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314-001-002)
-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吉芳英范剑平徐璇何莉周卫威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固体碳源反硝化的低碳源污水生物硝化技术被引量:12
- 2016年
- 在污水处理工艺末端嵌入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可以不改变污水处理厂的原有工艺并提高对总氮的去除效率,方便应对污水厂的提标压力和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问题。以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为对象,探究有利于低碳源污水生物硝化的运行模式和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为93~140 mg/L、TN为41~45 mg/L的低碳源污水,在SRT为20d、充水比为0.4、周期时间为3 h、氨氮负荷为0.112 kg/(m^3·d)、曝气量为3.8 m^3/(h·m^3)的情况下,SBBR的出水氨氮为1.5 mg/L,出水硝态氮为16 mg/L,出水硝态氮占出水总氮的70%,实现了高效稳定硝化。富含硝态氮的SBBR反应器出水通过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后,出水总氮平均值为4.23 mg/L,COD平均值为25 mg/L,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系统总的脱氮率大于90%,获得了优异的低碳源污水生物脱氮效果。
- 龚珊吉芳英张千白婷婷范剑平
- 关键词:低碳源污水生物硝化SBBR
- 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的悬浮特性
- 2016年
- 进入生化池的沙粒受粒径影响,或沉积或悬浮在生化池,粒径≤73μm的细微沙容易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导致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生物有机质所占的比例)下降.以粒径≤73μm的沙粒为对象,研究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对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的影响,探讨细微沙的可悬浮性和悬浮态势,揭示细微沙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显微观察发现,粒径>33μm的细微沙不易被活性污泥卷捕,呈自由悬浮态势;粒径≤33μm的细微沙容易被活性污泥絮体卷捕,呈卷捕附着态势.细微沙粒径越小,悬浮比(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的细微沙占生化池进水中细微沙总量的比例)越大,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越低,悬浮比与细微沙粒径呈显著线性相关(y=0.996-0.010x),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与悬浮比相关性显著〔y=2.84/(12.27x+3.06)〕.研究显示,细微沙不影响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污水厂可结合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调控ρ(MLSS),保证ρ(MLVSS)的稳定,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 吉芳英范剑平王颖许晓毅徐璇李东平孙国胜
- 关键词:活性污泥粒径
- 污泥淤沙分离器工作压力对分离分流污泥性质的影响
- 2017年
- 针对氧化沟等不设置初沉池或超越初沉池的污水处理系统,研发污泥淤沙分离技术已成为提升活性污泥MLVSS/MLSS值的新技术思路。工作压力反映污泥淤沙分离器的运行能耗,研究了工作压力对分离分流污泥性质及分离性能的影响,以期通过工作压力的优化,实现节能模式下污泥淤沙分离系统的高效运行。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为0.05~0.2 MPa时,工作压力对分离分流污泥性质影响显著,分离器的分离度(溢流污泥的MLVSS/MLSS值与底流污泥的MLVSS/MLSS值之比)与工作压力呈线性增大关系;工作压力为0.2~0.4 MPa时,分离分流污泥性质及分离度变化较小。因此,工作压力应控制为0.2 MPa。在此条件下,与进料污泥相比,溢流污泥的MLVSS/MLSS值增加了13.8%、底流污泥的MLVSS/MLSS值减小了31.5%,分离度为1.66,表明活性污泥中的生物有机质在溢流污泥中富集,细微泥沙在底流污泥中富集;底流污泥的MLSS增加了1.73倍,SVI、CST分别减小了66.9%、48.3%,表明底流污泥浓缩效果显著,且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大幅提升。
- 范剑平吉芳英晏鹏颜达超
- 关键词:工作压力污泥性质初沉池
- 细微泥沙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归趋特性被引量:13
- 2014年
- 大量运行数据表明,取消初沉池的污水厂泥沙淤积严重、污泥MLVSS/MLSS比值低,严重影响了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提升。以取消初沉池后不能被有效去除的粒径≤200μm的细微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细微泥沙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归趋特性。运行结果表明,当在污水中分别投加粒径为26、73、106、165和210μm的细微泥沙300 mg/L时,运行40 d后,生化系统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将从启动初期的0.84分别下降至0.27、0.29、0.59、0.65和0.73,且随MLVSS/MLSS比值的下降,混合液SVI值也明显降低,反应器底部淤积泥沙量分别相当于进水泥沙总量的31.0%、47.4%、75.2%、75.9%和91.6%,表明小粒径颗粒更容易被活性污泥包裹,引起污泥MLVSS/MLSS下降,大粒径颗粒更容易淤积在反应器底部;由于泥沙淤积致使颗粒粒径越大,通过排放剩余污泥除砂的量越少,按照粒径递增的顺序,通过剩余污泥外排的除砂量分别相当于进水泥沙总量的44.5%、31.3%、20.3%、20.5%和7.2%。
- 吉芳英何小玲何莉周卫威
- 关键词:活性污泥泥沙淤积
- 淤砂分离器对污泥特细无机砂的分离效能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消除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特细无机砂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采用一种淤砂分离器对污泥中的无机砂进行分离去除。污泥淤砂分离器是利用高速旋流将污泥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砂进行有效分离,分离得到的底流物质主要为无机砂。结果表明,污泥在进行单次淤砂分离后,底流污泥悬浮固体富集率FSS为3.9,底流污泥的有效除砂率为34.5%。将单次分离得到的底流污泥进行二次分离,底流污泥FSS值可达6.1,有效除砂率可达78.5%。但将溢流污泥进行二次分离时分离效率却会降低,说明整个淤砂分离系统适合采取底流污泥二次分离的运行模式。
- 吉芳英颜达超范剑平庞子山
