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0IRTSTHN005)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全志李俊周张静杜彦修孙红正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水稻
  • 3篇籽粒
  • 2篇氮素
  • 2篇穗肥
  • 2篇籽粒充实
  • 2篇根系
  • 2篇灌浆
  • 1篇氮肥
  • 1篇氮素调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提取
  • 1篇蛋白质组
  • 1篇稻根
  • 1篇稻区
  • 1篇稻叶
  • 1篇电泳
  • 1篇需水
  • 1篇需水规律
  • 1篇扬两优6号

机构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村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8篇赵全志
  • 7篇李俊周
  • 7篇张静
  • 6篇杜彦修
  • 4篇孙红正
  • 2篇彭廷
  • 2篇秦利征
  • 2篇韩迎春
  • 2篇孙传范
  • 1篇李磊
  • 1篇张志
  • 1篇史慧琴
  • 1篇杨海霞
  • 1篇殷春渊
  • 1篇常青晓
  • 1篇段桂兰
  • 1篇张晓杰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豫南稻区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需水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田间试验小区和测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豫南稻区扬两优6号生长发育过程的需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豫南稻区扬两优6号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724.01 mm,需水强度为5.50 mm/d;拔节孕穗期需水强度最高,日均蒸散量也最高;抽穗开花期日均蒸腾量最高;水稻叶面蒸腾量、颗间蒸发量和田间渗漏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50.68%,16.60%和32.72%。扬两优6号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30 kg/m3,收获指数为0.38。分蘖后期适当晒田和灌浆期实施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豫南稻区杂交稻的节水和高产。
李俊周韩迎春赵全志张晓杰杜彦修张静孙红正
关键词:豫南稻区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需水规律
水稻叶色氮素反应的基因型间差异被引量:1
2012年
在大田不施氮素及高氮两个处理下,以叶片的SPAD值作为评价水稻氮素利用能力的参数,对146个不同基因型水稻进行了叶色深浅及对氮素敏感性不同的种质资源鉴定。通过测定抽穗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的SPAD值,筛选出对氮素反应迟钝且叶色较浅的基因型19个、对氮素反应迟钝且叶色较深的基因型20个和对氮素敏感且叶色较浅的基因型20个、对氮素敏感且叶色较深的基因型11个。
张静史慧琴杜彦修李俊周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SPAD值叶色氮素基因型
河南黄淮麦茬稻区适宜旱稻品种及鉴定指标的筛选被引量:5
2013年
为筛选适合河南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优良旱稻品种,建立适宜的旱稻鉴定评价体系,利用河南地区主要推广的23个水、旱稻为材料,于旱棚内旱直播种植,在孕穗期和成熟期对植株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高产品种的平均单株产量、分蘖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分别是低产品种的2.46、1.78、1.17、1.57和1.18倍,分蘖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与旱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旱田产量和分蘖数可以作为河南黄淮麦茬旱稻的评价指标,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初步筛选洛稻998、徐旱702、原旱稻3号和郑旱2号为适宜推广的高产抗旱品种。
秦利征李俊周杜彦修张静孙红正韩迎春赵全志
关键词:旱稻聚类分析
水稻根系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改良被引量:7
2013年
提取出高纯度的根系蛋白质是获得分离效果好、清晰度高的水稻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的关键。本研究以水稻六叶期幼苗根系为材料,运用改良的TCA/丙酮/SDS法和TCA/丙酮法、TCA/丙酮/Tris-HCl对水稻根系蛋白质进行抽提,进行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的TCA/丙酮/SDS法适用于水稻根系蛋白质组研究,并且350μg上样量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像更为清晰、重现性好,具有较好蛋白质分离效果。
秦利征赵全志李俊周
关键词:水稻根系SDS法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
水氮互作对水稻籽粒充实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以大穗型粳稻品种豫粳6号为材料,在孕穗和结实期采用不同的灌溉处理和穗肥施用方式,研究水氮互作对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充实度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穗肥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穗肥施入时期的推迟及后期施肥量的增大,稻穗的千粒重和籽粒充实度出现逐渐变大的趋势。倒2叶期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籽粒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缩短了强势粒的灌浆时间。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可以改善弱势粒灌浆的滞后性,显著提高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干湿交替和倒2叶期施肥的水氮组合显著提高了弱势粒二次枝梗的平均灌浆速率及最大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水稻的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及产量,为最佳的水氮运筹方式。
李俊周李磊孙传范赵全志杜彦修张静彭廷
关键词:水稻灌溉方式穗肥施用灌浆速率
HPLC法测定镉、砷胁迫下水稻根系的植物螯合肽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monobromobimane衍生试剂,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体系对镉、砷胁迫下水稻根系内的植物螯合肽(PCs)等巯基化合物进行形态和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乙腈和0.1%三氟乙酸组成的两元梯度流动相,可以将标准样品中的谷胱甘肽(GSH)和PCs等巯基化合物很好地分离.利用上述方法,能较好地分离Cd、As处理下溶液培养的水稻幼苗根系内的PCs形态.Cd处理下,根系内合成PC2、PC3、PC4,其中以PC3的含量最大.As处理下,PCs的形态除PC2和PC3外,其它PCn的形态有待进一步定性.
张静常青晓孙传范段桂兰赵全志
关键词:植物螯合肽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
水稻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被引量:16
2013年
为明确水稻弱势籽粒充实的作用机理,以豫粳6号(粳稻)和两优培九(籼稻)为试验材料,于幼穗分化期设置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即0、90、180kghm2纯氮)试验,研究了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的灌浆期动态变化,灌浆盛期伤流强度日变化规律及穗颈节间伤流强度和伤流液中可溶性糖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灌浆期变化不同,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于花后5d达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于花后5d、17d各出现一个峰值,花后11d达低谷,平均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表现为无氮肥处理最高,高氮肥处理最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日变化以白天较低,夜晚较高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灌浆期,花后10、15、25和35d粳稻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与其弱势粒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籼稻相关性不显著;穗颈节间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强弱势粒充实度均极显著正相关。基部节间伤流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不显著。说明穗颈节间伤流与弱势粒充实关系密切,可以此作为衡量弱势粒充实程度的指标之一。因此,以氮素调控为手段提高穗颈节间伤流强度来提高弱势粒充实度是可行的。
殷春渊杨海霞杜彦修张静李俊周孙红正彭廷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伤流强度氮素调控籽粒充实度基部节间
不同深耘及施穗肥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明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籽粒灌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完全随机小区试验,在倒四叶期设置平作撒施、深耘撒施、开沟起垄撒施和深耘深施4个氮素穗肥处理,对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下水稻生育后期伤流强度、籽粒灌浆动态及稻谷产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与平作撒施相比,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显著提高水稻的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和稻谷产量,以深耘深施肥措施最好,其次为开沟起垄撒施、深耘撒施。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下强、弱势粒最大生长量、起始势、相对起始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有提高。【结论】在砂壤土水稻田中,水稻生育中期可采用深耘处理提高根系和籽粒库容活力,改善籽粒灌浆进程,进而提高稻谷产量。
张静张志杜彦修李俊周孙红正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氮肥根系活力籽粒灌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