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2B02)

作品数:29 被引量:252H指数:10
相关作者:毕阳王艳颖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采后
  • 10篇贮藏
  • 7篇苹果
  • 6篇青霉
  • 6篇青霉病
  • 6篇霉病
  • 6篇冷害
  • 6篇果实
  • 5篇苹果梨
  • 5篇果梨
  • 4篇早酥
  • 4篇早酥梨
  • 4篇酥梨
  • 4篇抗性
  • 3篇诱导抗性
  • 3篇生理生化
  • 3篇苹果酸
  • 3篇抗坏血酸
  • 2篇营养品质
  • 2篇贮藏冷害

机构

  • 12篇甘肃农业大学
  • 8篇大连民族学院
  • 4篇教育部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农业职业...
  • 2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武威职业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2篇毕阳
  • 8篇胡文忠
  • 8篇王艳颖
  • 6篇田密霞
  • 6篇姜爱丽
  • 5篇张海霞
  • 5篇高晓辉
  • 4篇李红霞
  • 4篇刘程惠
  • 3篇张怀予
  • 3篇李科玮
  • 3篇高雄杰
  • 3篇葛永红
  • 3篇郭红莲
  • 3篇伍利芬
  • 3篇温晓丽
  • 2篇王建
  • 2篇李婷婷
  • 2篇李喜宏
  • 2篇李莉

