • 2篇李玮
  • 2篇戢林
  • 2篇唐彪
  • 1篇刘涛
  • 1篇李金星
  • 1篇陈光登
  • 1篇颜奕华
  • 1篇吴沂珀
  • 1篇王晟强
  • 1篇张路
  • 1篇申燕
  • 1篇李天坤
  • 1篇李莉
  • 1篇廖丹

传媒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烤烟连作年限土壤内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作5年土壤内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连作20年土壤,连作3年土壤内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连作5年以上土壤;土壤内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是连作20年土壤内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连作3年土壤;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不因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不同连作年限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内全磷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烤烟连作会导致土壤内部分养分含量显著增加。
彭友陈代荣阳显斌李中权孟祥张长华梁永江
关键词:连作土壤养分养分变化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土壤有机碳库能够有效地表征土壤的固碳容量,研究川西低山丘陵典型退耕植茶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对认识退耕植茶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不同退耕年限的茶园(2—3年、9—10年、16—17年)为研究对象,选取邻近耕地为对照,分析退耕植茶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的影响,并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与退耕年限的关系。【结果】退耕植茶地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16年后,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5.67%、5.67%和0.78%,土壤总有机碳密度亦在该年限显著增加。退耕植茶地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平均增幅是总有机碳的23倍,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在0—40 cm土层的增幅表现为退耕植茶16—17年(平均182.26%)>9—10年(平均177.74%)>2—3年(平均132.74%)。0—10 cm和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分别占0—40 cm剖面的30%和50%以上。退耕植茶地土壤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2—3年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最高,且表现出一定的表聚现象,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活性有机碳的有效率对土层的变化不敏感。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先下降后上升,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退耕植茶16—17年达到最大值。0—1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较大,说明表层和深层碳库均具有一定的固碳效应,且退耕植茶对表层碳库的影响尤为明显。【结论】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均有所增加。退耕植茶16年后,土壤0—40 cm剖面上总
李玮郑子成李廷轩王永东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
施氮提高矿山生态型水蓼富集土壤磷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适宜施氮可促进植物对磷的积累。本文探讨了施氮对磷富集植物磷积累能力的促进作用,为有效利用植物修复土壤磷过剩、减少磷的面源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为研究对象,非矿山生态型水蓼为对照,进行了土培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灰潮土,每盆(6 L)装土6 kg,基施800 mg/kg磷,陈化4周后分别施入处理的施氮量(0、25、50、100、200 mg/kg土),陈化后土壤有效磷为457 mg/kg。取2.5 kg土装入直径15 cm、高7.5 cm的尼龙纱网根袋(400目,孔径约38μm)中,置于盆中央,其余3.5 kg土装入盆中。选取三叶一心的水蓼幼苗移栽至根袋中,每盆种2株,按田间持水量的70%确定灌水量,移栽10周后收获,调查水蓼生物量、分析植株磷含量。去掉表层2 cm土壤,采集根袋内、外土壤作根际、非根际土,用于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结果】1)供试施氮量范围内,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生物量、磷含量、磷积累量均在100 mg/kg土施氮量下达到最大,为不施氮处理的4.57、1.33、6.10倍,地上部磷积累量为228 mg/株;矿山生态型地上部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在50、100、200 mg/kg土施氮量下均显著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分别为非矿山生态型的1.14、1.08、1.03倍和1.25、1.11、1.09倍。2)随施氮量的增加,矿山生态型地下部生物量、磷含量、磷积累量均逐渐增加,但均低于非矿山生态型,地下部磷积累量仅为非矿山生态型的39.5%~84.2%。3)施氮处理条件下,矿山生态型磷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均大于1,在100 mg/kg土施氮量下达最大值,分别为12.5和1.33,明显高于相同施氮处理下非矿山生态型,为非矿山生态型的1.09、1.53倍,这表明矿山型水蓼向上运转磷的能力更强。4)施氮增加了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施氮量为50、100、200 mg/kg土时增长最为明显,且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更有利于植�
郭瑀李廷轩张锡洲
关键词:磷积累生态型植物修复
川西低山丘陵区茶园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驱动,川西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退耕还茶(Camellia sinensis L.)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退耕模式。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由于茶园的施肥管理、茶树凋落物归还于土壤以及...
