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0411968000)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莹夏金盈刘学波罗轶玮华奇峰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微颗粒
  • 6篇内皮
  • 6篇内皮微颗粒
  • 5篇内皮功能
  • 3篇动脉
  • 2篇凋亡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绞痛
  • 2篇内皮功能障碍
  • 2篇绞痛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李莹
  • 4篇夏金盈
  • 3篇罗轶玮
  • 3篇刘学波
  • 2篇李纪明
  • 2篇崔丽
  • 2篇华奇峰
  • 1篇顾宇英
  • 1篇张代富
  • 1篇马岚
  • 1篇方明
  • 1篇梅林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EMP及EPC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EMPs、EPCs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11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心肌标记物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血管超生(IV U S)结果 ,将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组,n=45)、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n=27)、冠状动脉病变组(狭窄<50%,C组,n=4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CD144+/A nnexin V+的内皮微颗粒以及C D34+/C D39+内皮祖细胞的水平,并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炎性指标、心肌标记物、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 3组相比,年龄、性别、血压、吸烟、体质量指数、血脂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C K-M B、Hs T n T均在A组中较高,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的CD144+/A nnexin V+EM Ps水平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且A、B组CD144+/A nnexin V+EM Ps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EM Ps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不相关。A、B组外周血C D34+/C D39+EPC s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而A、B组间无差异,且EPC s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加重是导致外周血CD144+/A nnexin V+EM Ps水平升高的主导损伤因素。糖代谢异常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主要是通过损伤内皮修复功能因素实现的。
匡雅姝夏金盈罗轶玮梅林刘学波李莹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内皮祖细胞稳定性心绞痛内皮功能
内皮微颗粒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内皮微颗粒是从激活或者凋亡的内皮细胞表面脱落的无核囊泡样结构,通过表面蛋白分子介导体内生物过程中的信息传导,其释放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精密调节,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内皮微颗粒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尤其是内皮微颗粒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崔丽李莹李纪明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内皮功能心血管疾病
高糖抑制PI3K/AKT通路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微颗粒释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根据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中糖组(17.6 mmol/L),高糖组(33.3 mmol/L),另设甘露醇对照组(20.0 mmol/L)。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微颗粒细胞凋亡率及微颗粒,ELISA法检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Bad、Bax的表达以及PI3K、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微颗粒的释放及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高糖组最高(P<0.01);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泌Bad、Bax逐渐增多,高糖组最高(P<0.01);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泌PI3K、pAkt逐渐减少,高糖组减少最明显(P<0.01)。与甘露醇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微颗粒的释放,细胞凋亡率,分泌Bad、Bax、PI3K、p-Ak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微颗粒的释放,其机制可能同PI3K/AKT途径相关。
崔丽李纪明罗轶玮方明刘学波李莹
关键词:凋亡高糖内皮微颗粒AKT
内皮微颗粒与内皮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10年
微颗粒(microparticle,MP)是各种类型的细胞激活或损伤时,从细胞膜上脱落的微小膜性囊泡,直径为0.1~1μm,表面表达各种磷脂和粘附分子,少量存在于健康个体血浆中。根据微颗粒的细胞来源,分为血小板来源的MP、白细胞来源的MP、红细胞来源的MP和内皮细胞来源的MP(endothelial—derived microparticles,EMP),
夏金盈李莹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凋亡
内皮微颗粒与冠心病被引量:4
2011年
内皮微颗粒是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时产生的膜性小囊泡,具有促进黏附、扩大炎症反应和诱导新生血管增生等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内皮微颗粒与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易损斑块破裂等密切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内皮微颗粒的发现为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平台,有望成为研究冠心病新的热点。
夏金盈华奇峰李莹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内皮功能障碍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颗粒的水平,研究其与各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81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敏肌钙蛋白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组,51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144+/Annexin V+的内皮微颗粒的水平,评估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与年龄、心率、血压、血脂、血糖、炎性指标、心肌标志物等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外周血CD144+/AnnexinV+内皮微颗粒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的水平与脂蛋白a(r=0.886)、超敏C反应蛋白(r=0.404)、肌酸激酶同工酶(r=0.471)和超敏肌钙蛋白(r=0.240)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1、0.05),与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外周血CD144+/AnnexinV+内皮微颗粒的水平与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有关,对于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危状态具有较好的价值。
李莹夏金盈陆英罗轶玮华奇峰顾宇英马岚张代富刘学波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