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18604)

作品数:96 被引量:3,338H指数:33
相关作者:史培军杨劼李晓兵陈云浩高清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27篇农业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植被
  • 18篇土地利用
  • 11篇植物
  • 11篇皇甫川流域
  • 10篇遥感
  • 10篇农牧
  • 8篇生态
  • 8篇水分
  • 8篇草原
  • 7篇土地利用变化
  • 7篇农牧交错带
  • 7篇交错带
  • 6篇土壤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群落
  • 5篇流域
  • 4篇生态用水
  • 4篇锦鸡儿
  • 4篇分生
  • 4篇NDVI

机构

  • 58篇北京师范大学
  • 39篇内蒙古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学研究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石油化工...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4篇史培军
  • 22篇杨劼
  • 14篇李晓兵
  • 12篇高清竹
  • 12篇陈云浩
  • 11篇江源
  • 9篇仝川
  • 7篇潘耀忠
  • 7篇宝音陶格涛
  • 7篇宋炳煜
  • 6篇龚建周
  • 6篇杜群
  • 6篇李国强
  • 5篇何立环
  • 5篇杨明博
  • 5篇王静爱
  • 5篇陈晋
  • 4篇曹云
  • 4篇李京
  • 4篇刘美玲

传媒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资源科学
  • 5篇内蒙古大学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遥感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Acta B...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18篇2005
  • 18篇2004
  • 23篇2003
  • 17篇2002
  • 8篇2001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皇甫川流域人工杨树林地的生理生态用水被引量:11
2004年
植物群落生理生态用水包括生理用水和生态用水。认为植物蒸腾耗水既属于生理用水也属于生态用水,具有两重性。人工杨树林地主要建群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按大小顺序为:沙柳>小叶杨>中间锦鸡儿。林地生态用水包括林地群落蒸散量与土壤贮水量。2001年7~8月皇甫川人工杨树林地生态用水量达142mm,林地蒸散量为99mm,同期降雨量181mm,虽然有82mm的降水用于土壤水分补偿,但由于降雨集中于生长季后期,即较大降雨发生在野外观测之后,所以实验观测结果是一组难得的连年干旱期的生理生态用水数据。
宋炳煜杨劼郭广芬张屏
关键词:皇甫川流域人工杨树林生态用水
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被引量:191
2005年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考虑到最大光利用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以2002年的内蒙古植被为例,研究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了上比较容易,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陆地植被NPP进行估算,使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2)通过与NPP的实测资料及其他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区域陆地值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好,与Chikugo模型相比,它更能反应森林NPP的实际情况。(3)2002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390.8MtC/a,总体分布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季节变化也非常明显,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3个月时间里,NPP占了全年的72.7%,而1—2月份植物基本停止生长,净初级生产力极低,每月仅为3.59MtC。
朱文泉潘耀忠龙中华陈云浩李京扈海波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净初级生产力MODIS
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生态适应性被引量:36
2005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鄂尔多斯高原上从东到西分布的8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两种类型;气孔轴式类型主要是不定式。旱中生的秦晋锦鸡儿(C.purdomii)的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最高,其它7种旱生种类(甘蒙锦鸡儿(C.opulens)、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藏锦鸡儿(C.tibetica)和短脚锦鸡儿(C.brachypoda))的偏低。在同种锦鸡儿中,中间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的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柠条锦鸡儿的气孔密度则减少;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的气孔指数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表现为上升,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气孔指数表现为下降。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藏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表皮均密被表皮毛,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旱生种类比中生种类的表皮特性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在半荒漠地带能够成为建群种的狭叶锦鸡儿和藏锦鸡儿的可塑性指数最高。在扫描电镜下,气孔位置有两类:气孔与表皮细胞齐平、气孔陷于表皮细胞之下。表皮上有角质层和蜡质;表皮毛为单细胞非腺毛。
杨九艳杨劼杨明博梁娜孔维雪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叶表皮生态适应性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被引量:86
2003年
