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2008F3093)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徐蔚郭绵绵陈丽丽潘益明曾小荔更多>>
相关机构:莆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莆仙戏
  • 2篇专业剧团
  • 2篇剧团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人员
  • 1篇受众
  • 1篇戏班
  • 1篇民间剧团
  • 1篇民间职业剧团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者
  • 1篇化探
  • 1篇个案
  • 1篇个案调查
  • 1篇非物质文化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草根
  • 1篇从业
  • 1篇从业者

机构

  • 5篇莆田学院

作者

  • 5篇徐蔚
  • 1篇王庭熙
  • 1篇郭绵绵
  • 1篇张筱晗
  • 1篇曾小荔
  • 1篇陈丽丽
  • 1篇潘益明

传媒

  • 1篇中国戏剧
  • 1篇艺术探索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民间剧作家张庆煌的草根创作
2011年
张庆煌是老一辈福建莆仙戏民间剧作家,他所创作的莆仙戏剧本秉持草根的视角和话语,直面俗常大众,并从中展示了他曾经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身影与立场。一方面,他从民间思维方式与民间文化入手,彰显民间特有的风貌;另一方面,他运用乡土生活语言和民间传奇,在潜移默化中蕴含了特定的教化功能。在戏剧文学与剧作家萎缩的当下,他的存在或许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借鉴的参数。
张筱晗徐蔚王庭熙
关键词:草根教育者
福建莆仙戏产业化探析
2011年
面对剧团生存困难、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演出质量低俗粗糙等问题,莆仙戏必须引入产业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剧团管理者的产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增强剧本剧种意识;培养受众群,提高受众对戏曲文化意蕴的认识,并借助传媒载体,扩大传播空间,形成稳定、潜在的持续市场。
徐蔚潘益明
关键词:莆仙戏从业者受众
福建莆仙戏产业化策略研究
2011年
福建莆仙戏被誉为南戏"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语境下,地方戏的市场占有率与观众保有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莆仙戏也陷入生存发展的颓境。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其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产业化运作是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对策之一。本文针对莆仙戏国营剧团与民营剧团的现状,探讨莆仙戏产业化的策略,初步揭示莆仙戏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徐蔚曾小荔
关键词:莆仙戏专业剧团民间职业剧团
福建莆仙戏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探析——以福建省莆仙戏三团为个案被引量:1
2011年
莆仙戏是福建古剧种之一,因其古老的表演形态、丰富的剧目、细腻的表演艺术而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2006年,莆仙戏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福建省莆仙戏三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揭示莆仙戏生存现状,探讨当代社会语境中莆仙戏保护与承传的相关问题。
陈丽丽徐蔚
关键词:个案调查
莆仙戏戏班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福建莆仙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作为福建省珍贵古剧种之一,莆仙戏的专业剧团与民间剧团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随着当代社会与市场的发展而衍变。据统计莆田市现有莆仙戏民间剧团一百二十多个,演职员四千多人,中介人员三百多人。全年营业额达到九千万元左右,民间剧团80%以上每年演出450场以上(日夜场),特别是春节、元宵前后更是一个“旺月”。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已形成一个较为庞大且相对稳定的文化产业。本文将通过对莆仙戏戏班研究论著的梳理,勾勒出莆仙戏戏班的历史沿革,剖析戏班的生存载体——莆仙民俗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当代社会中地方戏遗产的保护与承传。
徐蔚郭绵绵
关键词:莆仙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班民间剧团专业剧团中介人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