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308-001)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晓昌熊家晴郑于聪杨洋李亚光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人工湿地
  • 1篇盐碱地造林
  • 1篇造林
  • 1篇溶解氧
  • 1篇生态城
  • 1篇树种
  • 1篇树种选择
  • 1篇脱氮
  • 1篇脱氮效果
  • 1篇平截面假定
  • 1篇潜流
  • 1篇潜流人工湿地
  • 1篇中新天津生态...
  • 1篇微生物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河水
  • 1篇隶属函数
  • 1篇苗期
  • 1篇苗期生长
  • 1篇截面

机构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2篇郑于聪
  • 2篇熊家晴
  • 2篇王晓昌
  • 1篇王乐
  • 1篇段梦
  • 1篇李庆华
  • 1篇齐珊娜
  • 1篇刘问
  • 1篇徐世烺
  • 1篇杨洋
  • 1篇马奎山
  • 1篇李亚光

传媒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城市地理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脱氮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西安市皂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中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脱氮效果、溶解氧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流湿地中总氮与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0%和35.1%,基质中氨化细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沿程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在深度上氨化和亚硝化菌数量都是随深度减少,而反硝化菌数量是随深度增加;溶解氧浓度与氨化细菌、亚硝化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反硝化菌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湿地中溶解氧的分布对脱氨效果有重要影响。
熊家晴马奎山郑于聪王晓昌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微生物溶解氧
中新天津生态城河岸带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在对生态城河岸带树种造林成活率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筛选耐盐性树种并对其抗盐性进行研究,为滨海盐碱地河岸带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设置CK,1.5‰,3‰,6‰,8‰,11‰,6个土壤盐度处理,分析盐胁迫对刺槐、杜梨、国槐、绒毛白蜡、臭椿5个树种种子萌发、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随土壤盐度的加剧,5种种子的萌发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出苗率、出苗指数大幅降低。苗期生长过程中,国槐受盐害症状表现最严重,其后从重到轻依次为杜梨、刺槐、臭椿、绒毛白蜡。植株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加显著上升;总叶绿素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结论]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个供试树种的耐盐性,其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绒毛白蜡>臭椿>杜梨>刺槐>国槐。
王乐李亚光
关键词:河岸带苗期生长隶属函数
表面流人工湿地对高含量有机污染河水的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不同植物(芦苇、香蒲)表流人工湿地处理高含量有机污染河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041m3/(d.m2),进水COD和BOD5分别为178.9~480.2 mg/L和40.75~225.6 mg/L,最大去除效果分别可达到93.64%和99.25%。出水COD低于90 mg/L,BOD5低于22 mg/L,均达到GB 18918-2002排放二级标准。高含量有机污水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之后,有机物有效去除长度为32 m,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场所是距进水点21 m以内的区域。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芦苇床和香蒲床对高含量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异,它们根际和根区细菌总数差别不大。
熊家晴杨洋郑于聪王晓昌
关键词:人工湿地CODBOD5
基于InfoWorks ICM的枣庄市现状管网评估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枣庄市中心城区既有管网现状建设年代久远、部分管线无管理维护等问题,本文采用英国的Infoworks ICM对枣庄市中心城区的既有管网进行现状评估,找出既有管线问题所在,为后续的管网改造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段梦齐珊娜张凯冯嘉琳
关键词:ICM
后浇UHTCC既有混凝土复合梁弯曲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疲劳荷载作用下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将UHTCC外浇层作为保护层,对既有着混凝土梁体一侧浇注UHTCC而制成的UHTCC/混凝土复合梁(UC复合梁)进行三点弯曲疲劳加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疲劳荷载作用下,UC梁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UHTCC层产生若干条可见裂缝,其数目随应力水平的下降而减少,混凝土层裂缝数目为1~3;复合梁随荷载循环的疲劳变形曲线表现出延性特征,呈现三阶段发展,变形能力随应力水平的下降而降低;在高周疲劳情况下,复合梁S-N双对数疲劳曲线线性良好.由此表明,利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保护层能分散既有混凝土的表面裂缝,提高复合梁的变形能力和寿命.
刘问徐世烺李庆华
关键词:复合梁平截面假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