王晟强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烟蒜轮作与套作对土壤农化性状及烤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为了探讨烟蒜轮作与套作对土壤农化性状及烤烟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烤烟不同生育时期,采取单作烤烟、烟蒜轮作与套作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样品分析农化指标和统计烟叶产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不同种植方式下根际土壤p H值呈增加趋势,烟蒜轮作与套作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p H值均高于单作烤烟。上部叶成熟期,烟蒜轮作与套作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单作烤烟。下部叶与上部叶成熟期,烟蒜轮作与套作非根际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烤烟。而上部叶成熟期,烟蒜轮作与套作处理根际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单作烤烟。烟蒜轮作与套作烟叶产量、上中等烟率较单作烤烟提高了35.04%和17.55%、5.88%和3.88%。烟蒜轮作与烟蒜套作种植方式均有利于缓解烟草连作障碍,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烤烟产量,但烟蒜轮作对其效果更加突出。本研究探讨烟蒜轮作与烟蒜套作种植方式对土壤农化性状及烤烟产量的影响,可为改良植烟土壤、减轻连作障碍及栽培制度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阳显斌李廷轩张锡洲唐彪陈晓明向先友
关键词:土壤农化性状
烟蒜轮作与套作对烤烟产量及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烟蒜轮作、套作对烤烟产量和土壤不同形态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蒜轮作、套作下烤烟产量和上中等烟比例较烤烟单作显著提高,下部叶成熟期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是烤烟单作的1.3和1.7倍.不同种植方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均以O-P和Fe-P含量最高,Ca2-P和Al-P次之,Ca8-P和Ca10-P含量最低.与烤烟单作和烟蒜套作处理相比,烟蒜轮作在上部叶成熟期根际土壤Ca2-P含量最低,Ca8-P在下部叶成熟期含量最低,Ca10-P含量在中部叶成熟期最低.烟蒜轮作和套作在下部叶成熟期和中部叶成熟期根际土壤Al-P含量分别是烤烟单作的1.6和1.9倍、1.2和1.9倍.烟蒜轮作和套作根际土壤O-P含量均显著低于烤烟单作.烟蒜轮作较烟蒜套作更能活化土壤中难溶的O-P、Ca10-P和高稳性有机磷,提高烤烟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
唐彪张锡洲阳显斌
关键词: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
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富磷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适宜施氮条件下磷富集植物粗齿冷水花的磷积累能力,可为有效利用该植物提取土壤中过剩的磷、减少磷的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Pilea sinofasciata)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培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灰潮土,每盆(8 L)装土8 kg。分别施磷0、400、600、800 mg/kg,陈化8周。幼苗种植前,每盆施入140 mg/kg尿素。移栽9周后收获,测定植株生物量、磷含量,分析了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1)在供试施磷量范围内,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在施磷600 mg/kg时达最大,此时矿山生态型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是其不施磷对照的2.37和3.69倍,非矿山生态型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是其不施磷对照的4.63和7.36倍,矿山与非矿山生态型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可达28.6 g/株和31.9g/株。矿山生态型生物量在不施磷和施磷400 mg/kg时显著大于非矿山生态型,在施磷600、800 mg/kg时两生态型间无明显差异。2)随施磷量增加,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地上部磷含量和矿山生态型地下部磷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施磷800 mg/kg时显著降低,而非矿山生态型地下部磷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在施磷800 mg/kg时达最高。各磷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矿山生态型,而地下部磷含量低于非矿山生态型。3)高磷处理显著增加了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地上部、地下部磷积累量,且在施磷600 mg/kg时植株磷积累量最大,矿山生态型与非矿山生态型地上部磷积累量最高分别可达195 mg/株和182 mg/株。在不施磷和施磷400 mg/kg时,矿山生态型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在施磷600、800 mg/kg时两生态型间无明显差异。4)不同磷处理下,两种生态型磷富集系数远大于1,磷转移率大于80%;矿山生态型的磷提取率和移除量在不施磷和施磷400 mg/kg时
戴文颖李廷轩
关键词:生态型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68
2015年
试验选取了四川雅安12-15年、20-22年、30-33年和〉50年的茶园,研究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阐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5%、16.3%、9.4%和24.0%、21.0%、9.2%;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但三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集中分布于小粒径团聚体中,且均在植茶50年后达到最大值,土壤全磷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分布则较为均匀,在种植年限上的变化也不大;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4%、14.0%、14.8%和7.4%、24.9%、21.8%;土壤C/N的变异性较低,土壤C/P和N/P均在小粒径中较高,且在植茶50年后达到最大值.土壤C/N、C/P和N/P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李玮郑子成李廷轩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
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旨在为深入了解退耕还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西低山丘陵区名山区退林还茶地为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退耕还林地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以蜱螨目(A)、线虫纲和弹尾目(C)为优势类群,其类群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低于退耕还林地,而群落A/C值较大,且差异多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密度—类群指数均以秋季最高,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季节间波动大于退耕还林地。受2008年春季的冰冻天气影响,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明显降低,并在2009年有一定回升,而退耕还林地动物群落结构受气候影响较小。[结论]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对季节变化和低温天气等外界干扰反应较退耕还林地强烈,且对生态环境给予的负面刺激的反馈能力相对较差。与退耕还林相比,退耕还茶地生态系统可能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
王永东郑子成李廷轩申燕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退耕还林
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开展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指导茶园养分管理和土壤培肥。【方法】于2020年,在四川雅安名山区中峰镇面积约2 km2的生态茶园,采用随机布点法布设9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0—30 cm表层土壤,分析土壤pH、有机质以及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4种微量元素含量,用阈值法(平均值±3倍标准差)对分析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56.0、28.0、1.2和1.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52.59%、89.95%、38.81%和32.9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而有效锰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土壤有效铜呈纯块金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为负值;有效铁、有效锰以指数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有效锌以球面模型为最佳,块基比在36.57%~61.85%,均呈中等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有效铁含量具有极显著空间自相关性。4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有效铁含量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有效锰含量随地面坡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有效铜含量斑块状分布明显,有效锌含量则呈现出从研究区两端向中部递减的分布特征。有效铁含量与有机质、pH显著正相关,有效锌含量则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锰含量与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铜含量则与各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中锋生态茶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总体上均较丰富,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有效铜存在空间孤立现象,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
夏凡王永东郑子成李廷轩廖桂堂刘涛张锡洲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茶园小尺度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