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1A273)

作品数:7 被引量:158H指数:4
相关作者:朱红汪中明于景华韩克飞于书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电池
  • 3篇质子
  • 3篇质子交换
  • 3篇质子交换膜
  • 3篇燃料电池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咪唑
  • 2篇聚苯
  • 1篇电池技术
  • 1篇电池阴极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剂
  • 1篇虚拟化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氧还原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乙烯
  • 1篇阴极
  • 1篇阴离子交换膜

机构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韩克飞
  • 4篇汪中明
  • 4篇朱红
  • 3篇于书平
  • 3篇于景华
  • 2篇衣宝廉
  • 1篇刘娜
  • 1篇郑鹏程
  • 1篇王芳辉
  • 1篇骆明川
  • 1篇侯明
  • 1篇俞红梅
  • 1篇孙卫东
  • 1篇宋微
  • 1篇林瑾
  • 1篇张硕
  • 1篇魏伶俐
  • 1篇郭俊廷
  • 1篇徐燕燕
  • 1篇杨起涛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电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Chines...
  • 1篇Partic...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云计算负载均衡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提出了改进的萤火虫优化算法,运用于解决云环境下资源负载均衡的问题.该算法改进了决策域半径的更新,能够有效地克服精确度不高、后期收敛较慢的缺点.利用这个优势,全面地考虑资源节点的负载指标,建立虚拟化资源管理负载模型,更改目标函数,实现云计算资源的平均负载.通过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顾桓瑜石磊郭俊廷
关键词:云计算负载均衡
Facile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nO_2/carbon nanotubes被引量:2
2014年
The po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nO_2 limits its use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we report an easy and rapid approach to deposit nanosized MnO_2 onto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functionalized with hydroxyl groups(MWCNTs-OH) by chemical reduction of KMnO_4 with MnSO_4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Characterization with XRD and TEM reveals that the obtained MnO_2/MWCNTs-OH composite is nanocrystalline and partially covered by MnO_2 nanosheets with a thickness of 1-3 nm at a MnO_2 loading of 20 wt%.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MnO_2/MWCNTs-OH composite with a MnO_2 loading of 20 wt% has a relatively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34 F/g at a scan rate of 2mV/s and exhibits good cycling stability.Furthermore,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shows that MnO_2/MWCNTs-OH composite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a non-noble metal electrocatalyst in fuel cells and metal-air batteries.
Yang LvHuanqiao LiYan XieShushuang LiJia LiYongheng XingYujiang Song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锰非贵金属循环伏安法氧还原反应
用于碱性膜燃料电池的新型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7
2013年
以2,6-二甲基聚苯醚(PPO)为原料,经溴代及N-甲基咪唑季铵化反应,制备了N-甲基咪唑季铵化PPO,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表征.所得季铵化产物与聚乙烯醇(PVA)按不同比例共混后用戊二醛交联成膜,在碱性液中浸泡转化为OH-型,得到一系列阴离子交换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交流阻抗(AC)、拉伸实验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考察了膜的微观形貌及电导率、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耐碱性等性能.结果表明,膜的外观形貌平整均一;含水率为50.4%~151.2%;溶胀度为79.2%~164.2%;离子交换容量为0.47~1.52 mmol/g;90℃时,M4膜的电导率高达49.1 mS/cm;断裂伸长率达到128%,极大改善了PPO膜应力易裂的状况.同时,N-甲基咪唑鎓基团分解温度达到170℃,高于常用的阴离子交换膜中的季铵基团(120℃).在2 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192 h后,电导率仅下降19%,具备良好的耐碱性能力.
韩克飞杨起涛于书平于景华朱红汪中明
关键词:N-甲基咪唑共混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新型聚苯并咪唑树脂的微波合成及质子交换膜的性能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微波合成法,调整己二酸和2,6-吡啶二甲酸2种二酸单体的配比,使其与联苯四胺进行三元共聚,制备出一系列新型含脂肪链结构的聚苯并咪唑(PBI)类质子交换膜,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对膜的吸水率、溶胀率、质子传导率、机械强度及抗氧化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当己二酸与2,6-吡啶二甲酸的摩尔比为3∶2时,所制备的PBI-C2膜掺杂磷酸后在160℃下的质子传导率可达30 mS/cm,拉伸强度在常温下可达77.54 MPa,断裂伸长率为39.25%,最大储能模量为9.0623 MPa,最大损耗模量为8.36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60℃,芬顿试验192 h后膜的降解率仅为0.21%,表明PBI-C2膜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徐燕燕于书平韩克飞于景华朱红汪中明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聚苯并咪唑微波合成质子传导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用CuPd@Pt/C核壳型催化剂的制备
本文通过复合分步还原法和化学脱合金法合成出以铜钯合金为核,铂为壳的核壳型催化剂(CuPd@Pt/C),并将其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实验证明了所形成的三元合金为典型的面心立方晶体。...
朱红骆明川张硕魏伶俐王芳辉汪中明韩克飞
关键词:复合法电催化剂
文献传递
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35
2012年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的近期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燃料电池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及潜艇动力源方面已经得到应用,在汽车、电站及便携式电源等民用领域成功地示范,但低成本、长寿命仍然是商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未来我国应大力推进燃料电池在水下潜器、航天飞行器等特殊领域的应用,解决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问题;同时,在民用领域要实现燃料电池寿命与成本兼顾,从材料、部件及系统等3个层次深入技术改进与创新,尽快推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
侯明衣宝廉
关键词: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中聚四氟乙烯的分布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在不同真空度下进行碳纸的聚四氟乙烯(PTFE)浸渍处理,考察了PTFE在碳纸中的分布对燃料电池水淹情况的影响.碳纸PTFE浸渍过程中,抽真空作用可以将碳纸微孔中存留的空气移除,使PTFE更均匀地扩散到内部微孔中.碳纸的断面电镜照片显示真空浸渍可以改善PTFE的分布.在总浸渍量相同时,由于真空浸渍使更多的PTFE进入到碳纸内部微孔,故其表面的PTFE比例减少.实验进一步考察了碳纸中亲水孔和憎水孔的分布,结果表明真空浸渍处理的碳纸具有更高比例的憎水孔.将不同处理方法的碳纸制备成膜电极,通过全尺寸电池考察其性能,结果表明PTFE的均匀分布可以改善电池性能,并且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其有利于改善水淹问题.
宋微俞红梅邵志刚衣宝廉林瑾刘娜
关键词: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憎水性水淹
基于笼状鸟嘌呤四聚体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与自组装
2013年
合成了3种分别由碳链、醚氧链和硫醚链桥连的新型双鸟嘌呤衍生物(3,4,7),产物的结构经1H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利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及高分辨质谱表征的方法探讨了化合物在不同碱金属离子(Li+,Na+,K+,Rb+,Cs+)存在下的自组装行为.研究表明,只有双鸟嘌呤衍生物4在碱金属离子存在下可以自组装形成一种笼状结构,并且在钾离子存在下能够形成超分子水凝胶.根据高分辨质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提出了这种超分子水凝胶可能的形成机理.
孙卫东毕云龙郑鹏程于书平韩克飞于景华朱红汪中明
关键词:超分子聚合物自组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