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80)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韩鸿宾和清源于广会刘林祥朱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泰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示踪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外
  • 2篇代谢
  • 2篇代谢清除率
  • 2篇示踪法
  • 2篇细胞外隙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胆碱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障碍
  • 1篇诊断显像
  • 1篇治疗脑缺血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生物物理特性
  • 1篇十二井
  • 1篇十二井穴
  • 1篇示踪剂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韩鸿宾
  • 3篇和清源
  • 1篇杨笑红
  • 1篇袁兰
  • 1篇郭顺林
  • 1篇马长城
  • 1篇刘林祥
  • 1篇喀蔚波
  • 1篇雷军强
  • 1篇张学梅
  • 1篇王帅文
  • 1篇贺东奇
  • 1篇于广会
  • 1篇岳云龙
  • 1篇朱凯
  • 1篇傅瑜
  • 1篇彭云
  • 1篇陈翯
  • 1篇左龙
  • 1篇彭芸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现代医学科学体系的不均衡发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400年来,基于西方哲学理论的现代科学体系对物质世界时空关系有效而精准的控制成就了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的诸多成就。但是,在该体系下人类对精神世界缺少最基本的认识与有效研究方法,因此,针对兼具物质与精神二元特征的人本身进行研究的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体系的发展存在着必然的局限性与漏洞。本文探讨了西方“超自然”理念下现代医学科学与生命科学体系不均衡发展的原因与特征,思考并预测医学和生命科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韩鸿宾
老年SD大鼠脑组织间液内MR示踪剂扩散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随着脑组织衰老的进展,神经细胞代谢及分泌产物在脑细胞外间隙(ECS)转运及引流特性发生不可逆性改变,本研究通过MR示踪剂在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老年SD大鼠脑组织间液流动的改变,并通过软件计算将其量化。材料与方法 分别选择实验组老年SD大鼠(15~17个月)8只及对照组正常成年SD大鼠(7~10个月)15只,尾状核注射MR示踪剂钆喷酸葡胺,分别于0.25 h、0.5 h、1 h、2 h、3 h、4 h进行MRI扫描,观察造影剂在尾状核的动态分布,并测量造影剂的扩散及清除速率。结果 实验组SD大鼠的示踪剂在ECS内的扩散率D*为(3.25±0.46)×10-4 mm2/s,与对照组的(3.32±0.70)×10-4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但实验组尾状核区的示踪剂清除速率k'为(0.29±0.08)×10-4/s,较对照组的(0.62±0.12)×10-4/s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2,P〈0.05)。结论SD大鼠脑衰老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引起ECS结构等变化,使脑组织间液清除减慢,这可能与代谢产物蓄积并最终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王帅文石春彦左龙韩鸿宾郭顺林雷军强
关键词:组织间液代谢清除率
An in vivo study with an MRI tracer method reveals the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terstitial fluid in the rat brain被引量:25
2012年
The nature of brain interstitial fluid (ISF) has long been a subject of controversy.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brain ISF were carried out in vitro.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ISF in the living rat brain by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using 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Gd-DTPA) as a tracer. Sprague Dawley rats (n=8) were subjected to MR scan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Gd-DTPA into the caudate nucleus. A one-way drainage of brain ISF was demonstrated on the dynamic MR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iffusion model, the diffusion and clearance rate constants of the tracer within 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 (ECS) were derived as (3.38±1.07)×10-4 mm 2 s-1 and (7.60±4.18)×10-5 s-1 . Both diffusion and bulk flow contributed to the drainage of ISF from the caudate nucleus, which demonstrated an ISF-cerebrospinal fluid confluence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at the lateral and ventral surface of the brain cortex at 3 h after the injection. By using this newly developed method, the brain ECS and ISF can be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living brain, which will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ISF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rug therapy via the brain interstitium.
