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QNZH32)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刚杨娟王龙杨娟刘红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灾害
  • 4篇灾害系统
  • 3篇旅游
  • 3篇课程
  • 3篇减灾
  • 3篇防灾
  • 3篇防灾减灾
  • 2篇地理
  • 2篇灾害风险
  • 2篇中国旅游
  • 2篇中国旅游地理
  • 2篇旅游地
  • 2篇旅游地理
  • 2篇旅游职业
  • 2篇模糊综合评判
  • 2篇课程教学
  • 2篇基于GIS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中国旅游地...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 8篇重庆第二师范...
  • 4篇教育部
  • 4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河北阜城中学

作者

  • 12篇徐刚
  • 8篇杨娟
  • 7篇王龙
  • 4篇杨娟
  • 3篇刘红红
  • 2篇刘劲龙
  • 2篇何多兴
  • 2篇王忠志
  • 1篇杨建鹏
  • 1篇屈清
  • 1篇徐羽
  • 1篇张强
  • 1篇唐傲
  • 1篇廖文婷
  • 1篇钟锐
  • 1篇吴艳飞
  • 1篇田思思

传媒

  • 2篇中国城市经济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重庆极端气温事件及其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重庆195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用百分位阈值法和固定阈值法定义了重庆极端气温事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定义的极端事件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20世纪80-90年代为极端高温事件少发期,且80年代极端高温事件强度相对较低,其它时期极端高温事件相对多发且强度相对较大;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强度以80年代中后期为分界点,之前多发且强度较大,之后少发且强度较小。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极端气温事件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日数的增多和低温日数的减少,以及低温强度的减弱,是平均气温上升的格兰杰原因,高温事件强度和降水量变化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为判断和分析事件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刘劲龙徐刚杨娟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极端低温事件格兰杰因果检验平均气温降水量
浅析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
2013年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但也是各种灾害频发、剧烈的地区。该文在阐述重庆市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重庆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刘红红杨娟徐刚王龙王忠志
近55年来四川盆地气候的干湿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通过对四川盆地18个站点1955-2009年降水和气温等资料计算得到近55年来的湿润度指数,并运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四川盆地近55年的气候干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四川盆地由西向东其气候变化趋势由变干趋势逐渐转为变湿趋势,但干湿差异并不显著;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四川盆地气候在总体上没有呈现显著的变干或变湿趋势;乐山、绵阳、成都和宜宾在60年代后呈现变干趋势,并且在1966年、1993年、1997年和2001年存在气候的突变现象,达州和沙坪坝则呈现较显著的变湿趋势.四川盆地干湿气候变化主要是受降水和日照时数两个气象要素的影响.
刘劲龙徐刚杨娟张强
关键词:干湿气候气候变化MANN-KENDALL四川盆地
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灾害风险是当前灾害研究的热点和核心之一。从灾害系统整体角度,厘定区域灾害系统风险,明晰灾害系统风险要素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科学指导区域综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山地城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R=H×E×S/C"的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概念模型,构建了反映山地城市灾害系统"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的"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进行定量评价与排序的"综合赋权(AHP-EVM)"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重庆市38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整体上初步阐明和解释了山地城市(重庆市)38个区县的灾害系统模糊风险等级及成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综合赋权"模糊综合评判的"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结果科学、可靠,能够从整体反映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水平及其构成。经过与灾情数据对比、专家评判,本研究所得评价结果通过验证,且与"模糊物元评价"所得结果基本一致。(2)重庆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整体水平居中。其中,渝中区、江北区,渝东北的城口县、奉节县以及渝东南的酉阳县,灾害系统风险等级高,各类灾害发生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王龙徐刚杨娟
关键词:山地城市灾害系统
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底研究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2.99,土地集约利用基本达到要求,但土地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
杨姝漫何多兴田思思席险峰钟锐张田方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基于FCE方法的重庆市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
王龙徐刚
关键词:灾害系统模糊综合评判灾害风险
文献传递
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2013年
以"区域灾害系统论"和"地球圈层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比利时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和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灾害数据库(NatCat)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在重点对本世纪以来的全球变化进程与自然灾害趋势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通过动态互馈机制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
王龙杨娟徐刚
关键词:全球变化自然灾害减灾对策
重庆市灾害系统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灾害系统的层次分析;提出重庆市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三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重庆市境内以洪涝、地质灾害为主的自然灾害和以各类安全责任事故为主的人为灾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灾害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系统扰动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基于灾害系统层次的防灾减灾对策:(1)增强孕灾环境的稳定性;(2)降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3)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
王龙杨娟徐刚杨建鹏
关键词:灾害系统防灾减灾
基于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与旅游职业能力关系入手,揭示当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及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基于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杨娟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
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杨娟王龙徐刚
关键词:灾害系统模糊综合评判灾害风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