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9]1108)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许林周凌晞张晓春张芳姚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本底
  • 2篇大气本底
  • 1篇电子捕获
  • 1篇电子捕获检测...
  • 1篇色谱
  • 1篇色谱仪
  • 1篇四氯化碳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仪
  • 1篇相色谱
  • 1篇检测器
  • 1篇CCL
  • 1篇CCL4
  • 1篇CO
  • 1篇GC-ECD
  • 1篇HCFC-2...
  • 1篇12

机构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3篇姚波
  • 3篇张芳
  • 3篇张晓春
  • 3篇周凌晞
  • 3篇许林
  • 2篇张小玲
  • 2篇董璠
  • 2篇周礼岩
  • 1篇臧昆鹏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在线观测12种卤代温室气体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自组装的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系统(GC-ECD)测定大气中12种卤代温室气体,空气样品采样的时间分辨率80min,分析精度0.16%—4.87%,准确度-1.64%—3.05%.对2007年4月6日—2007年4月16日在北京上甸子站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得12种卤代温室气体的本底和非本底浓度,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卤代温室气体浓度在线观测。
姚波周凌晞张芳张晓春许林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四氯化碳(CCl_4)在线观测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自组装GC-ECD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大气四氯化碳(CCl4)摩尔分数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该站CCl4本底摩尔分数(89.4±0.7)×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 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摩尔分数(94.7±5.1)×10-12,出现频率63.6%,表明该站也能捕捉到高摩尔分数CCl4空气团输送信息;CCl4本底摩尔分数变化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非本底摩尔分数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摩尔分数最高月份(6月)比最低月份(1月)高7.6×10-12.应用CO比值相关法初步估算2007年4月~2008年3月我国CCl4排放量约4.7kt·a-1,与文献报道Bottom-up方法估算我国同期CCl4排放量接近;CO比值相关法估算CCl4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同源假设及观测站代表性.
姚波周凌晞张芳许林臧昆鹏张晓春张小玲周怀刚董璠周礼岩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HCFC-22在线观测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2007年4月~2008年3月,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HCFC-22在线观测,讨论了北京上甸子站HCFC-22浓度水平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站大气HCFC-22浓度(摩尔分数,下同)为(278.1±113.6)×10-12.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本底浓度为(199.5±5.1)×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浓度为(312.1±121.0)×10-12,出现频率69.8%,表明该站受到较强HCFC-22排放源及输送的影响.上甸子站HCFC-22本底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但非本底浓度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浓度最高月(7月)比最低月(1月)高100.9×10-12,与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结合风向分析,该站西南扇区平均浓度(327.3×10-12)比东北扇区(236.2×10-12)高91.1×10-12.HCFC-22高浓度水平主要由W-WSW-SW方向贡献引起,NNE-N-NE方向则使得全年HCFC-22浓度水平明显降低.
姚波周凌晞张芳张晓春许林张小玲周怀刚董璠周礼岩
关键词:HCFC-2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