选择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的深圳地区一典型小流域——布吉河流域,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流域暴雨洪水汇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得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和洪量加大,汇流时间变短。与1998年相比,2000年在前期土壤较干的情况下,频率为1%,2%和5%的3种设计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其增大幅度分别为20.2%,23.0%和28.9%。同时,土地利用状况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还与土壤前期湿润程度和暴雨强度有关:随着前期土壤由较干向较湿润变化和暴雨强度的增大,土地利用状况向城市化方向的发展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趋于减弱。深圳1980年以来洪涝灾害加剧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模拟结果。
袁艺史培军刘颖慧邹铭
关键词:城市洪涝灾害土地利用变化分布式水文模型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区域沙尘暴强度监测被引量:42
2001年
利用NOAA/AVHRR数据,通过查找表增强显示沙尘暴信息和利用经验模型提取沙尘信息,探讨了 区域沙尘暴强度监测的方法.研究发现,利用可见光、近红外和远红外通道多光谱合成遥感数字图象对沙尘 暴的监测和沙尘信息的提取效果明显;在低檀被覆盖区域,利用GVI指数提取沙尘信息是不可行的,但这 一指数有助于提取海面上的沙尘信息;并对沙尘浓度提取进行了探讨,以期显示区域沙尘暴的强度.
范一大范一大潘耀忠史培军
关键词:沙尘暴植被覆盖遥感监测
皇甫川流域治理区与原生植被区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在皇甫川流域,分别选择原生植被区、人工恢复治理区和退化未治理区3个样区,对其物种组成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恢复治理区经过20余年的小流域治理,其植被的区系组成、优势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已接近原生植被区,生态优势度则显著高于退化未治理区和原生植被区,但其生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组成特征与未治理区相似而与原生植被区差异较大,均匀度和信息多样性指数则低于退化未治理区和原生植被区。文中还对流域治理过程中植被重建措施及生物多样性恢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黄和平杨劼
关键词:区系组成生态优势度植被重建
内蒙古皇甫川五分地沟小流域土地覆盖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持续性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基于1979、1987和2002年3个时期的土地覆盖类型图,从斑块面积、形状、空间关系3方面着手,利用斑块面积百分比、面积变异系数、分维数3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内蒙古皇甫川五分地沟小流域的土地覆盖格局及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流域为尺度,测算土地覆盖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合理性指数4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持续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覆盖现状呈现各类型相对较均衡的镶嵌状分布格局,土地覆盖类型较稳定,斑块形状较简单,受人类干扰较大。土地覆盖特征指数的持续性分析结果与对应的指标分析结果相吻合。
龚建周仝川
关键词:持续性GIS小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被引量:44
2003年
对上海市区近5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重建,并计算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上海市区水位变化量。以特定的1962年水灾为参照,模拟在同等雨强情况下,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面沉降引起的淹没范围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9mm/d降水条件下,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2001年的径流系数比1950年增大了34.0%,2001年的水位比1950年增高了45.9%;2001年的水灾灾情为1950年的1.0629倍;即使在目前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亦可造成相当于2001年地均GDP值0.088%(约为4.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是1991年相应数值的220倍。
葛怡史培军周俊华邹铭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混播试验被引量:21
2004年
研究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茎/叶、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草原2号苜蓿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t2+bt+c;生物量积累动态模式符合幂函数W=cta。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组合以3∶1混播,种群的茎/叶较之其他几种播种方式下的种群茎/叶要小。单播草原2号苜蓿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混播组合居中;单播老芒麦的叶面积指数最小。人工草地较天然群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以3∶1的混播组合又比其他混播组合有很明显的增产现象。营养成分里的粗蛋白在单播草原2号苜蓿中的含量最高,在单播老芒麦中的含量最低。混播组合的粗蛋白质含量介于这二者之间。
刘美玲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老芒麦苜蓿混播方式产草量人工草地
皇甫川流域主要人工灌木水分生态的研究被引量:42
2002年
通过在丰水年(1998年)和欠水年(1999年)连续两个生长季对皇甫川流域主要灌木沙棘、沙柳和柠条的生物学特性、蒸腾特征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及分析,得出结果为:三种灌木蒸腾强度在晴天和阴天表现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在丰水年和欠水年的生长季内,三种灌木蒸腾强度均随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的增减而增减,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于灌木蒸腾的过程。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三种灌木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蒸腾耗水量均呈同步增长,生长季内皇甫川流域主要灌木蒸腾系数均较高,灌木的生长是以消耗大量水分为代价,水分是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柠条蒸腾系数较小,这反映了柠条能较有效利用水分,积累干物质,适合于在皇甫川流域生长;通过测定与计算,皇甫川流域沙棘适宜盖度为61%~79%、柠条为43%~55%、沙柳为46%~59%。
杨稢高清竹李国强何立环金争平王正文
关键词:皇甫川流域主要灌木水分生态沙柳柠条生物学特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