传媒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食品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园艺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保鲜与加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7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化钙处理对李果实贮藏冷害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为探索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新途径,以串红李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处理对低温下贮藏的李果实冷害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果在冷藏12d后,可滴定酸、Vc含量都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可溶性蛋白、总糖含量异常上升,冷害指数逐渐增加,说明此时冷害已经发生。而经过氯化钙处理的果实,蛋白质、还原糖、总糖含量都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Vc含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外观冷害指数明显降低,内部冷害指数只有处理3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氯化钙处理从外观上明显地抑制了李果实冷害的发生,而综合内外两种冷害指数来看,只有处理3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保持了李果实较好的营养品质。
王艳颖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刘程惠
关键词:氯化钙冷害营养品质
抗坏血酸处理对李果实贮藏冷害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索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新途径,本文以串红李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对低温下贮藏的李果实冷害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果在冷藏12 d后,可滴定酸、VC含量都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可溶性蛋白、总糖含量异常上升,冷害指数逐渐增加,说明此时冷害已经发生。而经过抗坏血酸处理的果实,蛋白质、还原糖、总糖含量都呈现上升幅度较大、下降幅度较小的趋势,可滴定酸、VC含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外观与内部冷害指数均明显降低,说明抗坏血酸处理明显地抑制了李果实冷害的发生,而且低浓度的抗坏血酸抑制李果实冷害的效果更好,保持了李果实较好的营养品质。
张柳王艳颖马超胡文忠
关键词:抗坏血酸冷害营养品质
采后苹果酸处理对苹果梨青霉病的抑制被引量:8
2009年
研究了苹果酸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的影响.离体试验表明,50、1002、00 mmol/L苹果酸处理对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表明:50、100、200 mmol/L苹果酸浸泡处理均可明显抑制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50 mmol/L苹果酸处理效果最佳.50 mmol/L苹果酸处理可使损伤接种果实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和超氧化物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增高.据此认为,苹果酸诱导了梨果实的抗性反应.
张怀予毕阳李云华高晓辉葛永红赵继荣
关键词:有机酸腐烂诱导抗病性
气调贮藏对壶瓶枣果实细胞壁和角质层成分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气调贮藏对壶瓶枣果实细胞壁和角质层成分及其品质的影响,以阐释角质层在果实贮藏保鲜中的作用,并为壶瓶枣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依据。【方法】将壶瓶枣果实分别置于低温[(-1±1)℃]和气调[10%O2+0%CO2,(-1±1)℃]下贮藏,定期取样研究其软化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滴定酸含量,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检测果肉细胞壁和果皮角质层的成分变化。【结果】与普通冷藏相比,在整个贮藏期间气调贮藏能够更好地保持壶瓶枣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滴定酸水平,显著降低软化发生率。此外,气调贮藏能够保持果肉细胞壁物质中高含量的酯化果胶和木质素等酚类物质以及角质层中低含量的长链脂肪类物质。【结论】气调贮藏可能通过调节壶瓶枣果实角质层的代谢、果肉细胞分解代谢和细胞壁代谢等途径来延长贮藏保鲜期。
吴萍田世平徐勇
关键词:气调贮藏细胞壁角质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果实生防酵母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被引量:3
2009年
以实验室选育的汉逊氏酵母菌为初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方式对防治桃软腐病的生防酵母菌株进行选育,通过对正突变株的离体初筛与活体复筛,获得了一株对油桃软腐病抑制效果最佳的突变株XY-331。比出发菌株的离体抑菌圈直径增加0.97倍,对桃软腐病的活体发病率降低42.1%。
刘晓媛郭红莲杨振胡明
关键词:紫外诱变选育
间歇升温对香蕉李贮藏中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香蕉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间歇升温对低温下贮藏的李果实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果在冷藏20d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逐渐增加,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说明冷害已经开始启动,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冷害指数显著增大,冷害程度明显加剧,果实正常后熟过程受阻。经过间歇升温的果实,果皮逐渐由绿变黄,再由黄转红而逐渐完成后熟过程。间歇升温到10℃虽然对冷害症状有所缓解,但李果实更易成熟老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下降,呼吸强度明显高于冷害果,膜透性增加最快,贮藏后期老化的果实更易发生冷害。而间歇升温到18℃的李果实呼吸强度、膜透性、贮藏初期的乙烯释放量明显受到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冷害指数显著下降,说明间歇升温到18℃能有效地抑制李果实冷害的发生,延缓了李果实的衰老进程,保持了李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王艳颖胡文忠田密霞李婷婷姜爱丽
关键词:贮藏生理生化
采后水杨酸处理对早酥梨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果皮黄化和果肉软化是造成早酥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了4mmol/L水杨酸(SA)真空渗透处理(3.2×104Pa)对常温贮藏条件下(25℃、RH85~90%)早酥梨果皮色泽和果肉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提高了贮藏后期果皮色度、亮度和色相角值,第14d和21d处理果实的色度值分别比同期对照高出11.3%和4.7%;SA处理延缓了果皮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抑制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升高,处理后21d总叶绿素含量高出对照48.3%,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28.9%。SA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和脆度的下降,抑制咀嚼度的升高,第21d处理果实硬度和脆度分别高出对照14.7%和25%。由此表明:采后SA处理能通过抑制果皮叶绿素的分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来抑制果皮黄化,可通过延缓成熟和衰老进程来维持果肉脆嫩的质地。
王军节毕阳范存婓张婷婷张智宏符瑞娟刘衍斌
关键词:水杨酸色泽
抗坏血酸处理抑制李果实冷害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寻找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新途径,以新鲜李子为试材,研究李果实经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后冷害与酶促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对照果冷藏12d后,多酚含量和PPO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MDA含量和冷害指数开始逐渐提高,说明冷害已经启动。而抗坏血酸处理组延缓了多酚含量的上升趋势,提高了PPO、POD、CAT的活性,外观和内部冷害指数明显降低,SOD活性变化不大。处理1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用抗坏血酸处理李果实,从外观上明显抑制了李果实冷害的发生。综合内、外两种冷害指数,只有处理1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保持了李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
王艳颖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姜爱丽
关键词:抗坏血酸冷害酶促褐变
枯草芽孢杆菌BS-331防治油桃采后病害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S-331作为生防菌株,观测了单独使用和与纳他霉素结合使用对油桃果实采后绿霉病和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取刺伤接种和直接浸泡2种处理方法,果实处理后贮藏于常温(25℃)条件下。直接浸泡油桃果实的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331可达到与纳他霉素(300mg/L)相当的防治效果,能显著地抑制油桃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S-331和纳他霉素(20mg/L)结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
杨振郭红莲张晓波肖建忠刘晓媛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采后病害油桃生物防治纳他霉素
‘凯特’杧果栽培中果实套袋对其采后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以‘凯特’杧果为材料,研究了栽培中果实套袋至采果时、采前除袋和除袋后喷钙3种处理对采后果皮着色、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果实采后果皮的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总酚含量在青熟时显著低于对照,但完熟后显著高于对照;3种处理不仅加速果皮由绿色向黄色转变,显著提高果皮和果肉的钙含量,而且显著降低果实采后软化速率并抑制果实病情发展,其中除袋后喷钙处理效果最佳;3种处理果实在青熟时果肉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蔗糖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完熟后果实蔗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3种处理均有利于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并提高果实的耐贮性。
郑小林张佳佳励建荣
关键词:杧果果实套袋耐贮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