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93)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熊伟杨笛黄丹丹曹阳吴文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水稻
  • 1篇单产
  • 1篇地理变异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单产
  • 1篇增速减缓
  • 1篇生产函数
  • 1篇水稻产量
  • 1篇水稻产区
  • 1篇水稻生产
  • 1篇气候变化背景
  • 1篇气候风险
  • 1篇历史气候
  • 1篇历史气候变化
  • 1篇轮作
  • 1篇轮作系统
  • 1篇敏感性
  • 1篇灌溉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熊伟
  • 2篇杨笛
  • 1篇许吟隆
  • 1篇杨婕
  • 1篇吴文斌
  • 1篇曹阳
  • 1篇李迎春
  • 1篇黄丹丹
  • 1篇张梦婷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Rice Yield Response to Past Climate Change in China被引量:9
2014年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climate change had reduced rice yield in China,but the magnitude of the reduction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impact have remained in controversy to date.Based on a gridded daily weather dataset,we found there were obvious changes in temperatures,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and radiation during the rice-growing season from 1961 to 2010in China.These change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line of simulated national rice yield(simulated with CERES-Rice),with a magnitude of 11.5%.However,changes in growing-season radiation and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not growing-season temperatures,contributed most to the simulated yield reduction,which confirmed previous estimates by empirical studies.Yield responses to changes of the climatic variables varied across different rice production areas.In rice production areas with the mean growing-season temperature at 12-14°C and above 20°C,a 1°C growing-season warming decreased rice yield by roughly4%.This decrease was partly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heat stresses and shorter growth period under the warmer climate.In some rice areas of the southern China and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here the rice growing-season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20°C,decrease in the growing-season radiation partly interpreted the widespread yield decline of the simulation,suggesting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ntribution of recent global dimming on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s main rice areas.Whereas in the northern rice production areas with relatively low growing-season temperature,decrease of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was identified as the main climatic contributor for the decline of simulated rice yield,with larger decreasing magnitude under cooler areas.
YANG JieXIONG WeiYANG Xiao-guangCAO YangFENG Ling-zhi
关键词:水稻产量地理变异辐射温度水稻产区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单产增速减缓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1981—2008年中国玉米单产的变化趋势,发现全国和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现了玉米单产增速变缓的现象。该研究选取10个出现玉米单产增速变缓的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肥料、灌溉、其他物质投入和气候要素4类驱动因子与玉米单产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对玉米单产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肥料、灌溉、其他物质投入和气候要素4类驱动因子与1981—2008年玉米单产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肥料、其他物质投入和灌溉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单产的增长,当这些因子每增加1%时,将分别促进玉米单产增长0.39%、0.06%和0.04%。气候要素中,降水对玉米单产也表现为促进作用,当降水每增加1%,玉米产量会增长0.21%;而气温和太阳辐射(云覆盖率)则对玉米单产产生负面影响,当温度每增加1%和太阳辐射每减少1%,将导致玉米单产下降0.99%和1.04%。2)1981—2008年,肥料对玉米单产增加的贡献最大(使玉米增产70.24%),其次是灌溉(9.44%),其他物质投入的贡献为5.43%。气候变化要素中,温度升高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了1.98%,而降水和辐射的减少则使玉米产量分别降低了1.08%和4.72%。3)肥料对2个玉米主产区(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产量增加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灌溉对北方春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他物质投入对黄淮海夏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气候因子中,气温上升能显著的促进北方春玉米单产增长;太阳辐射的减少对2个主产区玉米单产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杨笛熊伟许吟隆冯灵芝张梦婷刘欢
关键词:气候变化灌溉玉米单产COBB-DOUGLAS生产函数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被引量:39
2013年
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应,从而为适应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分析1981—2007年水稻生育期3个气候因子(平均温度、日较差、辐射)的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我国水稻生产对这3个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1—2007年间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生育期内3个气候因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着气候变异风险,其中以最高温的变化最普遍和明显,导致水稻生产中高温热害风险增加。部分区域水稻产量变化与单一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这些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变化对辐射变化最敏感。当水稻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1℃、日较差升高1℃、辐射下降10%时,我国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辐射降低导致我国水稻生产的脆弱面积最大,其次为日较差。受3种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综合影响,约有30%的水稻产区对198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敏感,少部分地区表现为脆弱,但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产量增加的趋势,为我国水稻发展提供了契机。
熊伟杨婕吴文斌黄丹丹曹阳
关键词:敏感性脆弱性气候变化水稻
气候变化对中国轮作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轮作耕作方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轮作系统影响的理解,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促进轮作生产体系有效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梳理了气候变化对轮作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总结当前常用研究手段(作物模型、统计和试验方法)的优缺点,从作物生长发育、种植布局、种植效益、种植风险4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轮作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对现有的适应性措施以及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深入评估气候变化对轮作系统的影响,以及未来轮作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而且还将继续影响轮作系统。尽管因研究的时空尺度、方法及轮作模式的不同,研究结果还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部分研究表明,在宏观层面上,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使得研究区轮作系统种植界限发生明显北移,导致不同轮作系统的作物布局及种植面积发生改变。微观角度上,气温升高加快了轮作系统内部作物生育进程,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也为系统内品种更换提供了可能。热量资源的变化,还导致轮作系统内部所遭遇的气象灾害规律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低温灾害事件将减少,但是种植界限变动的敏感区内新的低温灾害事件以及极端高温事件则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增加了轮作系统高产、稳产及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生产中,通过改变作物布局,选用生育期更长的品种,以及优化管理措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对轮作系统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轮作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还需结合多种研究手段,开展气候变化对轮作系统影响的机理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广度、精度和准确�
刘欢熊伟李迎春杨笛
关键词:气候变化轮作系统气候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