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ZD012)

作品数:7 被引量:734H指数:6
相关作者:范剑勇冯猛李方文邵挺林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生产率
  • 3篇城市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企业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城市化
  • 1篇地方化
  • 1篇地方化经济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城市
  • 1篇地区间
  • 1篇业内贸易
  • 1篇政府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生产率悖论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随机前沿生产...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范剑勇
  • 3篇冯猛
  • 2篇李方文
  • 1篇邵挺
  • 1篇林云
  • 1篇赵沫

传媒

  • 3篇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南方经济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地方政府供地行为与中国不完全城市化:基于空间均衡模型和地级城市的实证研究
基于空间均衡模型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关于土地管制对城市房价、人口与工资增长影响的结论是否在中国成立?本文基于中国城乡二元土地结构的制度背景,从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及土地金融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手段出发,将土地管制理解为地...
范剑勇莫家伟张吉鹏
关键词:城市化
文献传递
进入退出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变迁被引量:4
2013年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命题之一是检验进入退出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考察对象,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辅以LP方法考察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构成要素、进入退出企业与在位企业的技术效率差异。我们发现,前沿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配置效应、规模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而技术效率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了较大的负面作用;从产业组织角度看,进入企业的技术效率低于在位企业,使得进入企业对行业整体生产率提升没有出现如Schumpeter意义上的创造性破坏,而是降低行业生产率,相反,退出企业的低效率却促进行业生产率提升。
范剑勇赵沫冯猛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258
2014年
本文以1998~200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业企业为素材,应用Levinsohn—Petfin半参估计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结构性因素,考察了县级层面产业集聚的主要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我们发现:(1)两种方法得出的TFP增长走势基本相似,技术效率改善与前沿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结构性因素,但在总体上前者的贡献份额高于后者;(2)专业化经济对TFP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多样化经济不具这一功效;(3)专业化经济通过技术效率改善来促进TFP增长,且其作用渠道是行业内厂商平均规模;(4)多样化经济虽然能够促进前沿技术进步,但没有显著促进整体TFP增长,这是因为前沿技术进步总体上对TFP增长的贡献不大。
范剑勇冯猛李方文
关键词:专业化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被引量:165
2010年
目前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是否只能由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模型来解释?本文首先在理论上给出了产业集聚的另一种机制——本地市场效应,并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在经验上证实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同时本文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的重要特征是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地区间收入差距不会扩大。这一发现意味着,沿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以兼容的,其解决方法是中西部劳动力在沿海地区得到公平、公正的应有待遇,本文称之为劳动力市场的"跨区域城乡统筹"战略。
范剑勇谢强强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
产品同质性、投资的地方保护与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测度被引量:45
2011年
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如何?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制造业贸易数据,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间贸易的边界效应作为国内产品市场非一体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对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估,并估计了产品同质性与投资的地方保护对边界效应的贡献。本文发现,区域间贸易的边界效应仅为7.31—7.61倍,略高于美国在1993年各州之间的边界效应,但远低于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边界效应;产品同质性对边界效应的贡献仅为12%—14%,而投资的地方保护成为边界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上述发现意味着,国内产品市场没有处于严重的分割状态,通过消除外生的贸易壁垒,还能进一步提高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
范剑勇林云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一个综述被引量:70
2011年
基于理论与实证经验上的分野,本文将制造业产业集聚分为大地理范围产业集聚与小地理范围产业集聚,并依次进行相应的数据描述和国内实证文献的综述。我们发现,尽管在2004年左右已经出现了产业从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北部沿海与中部地区扩散的转折,沿海地区整体的集聚优势仍较明显。同时,地级城市之间的制造业分布较为平均,城市体系的扁平化特征显著,但在县级层面上的产业集聚趋势非常明显。在经验研究上,大地理范围产业集聚的实证文献发现货币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率、收入水平等有显著的影响;而表征小地理范围产业集聚效果的技术外部性却因区域层次和行业层次等因素的选择差异而没有取得共识。
范剑勇李方文
关键词:货币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
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被引量:83
2011年
地级及以上城市体系的扁平化趋势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粗放、产能过剩的体现。本文将Thünen模型中房价水平对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的影响关系植入到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Helpman模型,详细阐述城市房价水平过快上涨(特别是大型城市)对差异化产品区位选择产生扩散倾向的内在机制,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通过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我们发现,Krugman-Helpman模型中导致城市体系扁平化趋势的"非黑洞"条件在中国是成立的。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遏制房价水平非正常过快上涨等方法来扭转城市体系的扁平化趋势可能对调整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等具有启示意义。
范剑勇邵挺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出口密度差别上的检验被引量:131
2013年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是近年来学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投入要素的流量概念为切入点,应用LP方法估算了内销企业与出口企业、4类不同出口密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结论否认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证实出口企业的TFP高于内销企业。同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种不同机制,其中出口学习效应约占生产率优势34%~35%的贡献份额。鉴于出口密度可以衡量不同类别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本文按照出口密度大小分成4组出口企业,发现第一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0~25%)远高于内销企业和其余3组出口企业,且学习效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第四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75%~100%)低于内销出口企业,且没有学习效应。上述发现为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宏观决策提供了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基础。
范剑勇冯猛
关键词:生产率悖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