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1540702700)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董健李熙雷王会仁周晓岗马易群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脊柱
  • 1篇单节段
  • 1篇单节段固定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束
  • 1篇血管束植入
  • 1篇腰段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爆裂骨折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肿瘤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积液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董健
  • 3篇李熙雷
  • 2篇马易群
  • 2篇林红
  • 2篇周晓岗
  • 2篇赵明东
  • 2篇王会仁
  • 1篇李超
  • 1篇熊敏
  • 1篇蒋继乐
  • 1篇尹望平
  • 1篇曹盛生
  • 1篇潘志宏

传媒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在硬脊膜缝合后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医用胶+明胶海绵+医用胶)在加强硬脊膜后方裂口缝合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椎管内硬脊膜下肿瘤患者资料,根据修复硬脊膜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修复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45.2±7.2)岁;“三明治”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2±6.4)岁。患者在切除椎管内硬脊膜下的肿瘤后,常规修复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三明治”组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加用医用胶喷涂缝合口及周缘硬脊膜,而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最后再次在明胶海绵表面及周缘喷涂医用胶。结果与常规修复组比较,“三明治”组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引流量均明显下降。常规修复组在引流管拔除后7-10d仍有3例出现切口积液,经穿刺抽液、沙袋加压、俯卧体位等治疗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3个月,平均26.5个月。常规组3个月后有5例伤口发生深部积液;“三明治”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应用“三明治”法修复硬脊膜背部损伤裂口可明显提高缝合修复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
赵明东傅云根林红曹盛生李熙雷李俊宁董健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硬膜外肿瘤明胶海绵吸收性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deproteinisedcancellous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Ⅺ)CB+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J岫)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明东林红蒋继乐潘志宏熊敏尹望平董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血管化
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2~67岁,平均(48.6~15.4)岁。后凸顶椎T12:5例,L19例,L24例。陈旧性骨折11例、陈旧性结核4例、半椎体畸形3例。均采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比较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247.0±29-3)min,出血量(708.5±34.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8年。截骨面均获得骨性融合;矢状面Cobb角由42.3°±5.7°矫正至术后3个月2.2°±1.9°,末次随访2.7°±2.1°;腰痛视觉模拟评分由(8.5±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2.1±0.7)分,末次随访(1.9±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72.8%±8.3%降至术后3个月21.6%±9.2%,末次随访19.3%±8.6%;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7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5例、2级4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其余病例均无明显神经损害、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准确,截骨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王会仁周晓岗董健李熙雷马易群
关键词:脊柱后凸X线透视检查
经皮与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ml比(169±34)ml,P〈0.05];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7)比(2.1±0.7),P〈0.05];术前、术后1周及1年测量伤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3.1或A3.2型脊柱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疗效宅今可靠.
马易群李熙雷董健王会仁周晓岗李超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器单节段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