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KJ169)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陆徐忠王云生杨剑波宋丰顺李莉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苯达松
  • 2篇水稻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技术
  • 1篇液体培养基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致死基因
  • 1篇色谱
  • 1篇双向电泳
  • 1篇双向电泳技术
  • 1篇水稻恢复系
  • 1篇培养基
  • 1篇微粒
  • 1篇微粒体
  • 1篇相色谱
  • 1篇敏感型
  • 1篇抗性
  • 1篇花粉

机构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作物...

作者

  • 3篇杨剑波
  • 3篇王云生
  • 3篇陆徐忠
  • 2篇李莉
  • 2篇宋丰顺
  • 1篇孙明娜
  • 1篇谢震
  • 1篇高同春
  • 1篇王智勇

传媒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药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花粉离体培养基的优化和苯达松除草剂对敏感型水稻恢复系‘Mc526’花粉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建立了适合水稻花粉离体萌发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并用花粉萌发和碘.碘化钾(I_2-KI)染色测定法检测了喷施苯达松后含敏感致死基因的水稻恢复系‘Mc526’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苯达松处理前期(施后1~4d),‘Mc526’花粉活力与未作处理的接近;处理后期(施后5~8d)略低于未作处理的,但差异不显著。苯达松对母本结实率影响不显著。
王云生谢震陆徐忠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花粉活力液体培养基
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建立了一种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6-OH苯达松、8-OH苯达松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柱分离,三元混合流动相[乙腈+水+85%磷酸=45+55+0.08(v/v)]进行洗脱,流速0.8ml/min,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在238nm条件下进行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苯达松、6-OH苯达松和8-OH苯达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7%、0.63%、0.53%;回收率分别为100.36%、96.14%、105.0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4、0.9989、0.9994。
王云生孙明娜高同春陆徐忠杨剑波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苯达松
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针对不同来源的样品,建立相应的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是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以野生型水稻(O.sativaL.)农林8号(N8)及其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为材料,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适合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并通过双向电泳图谱的比对,共找到15个差异蛋白点,分为供试材料间差异、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和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等3种类型。结合苯达松抗性比较及苯达松残留分析,推测材料间差异是因γ射线辐照引起基因结构变异,从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苯达松处理前后差异与氧自由基清除酶系或系统获得抗性相关酶系有关;N8在苯达松处理后特异表达与苯达松代谢有关。
王云生陆徐忠王智勇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关键词:水稻微粒体双向电泳苯达松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