- 初沉池对污水中无机悬浮固体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随着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大量使用,初沉池的设置和取消一直在学术和工程界存在争议。以重庆市某污水厂为对象,从对无机悬浮固体(ISS)、COD和TN去除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初沉池在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流制排水体制下,该污水厂进水污染物浓度非常高,COD、SS和I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60、1 100和780 mg/L;初沉池对COD、SS和ISS的去除率分别为61%、78%和85%,对ISS的去除率比COD高20%左右;污水经过初沉池沉淀之后,ISS/COD从1.7下降到0.7左右,COD/TN从8.0左右下降到4.3,粒径由40μm下降到30μm。初沉池对大粒径的I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未能被去除的小粒径ISS容易悬浮在混合液中,降低MLVSS/MLSS。从ISS/COD的削减和保持混合液MLVSS/MLSS正常的角度来讲,初沉池不应取消。
- 吉芳英何莉周卫威何小玲来铭笙毛伯林杨明佳
- 关键词:初沉池碳源碳氮比
- 2种BDPs固相反硝化的脱氮效果对比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批量和连续流填充床试验对比了2种BDPs(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PCL(聚ε-己内酯)的反硝化效果.批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氮稳定阶段,B1(PCL)和B2(PBS)对TN的平均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97.4%、67.0%和7.5、1.8 mg(L·h),B2均明显优于B1.连续流试验中,在进水ρ(NO3--N)为16.8~18.8 mgL、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的条件下,L1(PCL填充床)的反硝化速率大于L2(PBS填充床).但是随着HRT的减小,L1呈现出比L2更快的反硝化速率.L2和L1分别在HRT为2.0和1.5 h时获得最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7.7和9.3 mg(L·h).ESE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物膜剥离后,PCL和PBS颗粒表面均出现大量的坑洞,并且PCL颗粒表面坑洞的密集程度远大于PB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结果表明,L2和L1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类色氨酸这类简单的蛋白质和SMP(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并且L1水中SMP的荧光峰强度明显高于L2.
- 吉芳英张千徐璇陈晴空关伟周碧
- 关键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 细微泥沙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迁移模型
- 2015年
- 在不同进水细微泥沙负荷条件下,以质量守恒为基础,建立了活性污泥系统中细微泥沙的迁移模型.研究表明,影响期混合液中细微泥沙浓度与进水细微泥沙浓度、细微泥沙可悬浮比例、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及影响时间有关,恢复期混合液中细微泥沙浓度与恢复开始时混合液细微泥沙浓度、污泥龄、及恢复时间有关.通过模型计算影响期各系统中细微泥沙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11.7%~24.6%,恢复期为29.1%~46.0%;污泥中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9%~7.3%;恢复期为2.3%~34.4%.混合液中细微泥沙最大浓度、细微泥沙淤积速率与进水细微泥沙负荷呈正比关系.
- 徐璇周碧何莉周卫威
-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
- 细微泥沙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及其恢复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不同地区、排水体制和季节下,我国城市污水厂进水中细微泥沙含量〔以ρ(ISS)/ρ(CODCr)表征,ISS为无机悬浮固体〕差异较大,细微泥沙进入生化处理单元将会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考察在不同进水细微泥沙浓度下,活性污泥系统各运行参数的变化及系统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进水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大,活性污泥系统ρ(MLVSS)/ρ(MLSS)、SOUR'(单位质量污泥活性)、CST(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和SVI(污泥容积指数)降低;在影响期,ρ(MLVSS)/ρ(MLSS)最小值、SOUR'平均值、CST平均值与细微泥沙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 7、0.979 9和0.786 5;系统恢复所需时间与进水细微泥沙浓度呈正相关.2污泥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加导致SOUR'下降,使得ρ(MLSS)和剩余污泥量增加,不利于污水厂的节能减排.可见进水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大不利于污水厂的稳定高效运行.
- 吉芳英周卫威裴玲何莉
- 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污泥活性系统恢复
- 固体碳源生物膜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研究固相反硝化的脱氮性能及其机理,利用板块状热塑性淀粉/PCL共混固体碳源构建了上流式固体碳源生物膜反硝化反应器,重点研究了固体碳源填充方式、反应器HRT以及进水硝态氮浓度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折流倾斜填充方式比竖直悬挂填充方式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当生化池尾水中的TN平均浓度为20 mg/L时,在HRT为3 h条件下,折流式反应器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4.9 mg/(L·h),出水TN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5.5和12 mg/L;竖直悬挂式反应器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2.5 mg/(L·h),出水TN平均为12.6 mg/L、COD平均为18 mg/L。另外,在折流式反应器中,TN去除率与反硝化速率分别与HRT和进水硝态氮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且TN的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随HRT的延长及进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证明了生物膜的附着及其对固体碳源的降解。PCR-DGGE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yxobacterium AT3-03和Comamonas granuli是生物膜中主要的反硝化微生物。
- 张千范皓翔张逸洲徐钰焱吉芳英
- 关键词:固体碳源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脱氮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