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2BY2332301)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定强郭太龙卓慕宁谢真越廖义善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磷
  • 1篇氮磷负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稻田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有机肥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 1篇农业非点源
  • 1篇农业非点源污...
  • 1篇配施
  • 1篇污染
  • 1篇磷负荷
  • 1篇磷流失
  • 1篇径流
  • 1篇化肥
  • 1篇化肥配施
  • 1篇降雨
  • 1篇非点源

机构

  • 3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作者

  • 3篇廖义善
  • 3篇谢真越
  • 3篇卓慕宁
  • 3篇郭太龙
  • 3篇李定强
  • 2篇李俊杰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径流-地类”参数的非点源氮磷负荷估算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东江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上游农业集水区非点源氮磷流失量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以东江上游上莞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11年的集水区水质监测数据,在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径流-地类"参数的非点源氮磷负荷计算式,其径流、地类参数分别通过校正后的SCS模型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获取,并分别对上莞河流域及流域各地类的非点源氮磷流失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汛期上莞河流域氮磷流失量主要来源于非点源污染,其非点源氮、磷流失量分别占氮、磷流失总量的97.32%、98.05%.坡度对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影响较小,地类是影响非点源氮磷输出的重要因素.构建的计算式能较好地估算非点源氮、磷负荷量,在次暴雨尺度非点源氮、磷输出量模拟精度分别为84.78%、81.06%.2011年度上莞河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量分别为48923.4、7189.3 kg,耕地、居民地分别是非点源氮、磷输出的关键源区,其非点源氮、磷输出量分别占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总量的84.20%、58.54%.
廖义善卓慕宁李定强谢真越郭太龙
关键词:SCS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流失
近50年广东省降雨时空变化及趋势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1959-2008年广东省境内25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观测资料,在SQL SERVER2000中编写相关代码,对次降雨、月、雨季、年、10年、50年等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量、降雨次数、降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境内存在3个多雨带和3个少雨带,降雨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东、西、北部少,中、南部多的格局,年均降雨天数内陆多于沿海,而降雨量沿海大于内陆。近50年广东省年均降雨量为1 758.8 mm,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带状递减,其降雨量最多、最少的区域分别为阳江、徐闻。年降雨天数的年际变化幅度小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年降雨量变化不大,但降雨总天数呈现减少趋势,且减少的降雨类型以小雨、中雨为主,大雨、暴雨的降雨次数有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在时间分布上更为集中,旱涝灾害将会更为频繁。研究区80.0%以上的降雨量在雨季产生,其中沿海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重要大于内陆,且内陆(沿海)雨季降雨量一般集中在前汛期(后汛期)。在月尺度上,降雨量随月份变化呈现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处于6月、8月。其中1-4月、6-8月、12月降雨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5月、9-11月降雨量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在次降雨尺度,小雨、中雨、暴雨的平均次降雨强度有增大的趋势,而大雨、大暴雨降雨强度有微度减少的趋势。
廖义善李定强卓慕宁韦高玲谢真越郭太龙李俊杰
关键词:降雨
适当化肥配施有机肥减少稻田氮磷损失及提高产量被引量:34
2013年
为了减少稻田氮磷损失量,并有效利用畜禽固废物,该研究在广东省东江上游典型农业集水区,开展田间不同施肥方式(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3)氮磷损失监测及不施肥处理的室内土柱模拟试验。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3的肥料施用量分别为:碳铵0、750.0、510.0、472.5、510.0kg/hm2;磷肥0、375.0、255.0、255.0、236.25kg/hm2;尿素0、225.0、172.5、156.0、172.5kg/hm2;有机肥:0、0、1162.5、1162.5、1162.5kg/hm2。通过室内土柱试验,获取不施肥小区氮磷地表径流及淋溶流失量,并结合不施肥小区的田间监测数据(土样、水样、植株样等),测算出水稻生长季固氮量为31.54kg/hm2。采用元素守恒的方法,综合考虑氮磷淋溶、流失、氨氮挥发、氮素干湿沉降以及水稻固氮等多方面的影响,构建稻田系统氮、磷损失模型,分别计算出5种不同施肥方式的氮磷损失量。研究表明,配方施肥1、2、3较常规施肥,氮、磷损失量减幅分别为7.7%~30.0%、61.2%~70.8%;氮、磷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为24.6%~84.4%、12.8%~78.9%;实现节支增收分别为2716元/hm2、-2169元/hm2、-1646元/hm2。配方施肥方案可有效减少农田氮磷损失量,其中配方施肥1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俱佳,可作为常规施肥的替代方案。该研究综合考虑了整个稻田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定量评估不同施肥方式的氮磷损失量、农学利用率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可为稻田氮磷损失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廖义善卓慕宁李定强郭太龙李俊杰谢真越
关键词:稻田施肥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