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11GZYB42)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楼婷李昌秀江智霞胡汝均周静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救护
  • 3篇现场救护
  • 3篇初中生
  • 2篇灾害
  • 2篇知识
  • 1篇应急
  • 1篇应急能力
  • 1篇灾害卫生
  • 1篇灾害应急
  • 1篇知识技能
  • 1篇知识普及
  • 1篇少年
  • 1篇少年学生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地区
  • 1篇师资
  • 1篇培训师资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学生
  • 1篇中学生

机构

  • 5篇贵州省人民医...
  • 4篇遵义医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楼婷
  • 5篇江智霞
  • 5篇李昌秀
  • 5篇胡汝均
  • 4篇李玉
  • 4篇周静
  • 2篇郭晶
  • 1篇蒋德玉
  • 1篇肖政
  • 1篇王汇平
  • 1篇柏晓玲
  • 1篇高绘明
  • 1篇周家梅
  • 1篇温贤秀
  • 1篇苏小林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元化培训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灾害应急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多元化培训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灾害现场救护中的应用效果,为探讨有效的初中生灾害应急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8所中学的485名初中生,采用多元化培训方法进行灾害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评价培训的近、远期效果。结果初中生知识、态度、行为意向、自我效能得分及总得分在培训前分别为(10.28±3.63)(39.33±6.53)(23.83±4.66)(23.27±4.78)(96.79±14.39)分,培训后即刻得分分别为(16.28±2.97)(43.72±4.93)(26.67±3.26)(29.24±2.92)(115.91±11.66)分,培训后3个月得分分别为(14.67±3.98)(41.81±6.04)(25.25±3.89)(26.49±4.92)(108.22±15.06)分,培训后即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及培训后3个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4.46,61.01,55.32,185.89,21.66,P值均<0.05)。结论多元化培训方式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灾害现场救护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培训效果有逐渐下降趋势,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复训。
胡汝均江智霞李玉高绘明李昌秀楼婷苏小林
关键词:灾害少数民族
我国中、小学生救护知识普及与培训现状的文献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评价我国中、小学生救护知识的掌握、培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中、小学生救护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其内容主要涉及救护教育的现状研究、救护能力培训及效果评价两方面,分别占55.56%和44.44%。前者关注救护知识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以及探讨如何进行救护教育,后者涉及救护能力的现状分析、培训方式和效果评价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结论亟待普及中、小学生的救护知识,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生救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制订不同于成年人的救护培训方案开展培训。
楼婷柏晓玲江智霞肖政周静李昌秀郭晶周家梅
关键词:救护知识救护能力小学生中学生
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文献分析及建设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符合边远地区灾害特点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方案,提高基层灾害卫生应急能力,促进我国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向"正金字塔"型发展提供参考证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CqVIP)和国内主要官方网站信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主要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1篇文献,其研究类型以政策措施和现状调查居多,分别为37.03%和32.10%;2000—2010年,文献研究的区域分布东部占57.15%、中部占26.98%、西部占15.87%;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主要存在问题为: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村卫生室服务半径大,仪器设备简陋,村民缺乏灾害救护知识及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落后等。结论西部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落后于东、中部;边远地区卫生资源贫瘠制约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因此,制定与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发展的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方案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静江智霞袁晓丽蒋德玉楼婷胡汝均
关键词:灾害民防卫生应急
遵义市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现况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期望,为制定培训方案及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的遵义市500名在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中生急救电话、加压包扎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脊柱损伤搬运方法、现场包扎替代物品和现场固定替代物品的知晓率分别为97.2%,25.5%,23.2%,22.4%,16.2%和14.7%,81.8%没有接受过创伤现场救护培训,62.8%认为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70.9%愿意接受培训,51.1%选择教育游戏与技能模拟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5.7%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作为培训教师,接受过培训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在4项技能自评和认为有必要掌握知识技能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亟待提高,且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及意愿。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楼婷江智霞李昌秀温贤秀周静李玉王汇平胡汝均
关键词:急救知识
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增高,学会自救互救,避免不必要伤亡,维护健康与生命,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创伤现场救护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时间就是生命的宗旨。及时、正确的创伤现场救护对伤员的伤情恢复程度以及能否存活至关重要。学生是一个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极易发生意外事故。在青壮年人群中,创伤位居死因的首位。
楼婷江智霞李昌秀胡汝均李玉
关键词:现场救护自救互救培训师资青少年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价值感
基于教师与家长视角下的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培训需求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学生是一个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1],极易发生意外事故[2]。如何沉着镇静地应对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并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已成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3]。本研究以教师和家长作为切入点,从他们的角度分析了遵义市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培训的需求,探讨了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培训的现状、教师和家长对于实施培训的态度,旨在推进遵义市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培训的开展,提高他们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水平。
楼婷江智霞李昌秀胡汝均李玉郭晶周静
关键词:现场救护初中生家长教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