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53)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郭曲练肖嘉莹曹扬汤井田黄长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2篇神经痛
  • 2篇子群
  • 2篇组蛋白
  • 2篇粒子群
  • 2篇粒子群优化
  • 2篇经痛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性
  • 2篇病理性痛
  • 1篇蛋白类
  • 1篇亚单位
  • 1篇亚基
  • 1篇遗传算法
  • 1篇遗传算法优化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郭曲练
  • 3篇汤井田
  • 3篇曹扬
  • 3篇肖嘉莹
  • 2篇李响
  • 2篇黄长盛
  • 1篇陈旦
  • 1篇翁莹琪
  • 1篇欧阳碧函
  • 1篇何欣
  • 1篇邹宇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Chines...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脊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脊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体重230 ~ 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9):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神经病理性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霉素A组(T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后7d,分别鞘内注射5%DMSO溶液(S组)、5% DMSO溶液(NP组)、曲古霉素A(T组)10 μg各10 μL,1次/d,连续3d.于术前1d、术后3、7、10、14和21 d(T0-5)时测定术侧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T组T2-5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与NP组比较,T组T3.4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结论 脊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欧阳碧函翁莹琪陈旦郭曲练
关键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神经痛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异丙酚血药浓度预测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静脉麻醉异丙酚时变性强,房室结构复杂的特性,经典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法存在变量繁多,人为因素多等弊端,而BP神经网络又存在极易陷入局部极值,网络训练不稳定致使预测误差大。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调整神经网络中异丙酚血药浓度和时间、病人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采样时间、总剂量、注射率的关系,然后建立异丙酚血药浓度预测模型,并与NONMEM方法、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GA-BP网络的平均误差为1.2%,BP网络的平均误差为29.59%,NONMEM为14.61%,GA-BP网络的绝对平均误差15.76%,BP网络的绝对平均误差31.9%,NONMEM为22.99%。实验结果表明:GA-BP网络对于半衰期较短的麻醉药物异丙酚药物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汤井田曹扬肖嘉莹郭曲练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异丙酚血药浓度
基于大脑状态指数的粒子群优化-模糊麻醉闭环控制
2014年
针对麻醉用药的个体差异,术中麻醉维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当前监测手段存在的缺陷,传统麻醉深度PID控制器不能满足其非线性控制需要,而以往麻醉深度(DOA)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完全依赖于经验调节,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建立了以大脑状态指数(CSI)为反馈变量的模糊麻醉闭环控制系统,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同时优化基于CSI的变化和异丙酚输出率之间的模糊控制规则和隶属度函数。通过系统仿真将CSI值的目标设定在40和30,并加入高斯噪声以模拟临床干扰。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快速、平稳地达到CSI预设值,且在噪声干扰下,无明显扰动。经粒子群优化(PSO)过的基于CSI模糊控制器应用在DOA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鲁棒性。
汤井田曹扬肖嘉莹郭曲练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模糊控制大脑状态指数
哺乳动物NMDA受体NR3亚基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哺乳动物NR3亚基进行分析,探讨其种间功能及结构差异,并预测其功能。方法:应用人类NR3A和NR3B所编码氨基酸序列作为检索探针,通过TBLASTN检索数据库,并应用生物软件进行进化分析及序列对比。结果:共检索到30个哺乳动物NR3A及NR3B基因,其中28个具有完整CDS。进化树显示相同种属均形成独立分支,与人类相似度越高的物种进化距离越近,氨基酸种间比较显示邻接半胱氨酸序列及loop1结构保守性较好,而富含脯氨酸序列在灵长类和啮齿类存在差异。结论:NR3A亚基在人类和啮齿类可能存在功能差异,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应考虑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此外,可推断哺乳动物间NR3亚基富含半胱氨酸序列及loop1结构产生的生理过程及功能相似。
李响黄长盛郭曲练
关键词:哺乳动物NMDA受体比较基因组学
Suppressing SNAP-25 and reversing glial glutamate transporters relieves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 by ameliorating imbalanced neurotransmission被引量:2
2013年
Background Neuropathic pain results from a lesion or disease affecting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at either the peripheral or central level. The transmission of nociception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subject to modulation by release and reuptake of neurotransmitters, which maintain a dynamic balance through the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the SNARE complex as well as a series of neurotransmitter transporters (inhibitory GABA transporters GAT and excitatory glutamate transporters GT). Neuronal hyper-excitability or defected inhibition involved in neuropathic pain is one of the outcomes caused by imbalanced neurotransmission. SNAP-25, which is one of the SNARE complexes, can modulate the release of neurotransmitters. Glia glutamate transporter (GLT) is one of the two glutamate transporters which account for most synaptic glutamate uptake in the CNS. The role of SNAP-25 and GLT as well as GAT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
Liu ChangGuo Qu-lianHuang Chang-shengZou Wang-yuanSong Zong-bin
阴性表型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Ac-H3和SIRT1表达的变化
2014年
目的 评价阴性表型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乙酰化组蛋白H3(Ac-H3)和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4):假手术组(S组)和C-纤维功能障碍组(CFD组).CFD组采用8%辣椒素浸润坐骨神经30 min的方法制备C-纤维功能障碍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7、14 d时,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然后处死6只大鼠,取L5背根神经节,采用RT-PCR法检测SIRT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c-H3和SIRT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CFD组造模后1、3、7、14d时热痛阈升高,造模后3、7、14 d时背根神经节SIR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Ac-H3表达下调(P<0.05),机械痛阈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阴性表型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背根神经节去乙酰化酶SIRT1表达上调,组蛋白H3乙酰化程度降低有关.
何欣黄长盛邹宇李响郭曲练
关键词:神经痛组蛋白类神经节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预测模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支持向量和模型。方法本实验采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建立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瑞芬太尼血药浓度预测模型。该模型能从较少的采样数据中准确捕捉血药浓度和时间、病人体征、给药方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平均误差为-1.07%,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ing,NONMEM)为-2.24%,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网络的绝对平均误差9.09%,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19.92%。结论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能迅速,稳定预测瑞芬太尼血药浓度,且准确度高,误差较小。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现便捷,运算速度快,适用于半衰期较短的麻醉速效药等多房室结构药物的群体药代药效学研究和分析。
汤井田曹扬肖嘉莹郭曲练
关键词:瑞芬太尼血药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