HAN HongBinLI KaiYAN JunHaoZHU KaiFU Yu
关键词:MRI生物物理特性示踪法
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T_2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中的价值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MRI一站式诊断可行性以及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_2*WI联合应用对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337例的CT和MRI影像,对比CT和MRI对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和脑小血管病(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灶和脱髓鞘变性)显示;对比MRI各扫描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包括常规序列、DWI和T_2*WI。结果 337例脑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行CT检查208例,MRI检查3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CT示颅内出血76例;CT与MRI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vs 75.2%,P<0.01),CT不能显示脑干的急性梗死灶;CT对于脑小血管病的显示明显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不能显示脑微出血。MRI常规序列与DWI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显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vs 100.0%,P<0.01);脑出血灶各序列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各序列对脑微出血T_2*WI显示病灶715个(100.0%),DWI显示635个(88.8%),常规序列图像少部分微出血灶信号异常,但是不能定性诊断。结论 MRI在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危重症患者除外诊断中一站式诊断可行,联合应用DWI和T_2*WI对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显示良好。
于广会和清源刘林祥石春彦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诊断显像
磁共振示踪法定量计算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分布参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示踪法模拟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的扩散、分布与清除过程,将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其分布相关参数进行拟合求解。方法:将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acidm,Gd-DTPA)作为外源药物注入大鼠脑细胞外间隙内,采用磁共振示踪法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分布与清除,采用获得数据对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的各向同性分布建立包括扩散、清除及自分泌过程的生物数学模型,用Laplace变换法得到问题的解,并对实验观测数据进行数值微分处理后,在球坐标系中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给出包括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的扩散系数、清除率等参数估计方法。结果:将该方法用于动物实验数据,求得了实验动物的扩散系数D为(2.73±0.364)×10-4mm2/s,清除速率常数k为(1.40±0.206)×10-5/s。结论:本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各向同性分布的规律,并可作为进一步解决药物在脑细胞外间隙中各向异性分布问题的基础。
和清源贺东奇韩鸿宾袁兰杨笑红彭云喀蔚波张昊张海龙李柯伽许锋田金刘晓华薛晓琦
关键词:细胞外隙磁共振成像代谢清除率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区组织液流动速率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应用MRI示踪技术,定量分析与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脑区(丘脑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细胞外间隙的解剖与组织液流动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法对脑卒中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丘脑放血组、丘脑对照组、尾状核放血组、尾状核对照组,每组各8只。丘脑放血组及尾状核放血组接受手十二井穴放血后,将2μL 10 mmol/L GD-DTPA分别导入成年大鼠丘脑区及尾状核区,在导入前后分别进行脑MRI动态扫描(0,15 min、30 min、1 h、2 h、3 h、4 h、5 h、6 h、7 h),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定量分析丘脑区及尾状核区脑组织液引流以及脑细胞周围间隙迂曲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丘脑放血组脑组织液流动速率下降,清除时间延长,半衰期达(1.34±0.19)h,长于丘脑区对照组(0.51±0.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微观清除率为(7.60±4.18)×10-5/s,明显小于丘脑对照组[(14.40±4.50)×10-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放血组丘脑区脑细胞周围间隙迂曲度为(1.29±0.32),与丘脑对照组(1.28±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状核放血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参数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井穴刺络放血可明显改变丘脑区组织液流速,但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液引流速率没有明显影响。由于刺络放血后丘脑区细胞外间隙的迂曲度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其流速下降应与神经元代谢水平的下调有关,而代谢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卒中时该法神经保护的机制。
朱凯和清源韩鸿宾
关键词:GD-DTPA脑组织液
经脑间质微穿刺注射胞磷胆碱治疗脑缺血的有效剂量范围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cytidine 5’-diphosphocholine,CDPC)经脑间质途径预防性治疗脑缺血的有效剂量范围。方法实验对象为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尾状核中心注射生理盐水5μl),腹腔组(腹腔注射CDPC 2 g/kg),实验组1~5(尾状核中心注射CDPC 5μl,浓度分别为25、40、50、60和75 mmol/L)。按上述分组预防性给药2h后,采用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模拟脑缺血过程,并应用梗死体积比的测量比较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应用简单扩散给药(simple diffusion delivery,SDD)方式脑内直接微量注射CDPC的最佳有效保护浓度为50 mmol/L(实验组3,梗死体积比为4.1%±2.0%),实验组2与实验组4的梗死体积比分别为8.1%±4.1%和8.7%±2.4%,以上3组与对照组27.7%±10.5%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结论经尾状核预防性微创给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浓度范围为40~60 mmol/L。
陈翯韩鸿宾傅瑜马长城彭芸岳云龙张学梅
关键词:微创治疗神经保护脑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