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2096)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董常生赫晓燕范瑞文张巧灵贺俊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羊驼
  • 5篇基因
  • 5篇KIT基因
  • 4篇毛色
  • 4篇克隆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2篇CDNA克隆
  • 2篇病理变化
  • 2篇KIT
  • 1篇动物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特征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羊驼皮肤
  • 1篇营养
  • 1篇营养需求
  • 1篇症状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殖

机构

  • 16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北大学信息...
  • 1篇吉林出入境检...

作者

  • 15篇董常生
  • 11篇赫晓燕
  • 8篇张巧灵
  • 7篇范瑞文
  • 6篇贺俊平
  • 4篇耿建军
  • 3篇姜俊兵
  • 2篇任玉红
  • 2篇宋德光
  • 2篇乔丽英
  • 2篇赵英虎
  • 2篇高莉
  • 1篇仁玉红
  • 1篇孟日增
  • 1篇白瑞
  • 1篇张维军
  • 1篇程志学

传媒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年份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驼的行为学特征被引量:6
2004年
羊驼是一种毛用型经济动物 ,其适应性很强 ,行为学特征独特。
程志学董常生赫晓燕
关键词:羊驼行为学经济动物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IT)对羊驼毛色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同源性比较设计引物,分别扩增羊驼KIT基因exon18~19和intron18,并利用PCR-SSCP技术对我国现有羊驼KIT基因intron18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羊驼KIT基因exon18~19长225 bp,包括54 bp的exon18(全长112 bp)1、08 bp的intron18和63 bp的exon19。从测序结果看,intron18与exon18和exon19交际处有GT-AG规则,符合分子遗传学理论。而用另1对引物扩增不同毛色羊驼Intron18所得的核苷酸序列与exon18~ex-on19中测得的intron18序列完全相同,未发现"AGTT/TGGA/TTAG"缺失突变现象和核苷酸片段大小差异,即不存在多态性。因此推测在同一品种内,KIT基因对毛色影响的原因不一定是由于KIT基因intron18缺失4个碱基导致KIT基因表达失调而致。
张巧灵乔丽英宋德光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KIT基因毛色克隆
羊驼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被引量:2
2004年
概述了羊驼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与防治。为羊驼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任玉红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病毒性传染病病理变化临床症状流行病学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表达差异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研究KIT基因对羊驼毛色的影响及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在分析羊驼KIT基因结构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表达引物,将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成功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KI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KIT。同时进行诱导表达,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采用长程免疫程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兔抗羊驼多克隆抗体,从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1)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编码含1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2)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KIT诱导下,表达的KIT蛋白为可溶性蛋白;(3)免疫组化研究表明,白毛色羊驼皮肤毛囊内根鞘周围组织有KIT蛋白的表达,外根鞘和结缔组织也有少量表达,而黄色羊驼皮肤毛囊周围即内外根鞘则不表达KIT蛋白。
张巧灵姜俊兵张维军贺俊平赫晓燕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KIT基因毛色CDNA克隆免疫组织化学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IT)与羊驼毛色关系的研究
通过同源性比较设计引物,分别扩增羊驼KIT基因exon18~19和intron18,并利用PCR-SSCP技术对我国现有羊驼KIT基因intron18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羊驼K/T基因exon18~19长225 b...
张巧灵乔丽英宋德光贺俊平赫晓燕范瑞文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KIT基因毛色克隆
文献传递
南美小型驼染色体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染色体对羊驼的遗传变异、系统演化、性别决定、个体发育及生理过程的平衡控制等 所起的作用,对国外学者有关南美小型驼染色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羊驼的繁育提供一定的理论 依据。
张巧灵董常生贺俊平赫晓燕
关键词:染色体
羊驼Cytb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其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测定了羊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并与骆驼科其它物种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并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羊驼在骆驼科动物中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羊驼与骆马和美洲驼存在的遗传差异相对比羊驼与原驼大,为传统分类学中的羊驼是原驼驯化以后的一种家养驼的提法提供了分子学依据。
董常生高莉贺俊平赫晓燕耿建军赵英虎
关键词:羊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
羊驼染色体核型及其G分带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为了从选种、杂交改良、疾病诊断以及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等方面为羊驼的繁育与推广提供更为有效的细胞遗传学资料,本实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及胰酶-EDTA法分析了23只胡阿基亚型羊驼(Huacaya alpaca,雌20只,雄3只)的染色体核型及其G-分带,结果表明:羊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74,雄性羊驼核型为74,XY;雌性羊驼核型为74,XX.其中,1~20对常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21~36对常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中着丝粒染色体,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羊驼G带明暗相间,显现出不同的带纹,且羊驼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特征,其带纹数目和精细程度随着染色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张巧灵董常生贺俊平赫晓燕范瑞文耿建军仁玉红
关键词:羊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
羊驼头骨外形的研究
2005年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羊驼头骨的外形进行观察、研究,并与马、牛、骆驼等家畜比较。结果发现:羊驼头骨的主要特征是:颅顶部主要由额骨和顶骨构成;颞骨发达,鳞部为蚌壳状隆起的扁骨;泪骨、鼻骨、额骨和上颌骨交界处形成一圆孔;下颌骨头后下方有一钩状突起;左右枕骨髁背侧窝中各有一大的乳突孔。结论:羊驼的头骨与马、骆驼相似,但有其自己的特征。
赫晓燕董常生范瑞文白瑞
关键词:羊驼头骨
羊驼种群内亲缘关系的研究
2007年
应用RAPD技术对羊驼群体进行亲缘关系检测。在所采用的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优化了RAPD的反应条件,确立了适合于羊驼基因组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计算出个体间之间的带纹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指数,带纹相似系数位于0.3901~0.7851之间,平均为0.5374;彼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2149,最大为0.6099,平均为0,4626,并绘制出个体间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结果显示羊驼种群内遗传基础广泛,证明其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较远,这将有利于羊驼种群的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快速扩群。
高莉赵英虎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RAPD亲缘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