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415)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剑黎介寿李幼生姚丹华赵振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4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外科
  • 4篇腹腔镜
  • 4篇肠梗阻
  • 3篇腔镜手术
  • 3篇腔镜手术治疗
  • 3篇腹腔镜手术
  • 3篇腹腔镜手术治...
  • 2篇营养支持
  • 2篇造口
  • 2篇造口术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慢性
  • 2篇回肠
  • 2篇回肠造口
  • 2篇回肠造口术
  • 2篇肠造口
  • 2篇肠造口术

机构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京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王剑
  • 6篇李幼生
  • 6篇黎介寿
  • 5篇姚丹华
  • 3篇赵振国
  • 2篇王芗端
  • 2篇张少一
  • 2篇毛琦
  • 1篇尹健一
  • 1篇朱维铭
  • 1篇李刚
  • 1篇倪小冬
  • 1篇王凯
  • 1篇申培培
  • 1篇赵丙超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肠梗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女,57岁,因'直肠癌放疗后3年,间歇性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6个月'于2012年5月入院.入院诊断为(1)肠梗阻.(2)放射性肠炎.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两腿分开30.,患者尾端放置腹腔镜监视器,手术者位于患者右侧,第1助手位于患者左侧,扶镜助手位于患者头侧,采用五孔法,脐上3 cm置入12 mm戳卡作为观察孔,右侧髂前上棘内上方置入12 mm戳卡作为主操作孔,两侧锁骨中线脐上1 cm处各置入5mm戳卡、左侧髂前上棘内上方置入5 mm戳卡作为辅助操作孔(图1).入腹后松解原下腹部切口下的网膜粘连,充分探查腹腔排除肿瘤复发及转移,探查见末端病变回肠粘连于盆底形成冰冻盆腔.
王剑李幼生姚丹华王芗端申培培黎介寿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肠阻塞
刃厚皮片植皮修补腹部外伤后腹壁缺损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认识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开展,对腹部外科重症感染患者以及外伤患者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开放腹腔的治疗策略。
王剑李幼生赵丙超尹健一姚丹华赵振国张少一黎介寿
关键词:腹壁缺损刃厚皮片腹部腹腔间隙综合征外伤后植皮
外科治疗慢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缺血性结肠炎是肠缺血的最常见形式,其中少部分病例需要外科干预,这一群体的最普遍症状是结肠梗阻。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9例进行外科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慢性并发症接受外科治疗,包括5例男性和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9~78岁。所有患者有外伤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史,诊断依靠腹部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肠镜检查过和血管造影,手术为一期或分期的病变肠段切除,所有诊断为病理所证实,随访最长至33个月,患者状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对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并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确切。
王剑李幼生王凯李刚黎介寿
关键词:结肠炎肠梗阻结肠切除术
回肠造口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总结回肠造口联合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一期回肠造口术联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人的病历资料,观察短期并发症、围手术期营养过程,随访其远期预后。结果:46例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人纳入研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96%,所有病人出院时均恢复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18±15)d,无病人死亡。随访率78.26%,随访时间(25±17)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7例(19.44%),死亡6例(16.67%)。除死亡病人外其余30例病人(83.33%)均维持全肠内喂养,其中27例病人(75%)恢复正常饮食。21例(58.33%)后于我院行造口还纳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选择的放射性肠损伤病人,回肠造口联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恢复肠道通畅性和全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病人死亡率。
李顾楠程康文赵振国王剑朱维铭黎介寿
关键词:回肠造口术营养支持
