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RB06-480)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RB06-480)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马春梅龚振平魏丹迟凤琴董守坤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大豆
  • 3篇蔗糖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3篇不同基因型
  • 2篇氮水平
  • 2篇叶片
  • 2篇蔗糖合成
  • 2篇蔗糖合成酶
  • 2篇施氮
  • 2篇施氮水平
  • 2篇糖分
  • 2篇酶活性
  • 2篇基因型大豆
  • 2篇不同基因型大...
  • 2篇大豆叶
  • 2篇大豆叶片
  • 1篇代谢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国家大豆工程...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龚振平
  • 8篇马春梅
  • 5篇迟凤琴
  • 5篇魏丹
  • 3篇董守坤
  • 2篇金喜军
  • 2篇张磊
  • 1篇万涛
  • 1篇宋秋来
  • 1篇闫超
  • 1篇邸伟
  • 1篇赵泽松
  • 1篇杨悦乾
  • 1篇王晓伟
  • 1篇刁晓林
  • 1篇姚玉波
  • 1篇曾祥亮
  • 1篇葛文婷
  • 1篇徐瑶

传媒

  • 5篇作物杂志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4种耕作方式(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和翻耕起垄),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土壤温度较低,但并未低于出苗的最低界限温度;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出苗效果良好,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留茬覆盖
施氮水平对大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1年
以绥农14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和测定整株光合作用的方法,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植株CO2吸收速率、光合速率和叶面积大小均随生育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高、中氮处理(N135、N90)大豆苗期CO2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高氮处理(N135)大豆中后期的CO2吸收速率较低;中氮处理(N90)可以使大豆植株对CO2较高的吸收水平维持到中期;低氮处理(N45)大豆后期CO2吸收速率升高;不施氮处理(N0)大豆前期CO2吸收速率最低,后期维持一般水平。随施氮量增加,明显促进了大豆苗期光合速率的提高,不施氮处理在大豆生育中后期(56~73d)有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施入一定氮(N45)更有利于保持大豆后期较高的光合速率。施氮能促进大豆植株前期叶片的生长,使其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有较大的叶面积;大豆产量随施氮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适度施氮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王晓伟闫超万涛马春梅龚振平董守坤
关键词:大豆光合速率叶面积
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Ⅰ)——可溶性总糖含量积累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大豆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糖类,本文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器官的可溶性总糖的最大含量值出现在结荚期,荚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表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规律。在大豆生育过程中,叶柄是各器官中糖类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叶柄>叶片>根>茎,秣食豆总糖含量最高;小金黄、丰收10和绥农14叶柄和根中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05、0.932),龙选1号、不结瘤大豆和秣食豆的叶柄和根中的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4、0.850、0.657)。
马春梅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
关键词:大豆可溶性总糖
大豆叶片可溶性糖代谢动态变化与相关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选用6个大豆品种,研究了大豆叶片可溶性糖代谢的动态变化,并检测了相关代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期,秣食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显著大于合成方向的酶活性,说明在大豆蔗糖合成酶代谢中分解方向是主要的,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与叶片蔗糖含量间具有负相关性,其中绥农14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蔗糖磷酸合成酶与蔗糖含量间表现为正相关性,其中丰收10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蔗糖磷酸合成酶催化蔗糖合成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说明在大豆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是合成蔗糖的关键控制性酶。
马春梅郭海龙龚振平徐瑶魏丹迟凤琴
关键词:大豆叶片糖代谢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
大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与施氮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绥农14为材料,利用框栽、砂培和15 N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大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与施氮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框栽试验中大豆叶片NR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大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营养生长阶段叶片NR活性较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逐渐升高,并于盛花期前后达到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施氮水平对NR活性有明显影响,营养生长期表现为N135>N90>N45>N0,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不同叶位叶片NR活性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各叶位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砂培试验中,在大豆鼓粒始期(R5)至鼓粒盛期(R6)期间淋洗以15N标记的KNO3为氮源的营养液培养15d,大豆上、中、下部分各器官15N丰度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表明大豆上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促进了硝态氮的同化。
葛文婷金喜军马春梅龚振平董守坤张磊
关键词:大豆硝酸还原酶施氮水平
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Ⅱ)蔗糖含量积累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植株营养器官中蔗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期;荚果中的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部和根中的蔗糖含量较高,是合成和贮藏蔗糖的主要部位;茎部蔗糖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蔗糖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绥农14叶片和叶柄的蔗糖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5**),丰收10和秣食豆叶片和叶柄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4*,r=0.823*),绥农14和龙选1号叶片和茎的蔗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值分别为0.724、0.791)。
马春梅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
关键词:大豆蔗糖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试验以2个大豆品种,3种施氮肥水平(N0:0 kg hm-2、N75:75 kg hm-2、N150:150 kg hm-2),对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含量及变化规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态氮与大豆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三种施氮肥水平相比,除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N150>N75>N0,土壤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含量在各氮肥水平处理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且大豆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6**;r=0.9355**),土壤铵态氮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46**,)可以用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来表征土壤无机态氮营养状况。
马春梅董守坤张磊魏丹迟凤琴金喜军龚振平
关键词:大豆硝态氮铵态氮
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动态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蔗糖合成酶(SS)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豆叶片SS分解方向的活性在幼嫩叶片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成熟叶片仅表现出有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合成方向的酶活性在不同品种间、不同叶位上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SS分解方向的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合成方向的酶活性,说明在大豆叶片中SS主要起分解蔗糖的调节作用;SS活性与大豆叶片中的蔗糖含量间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绥农14和不结瘤大豆的幼嫩叶片中SS合成方向的酶活性与蔗糖含量间达到了显著水平(r值分别为0.765和0.732);不结瘤大豆成熟叶片的SS分解方向的酶活性与蔗糖含量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86)。
马春梅姚玉波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
关键词:大豆叶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