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92)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晓宇李昂毕郑刚胡小军王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武汉大学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生物相容性材...
  • 2篇羟基磷灰石
  • 2篇纳米羟基磷灰...
  • 2篇纳米羟基磷灰...
  • 2篇股骨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动力髋螺钉内...
  • 1篇眩晕
  • 1篇针刺
  • 1篇人迎
  • 1篇人迎穴
  • 1篇生物材料
  • 1篇髓细胞
  • 1篇人工股骨头
  • 1篇人工股骨头置...
  • 1篇人骨髓
  • 1篇人骨髓基质干...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2篇毕郑刚
  • 2篇李昂
  • 2篇王晓宇
  • 1篇刘庆胜
  • 1篇戴冀斌
  • 1篇张茂枢
  • 1篇李林
  • 1篇聂志奎
  • 1篇李泽成
  • 1篇王丹丹
  • 1篇徐秀华
  • 1篇胡小军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阻止股骨骨不连的形成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骨不连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在积极研究如何治疗骨不连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如何预防它的发生,也就是在治疗高风险发生骨不连的骨创伤时,应该积极干预从而避免发生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股骨骨不连模型病变区域骨愈合的加强与促进作用。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为未进行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经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并进行骨向诱导。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矿化结节染色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上的黏附情况,MTT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情况;(2)建立SD大鼠股骨骨不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进行处理,单纯支架组在骨不连区域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细胞复合支架组在骨不连区域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术后通过X射线、Micro CT、Masson染色评价SD大鼠股骨的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在成骨诱导第6,12天,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成骨诱导第14天,实验组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多于对照组,说明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骨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分化能力;(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上黏附良好,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良好,说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适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并骨向分化;(3)空白对照组大鼠骨不连模型制作成功,12周时骨不连区域几乎无骨痂形成。单纯支架组大鼠在术后8周与12周均未获得骨愈合。细胞复合支架�
李昂王晓宇许茜楠毕郑刚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相容性骨不连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用于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可更早负重、恢复好,而且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张茂枢聂志奎李林刘庆胜徐秀华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针刺人迎穴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究针刺人迎穴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80例采用毫针针刺人迎穴。将两组患者的眩晕改善时间,眩晕持续时间,临床有效率,显效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平均眩晕改善时间为2.3±1.3天优于对照组的3.7±1.6天(P<0.05)。在眩晕平均持续时间、有效率、显效率方面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人迎穴具有改善颈性眩晕的效果,与传统针刺方法疗效相当,而且在眩晕改善时间的方面较传统针法更具优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胡小军戴冀斌肖长江刘红艳王丹丹
关键词:针刺人迎穴颈性眩晕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后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BMSCs后将其分为A、B、C3组:A组为未经骨向诱导的hBMSCs,B组为经骨向诱导的hBMSCs,C组为与nHA/PA66复合并骨向诱导的hBMSCs。通过噻唑蓝(MTT)检测B、c组细胞在第1、2、3周的增殖情况;电镜扫描观察C组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矿化结节染色验证h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并通过检测第6、12天ALP的活性研究其与nHA/PA66复合后的骨生成作用。结果c组细胞在nHA/PA66上黏附良好;B组与C组细胞生长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向诱导后的hBMSCs增殖活性不受支架材料nHA/PA66影响;B组矿化结节数量明显多于A组,第6、12天A组ALP活性值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BMSCs体外骨向诱导后ALP表达增强并骨向分化,nHA/PA66并没有影响hBMSCs的成骨潜能。B、c组细胞在第12天的ALP活性值显著高于第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KP活性随骨向诱导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强。结论hBMSCs适于在nHA/PA66上黏附、增殖与骨向分化,nHA/PA66可以作为hB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李昂王晓宇李泽成许茜楠毕郑刚
关键词:骨髓细胞羟基磷灰石生物相容性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