腹腔镜手术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6例放射性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临床表现均拟行腹腔镜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中转开腹情况、再次手术情况、手术切口长度、腹腔粘连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3)随访情况。术后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及放射性肠损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①66例患者中, 59例小肠梗阻,其中11例行腹腔镜小肠切除或造口术,2例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1例因无法确定是否肿瘤复发而中转开腹探查,1例因肠管扩张影响视野而中转开腹手术;48例行腹腔镜回盲部切除术,其中 11例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2例因损伤髂血管中转开腹,4例因乙状结肠、直肠或膀胱损伤中转开腹。4例结肠梗阻及直肠炎患者行腹腔镜结肠造口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例小肠直肠内瘘患者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内瘘肠段切除+直肠残端旷置术。1例肛门闭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盆底组织及直肠残端切除术。1例局限性腹膜炎行腹腔镜辅助回肠造口术。②66例患者中,4例行再次手术,其原发病为宫颈癌2例、直肠癌2例,再次手术原因为小肠直肠内瘘1例、直肠阴道瘘1例、吻合口瘘1例、造口还纳1例。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例小肠直肠内瘘患者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内瘘肠段切除+直肠残端旷置术,1例直肠阴道瘘患者行腹腔镜结肠造口术,1例吻合口瘘患者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行回肠造口还纳腹腔镜手术。③66例患者共行70例次手术,�
王剑赵振国倪小冬毛琦姚丹华李幼生黎介寿
关键词:肠梗阻外科手术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放疗相关性肠损伤被引量:1
2014年
放射性肠损伤是包括从消化道出血、穿孔到肠纤维化、狭窄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中约1/3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但一直以来,因为外科手术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这一治疗策略广受争议.直到最近10年以来,外科治疗这一倾向才逐渐建立,且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固定的特定术式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随着这些外科原则性问题争论的平息,对具体的外科技术的研究理所应当成为下一个讨论的话题.我院普通外科自2012年开始将腹腔镜手术用于放射性肠损伤患者,本研究将初步探讨这一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王剑李幼生毛琦张少一姚丹华黎介寿
关键词:手术治疗腹腔镜盆腔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外科手术消化道出血
分期回肠造口与还纳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21例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总结分期回肠造口与造口还纳手术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I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有放射治疗史及术后病理确诊为CRII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复发者,纳入所有一期回肠造口、二期造口还纳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病例系列研究。一期回肠造口术具体方案及治疗时间由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确定,在行回肠造口的同时根据其肠损伤范围和程度决定是否切除病变肠管,术后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和其他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选择二期造口还纳手术时机,术中先判断剩余肠管病变,进行必要的肠管切除和回肠造口还纳。按本中心提出的放射性肠损伤粘连分级(5级)方法评估肠管病变的程度和范围:0级为病变肠袢与周围脏器之间无粘连;1级为粘连和纤维化局限于右侧盆腔;2级为粘连包括整个盆腔,粘连往往为重度,难以分离;3级为2级粘连向前延伸,病变肠袢与前盆壁粘连;4级为3级粘连向上延伸,病变肠袢与前腹壁粘连。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级别越低症状越轻)并通过在线程序(http://www.assessurgery.com)计算并发症综合指数(CCI,指数越低症状越轻)。比较患者一期回肠造口和二期造口还纳两次手术中切除肠管的长度、放射性肠损伤粘连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先后两次手术后恢复完全胃肠内营养(TEN)的时间和营养状况(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结果2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9例。原发肿瘤为宫颈癌14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卵巢癌1例,精原细胞瘤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放疗结束至发生放射性肠损伤中位时间间隔为7(2-91)月;发生放射性肠损伤至行回肠造口术中位时
李顾楠程康文赵振国王剑朱维铭黎介寿
关键词:回肠造口术营养支持治疗
腹腔镜治疗放射性肠损伤12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用于放射性肠损伤外科治疗技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例放射性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2例中转剖腹,其中1例因为广泛全腹腔粘连,另1例因为无法排除肿瘤复发;其余1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2例肠梗阻患者行小肠造口,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行横结肠造口术;行肠切除吻合的7例患者中,先期进行的2例在腹腔镜下分离后经小的辅助切口行肠吻合,后期进行的5例行完全腹腔镜下的分离和吻合。术后1例发生回肠结肠吻合口瘘,经双套管持续冲洗后生物蛋白胶封堵愈合,其余患者无明显腹部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安全用于放射性肠损伤患者,能够避免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王剑李幼生姚丹华王芗端黎介寿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肠梗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