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965)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沈继龙余莉罗庆礼程正阳张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弓形虫
  • 3篇细胞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1篇代谢
  • 1篇毒力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细胞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损伤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分化
  • 1篇通路
  • 1篇猪肉
  • 1篇嘌呤
  • 1篇嘌呤代谢
  • 1篇腺苷激酶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5篇沈继龙
  • 5篇余莉
  • 4篇罗庆礼
  • 3篇甘小凤
  • 3篇张贤
  • 3篇程正阳
  • 1篇郜玉峰
  • 1篇李霞
  • 1篇王璐
  • 1篇张俊玲
  • 1篇朱新伊
  • 1篇沙泉
  • 1篇乔增培

传媒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弓形虫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干扰C17.2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目的: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嗜中枢先天性致畸因子。然而,其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所知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s,ESAs)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
甘小凤张贤程正阳沈继龙罗庆礼余莉
关键词:弓形虫神经干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弓形虫抑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5%马血清、10%胎牛血清DMEM完全培养液,无血清DMEM培养液及含2%N2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诱导神经干细胞系C17.2分化,分别于诱导分化后1、3、5d收集细胞,提取RNA,采用RT-PCR检测神经元标志蛋白βⅢ-tubulin基因的转录;用含ESA的2%N2DMEM/F12培养液培养C17.2细胞5d,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βⅢ-tubulin蛋白水平。结果用含2%N2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5d,C17.2细胞βⅢ-tubulin基因转录水平为3.93±0.13,另两组分别为(0.08±0.3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2诱导分化后5d,弓形虫ESA能显著降低βⅢ-tubulin蛋白水平(P<0.05)。结论弓形虫ESA能抑制C17.2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甘小凤张贤程正阳沈继龙罗庆礼余莉
关键词:弓形虫神经干细胞分化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家族成员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弓形虫是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的顶复门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对弓形虫研究的不断深入,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家族在虫体入侵、纳虫泡修饰及毒力作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棒状体蛋白ROP18作为该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弓形虫重要的毒力分子,在IRGs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定位在PVM上,清除IRGs,从而在弓形虫入侵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逃避免疫细胞清除的作用。另一家族成员蛋白假性激酶ROP5与ROP18之间发挥着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激酶活性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毒力,保护弓形虫免于清除。本文就ROP18与ROP5等毒力因子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张贤甘小凤程正阳余莉
关键词:弓形虫毒力
敏感性PCR检测猪肉弓形虫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猪肉弓形虫PCR检测方法,并用来检测市售猪肉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不同数量的弓形虫模拟感染猪肉样本,分别以529 bp重复序列、B1基因、SAG1、SAG2、SAG3作为目标检测基因,对其敏感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敏感的靶标检测100份市售猪肉样本中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529 bp重复序列的敏感性最高,用此靶标检测合肥市售猪肉,弓形虫阳性率为17%。结论 529 bp重复序列基因是一个可用于肉制品中弓形虫PCR检测的理想靶标。
余莉朱新伊胡元生张俊玲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弓形虫PCR猪肉
弓形虫脑炎的神经系统损伤及其病理机制被引量:8
2012年
弓形虫是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人体的获得性感染主要是由于误食了含有包囊或卵囊的食物或水。在免疫力正常人体主要表现为慢性隐性感染。随着AIDS、器官移植患者、肿瘤放化疗以及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弓形虫脑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对免疫机能低下患者造成严重的威胁。弓形虫由包囊内的缓殖子向速殖子转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进而速殖子又可以感染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细胞。这些细胞在对抗弓形虫入侵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炎症因子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因而对弓形虫脑炎的抗炎免疫研究甚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神经系统和细胞两个方面探讨弓形虫脑炎的损伤及其机制。
王璐沙泉沈继龙
关键词:弓形虫脑炎小神经胶质细胞
siRNA干扰嘌呤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对弓形虫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siRNA同时干扰嘌呤补救合成途径中两个关键酶对弓形虫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将针对腺苷激酶(AK)和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的siRNA同时电转染弓形虫,然后将弓形虫接种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24h和40h后Giemsa染色,光镜下计数假包囊内弓形虫速殖子数目,计算弓形虫平均倍增次数。同时将弓形虫进行模拟电转,接种HFF细胞后,不加磺胺嘧啶进行培养作为阴性对照,加入10μg/mL磺胺嘧啶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在接种HFF细胞后24h,4μmol/L的AK siRNA786和HXGPRT siRNA415联合电转弓形虫、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弓形虫的平均倍增次数分别为:1.64±0.95、1.04±0.88及2.32±0.90,前两组与后者相比倍增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接种后40h,siRNA联合电转弓形虫与阳性对照组弓形虫的平均倍增次数分别为3.00±1.04,2.56±1.0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60±0.8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嘌呤补救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AK和HXGPRT被其siRNA同时抑制后,弓形虫在细胞内的增殖速率显著减缓。
余莉李霞郜玉峰罗庆礼乔增培沈继龙
关键词:弓形虫嘌呤代谢腺苷激酶SI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