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94) 作品数:5 被引量:96 H指数:4 相关作者: 陈高 胡强 祝向东 胡华 王真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绍兴第二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IF-1α介导上调BNIP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NIP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设SAH组、2-甲氧雌二醇(2ME2)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10只。造模后24h对SAH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取大鼠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的组织细胞定位,We s te rn b lot检测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 ha m组比较,造模后24h SAH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AH组比较,2ME2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HIF-1α主要定位表达于神经元。结论 HIF-1α介导上调BNIP3并参与了SAH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 胡强 俞文华 陈高 杜权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凋亡 BNIP3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血缺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3年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过程中调节基因表达和恢复内环境平衡的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当大脑处于缺血缺氧脑损伤时,一系列基因被激活以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恢复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和诱导自噬激活等。近年来研究显示HIF-1α可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抑制基因p53和BNIP3等基因,在缺血缺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HIF-1α及其相关基因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可能为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胡强 陈高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缺血 缺氧 脑损伤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治疗449例分析 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比较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急性期手术组与非急性期手术组在术前破裂风险、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相比,非急性期手术组术前再破裂风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Hunt—HessI-Ⅲ级亚组间术前再破裂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同级别亚组间完全夹闭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前再次出血,尤其是Hunt—Hess评分I~Ⅲ级的患者可通过急性期手术减低因术前出血引起的死亡致残风险。 吴群 吴盛 凌晨晗 张建民 陈高 沈宏 傅伟明 赵学群 祝向东 胡华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减少脑积水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例患者(16.91%)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可能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相关: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和Fisher分级(P<0.01);脑室内出血(P<0.01);破裂动脉瘤部位(P=0.001);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P=0.047)。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Fisher分级高、出现脑室内出血、后循环破裂动脉瘤,或者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其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 邵军 陈高 胡华 祝向东 许璟 王林 王真 胡强关键词:动脉瘤 脑积水 脑脊髓液分流术 腰骶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可能存在的关系,初步探讨HIF-1α表达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和SAH 6、12、24、72 h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表达HIF-1α的细胞类型。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IF-1α的表达在假手术组几乎未见(0.29%±0.30%),SAH后6 h增加(4.65%±1.01%),24 h达高峰(18.55%±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UNEL法检测到大鼠大脑凋亡细胞数在SAH后增多,6 h时可见少数凋亡细胞(7.09%±2.34%),在24 h到达高峰(25.5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组HIF-1α阳性率与TUNEL阳性率呈正相关(r=0.738,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HIF-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部分HIF-1α染色阳性的细胞核与TUNEL染色重合。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HIF-1α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提示HIF-1α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胡强 吴骋 陈敬寅 严锋 李建儒 陈高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