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087)
- 作品数:3 被引量:70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华锋刘平刘建昌王效科秦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现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8
- 2011年
- 为了评价大面积人工种植桉树对当地土壤养分变化和重金属富集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普洱市3.75万hm2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并将其与当地次生林、撂荒地进行比较,分析土壤养分变化情况、重金属污染等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桉树林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其中有效磷、水解性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速效钾极显著高于撂荒地(P〈0.01),全氮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与次生林相比,桉树林土壤养分全氮和水解性氮显著低(P〈0.05),全钾和全磷的含量显著高(P〈0.05),有效磷的含量极显著高(P〈0.01),有机质和速效钾略高但差异不显著。桉树林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08,低于撂荒地的1.14而高于次生林的0.67,说明桉树林土壤已处于轻微度污染等级,有可能会引起农作物污染,其中铅、锌、铜、镍、砷和铬等6种重金属含量处于安全水平,而镉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介于1~2之间,表明桉树林土壤属于轻度镉污染,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林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与重金属的含量无显著相关。
- 刘平秦晶刘建昌李勇志王华锋王效科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重金属
- 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51
- 2011年
- 为了探讨大面积人工种植桉树林中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云南省西南部3.75万hm2桉树人工林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区域,通过群落学调查,运用重要值、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指标,统计分析桉树人工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和撂荒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中植被经过一定时间的演替会达到一定的丰富度,植物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呈现出复杂性变化的特点,但规律性并不明显。桉树林样地中出现植物135种,隶属73科97属,草本层为最发达的一层;次生林样地中出现植物270种,隶属146科189属,乔木层为最发达层;撂荒地样地中出现植物105种,隶属74科104属,无乔木层。以样点9为例,类似立地因子的桉树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值Iv与其他2种植被类型相比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分析显示,桉树林多样性指数D值和H值、均匀度指数J值显著低于次生林(P<0.05),在海拔1700 m以下显著低于撂荒地(P<0.05),而1700m以上略高于撂荒地。桉树(Eucalyptus spp.)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与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在轮歇的撂荒地和低效灌木林地上发展桉树林不仅可以提供木材或纸浆材资源,而且还能够丰富植被结构和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
- 刘平秦晶刘建昌王华锋王效科
- 关键词:桉树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 利用SOS/Umu测试评价污泥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以及污泥处理工艺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污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应用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评价了北京市18个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样品以及经过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后的11个污泥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生污泥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5mg干土·孔-1时,均未检出直接遗传毒性效应,加入S9代谢活化后,样品S1疑似间接遗传毒性效应;处理后的污泥样品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0mg干土·孔-1时,G10有疑似直接遗传毒性效应,且经S9代谢活化后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效应;G11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效应.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污泥遗传毒性以及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 李莉周建国李娜许宜平刘操言野何春利李文忠
- 关键词:遗传毒性SOSS9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