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487)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冬青朱海涛张礼荣谢晓东刘庆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大学灌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腺癌
  • 5篇干细胞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癌
  • 4篇肿瘤
  • 2篇胰腺癌细胞
  • 2篇增殖
  • 2篇肿瘤干细胞
  • 2篇腺癌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癌细胞
  • 2篇病患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研究
  • 1篇低氧
  • 1篇凋亡
  • 1篇形态学

机构

  • 11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
  • 1篇灌南县人民医...

作者

  • 8篇王冬青
  • 7篇朱海涛
  • 5篇谢晓东
  • 5篇张礼荣
  • 4篇刘庆
  • 4篇陈芳芳
  • 4篇王颖
  • 2篇张志坚
  • 2篇周月鹏
  • 2篇徐敏
  • 2篇刘慧慧
  • 2篇刘文新
  • 2篇赵天
  • 2篇于明
  • 2篇李月峰
  • 2篇谢小东
  • 1篇吴旻
  • 1篇殷瑞根
  • 1篇王铮超
  • 1篇段唐海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CL2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C-C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TranswellTM检测不同浓度CCL21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趋化作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穿梭到下室的胰腺癌细胞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穿梭至TranswellTM下室胰腺癌细胞CD133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特定蛋白表达。以TranswellTM小室的上室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在(0、50、100、200)ng/m L CCL21的趋化作用下,穿梭到下室的Panc-1细胞数分别为(13.00±3.00、78.00±9.00、161.00±11.00、281.00±17.00),四组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CL21浓度增高,穿梭到下室的细胞数增多;CCL21趋化到下室的Panc-1细胞比未穿梭的上室Panc-1细胞CCR7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穿梭到下室的Panc-1细胞CD13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性钙黏素(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0.42±0.04、2.94±0.15、0.12±0.02),与上室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L21对高表达CCR7的胰腺癌干细胞具有趋化作用。CCL21通过EMT及上调MMP-9促进胰腺癌干细胞的转移。
刘庆陈芳芳段唐海朱海涛谢小东吴荧荧张志坚王冬青
关键词:CCL21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细胞迁移
澳洲茄边碱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澳洲茄边碱(SM)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M 5、10、15和20μg/ml分别处理HepG2细胞3、6、12和24h,并设不加药的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Ki6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M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HepG2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并且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和Ki67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SM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SM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和Ki67表达,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可能是其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
谢晓东吴荧荧黄文斯刘庆王颖朱海涛张礼荣王冬青
关键词:HEPG2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静脉结构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海马静脉结构及认知功能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60例阿尔茨海默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组,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行磁敏感(SWI)扫描及海马磁共振(MR)形态扫描,分析静脉血管及其体积变化规律。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海马体积小于对照组,重度组最显著,(左侧Dunnett—t7.03,P〈0.01;右侧Dunnen—t7.52,P〈0.01),中度次之(左侧Dunnett—t=-6.71,P〈0.01;右侧Dunnett—t6.62,P〈0.01)轻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Dunnett—t=-0.86,P〉0.05;右侧Dunnett—t=-0.68,P〉0.05)。SWI示阿尔茨海默组海马区静脉的直径、长度在发病轻度阶段即明显变细变短((Dunnett—t值分别为-5.62、-7.02,均P〈0.01),而分支数量稍增多,接近统计学意义(Dunnett—t=1.86,P〉0.05),随着病情发展,海马区静脉管径逐渐变细及侧支数目更多(中度组Dunnett—t值分别为-10.10、-11.40、-2.84,均P〈0.05;重度Dunnett—t值分别为-11.69、-14.68、-5.74,均P〈0.001)。AD患者血管直径、长度与认知有相关性(r=-0.034~-0.517,P〈0.05,P〈0.01)。结论阿尔茨海默患者海马区静脉及其认知改变发生在疾病的轻度阶段。SWI可以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徐敏王冬青怀德
关键词:磁敏感海马阿尔茨海默症
成年大鼠脑膜原代组织干细胞特性细胞的分离及神经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离并检测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探讨其诱导成神经细胞的能力。方法自成年大鼠活体分离、剪取脑膜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用无血清的特殊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脑膜细胞克隆球的形成及分化过程,并用巢蛋白(Nestin)、表面抗原CD133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阳性细胞进行表观遗传学鉴定。分离的脑膜细胞经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培养基分别诱导分化后检测脑膜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用免疫印迹法(westen blotting)检测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内成熟神经细胞相关标志性蛋白——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元蛋白(BM88)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体外培养时不同类型细胞的贴壁时间有差异,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呈球形,黏着在首先贴壁的扁平基底细胞上分裂形成克隆球,克隆球细胞Nestin、CD13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诱导分化后NF-200、BM88有明显表达,表明经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结论活体分离成年大鼠脑膜组织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刘文新谢小东吴荧荧周月鹏于明朱海涛吴旻
关键词:脑膜细胞干细胞
HIF-lα@Fe304纳米颗粒标记对胰腺癌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螯合四氧化三铁(HIF-1α @Fe3O4)纳米颗粒标记胰腺癌干细胞的可行性,并观察胰腺癌干细胞被标记后的增殖及凋亡变化。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ANCl干细胞,将获得的干细胞与5、15、45、135μg/ml的HIF-lα @Fe304纳米颗粒共孵育24h,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法观察胰腺癌干细胞的标记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胰腺癌干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干细胞的凋亡。结果HIF-1α @Fe3O4纳米颗粒与胰腺癌干细胞共培养24h后的胞质内可见不同程度的蓝色铁染颗粒,且随着HIF-1α @Fe3O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为45μg/m1时标记率达100%。未标记的干细胞及5、15、45、135μg/mlHIF-1α @Fe3O4标记的胰腺癌干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6±0.96)%、(4.38±0.84)%、(4.36±1.22)%、(3.80±0.11)%、(4.78±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标记的干细胞与各浓度纳米颗粒标记的干细胞细胞存活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 @Fe3O4纳米颗粒可用于标记胰腺癌干细胞,且不影响胰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谢晓东朱海涛吴荧荧黄文斯王颖吴恺迪张礼荣王冬青
关键词:胰腺肿瘤四氧化三铁干细胞
人参炔醇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参炔醇(PNN)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PANC-1分为3个PNN浓度(1、9、27μmol/L)组和对照(C)组,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Ki67蛋白表达。结果 PNN组细胞抑制率和G1期细胞比例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而Ki67蛋白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递减(P<0.01)。结论 PN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和Ki67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发挥抑制作用。
吴荧荧谢晓东张礼荣王颖黄文斯陈芳芳朱海涛王冬青
关键词:人参炔醇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侧脑室形态学变化的高场磁共振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侧脑室体积、角度形态学变化,并分别对其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与MRI测量指标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20例AD症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轴位全脑MRI扫描,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侧脑室体积大小、角度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AD组侧脑室总体积、左侧侧脑室体积、右侧侧脑室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积:AD组(71.53±3.25)cm^3,对照组(65.39±4.59)cm^3,t=-4.88,P〈0.01),左侧侧脑室体积AD组(36.14±1.75)cm^3,对照组(31.88±3,24)am^3],归一5.16,P〈0.00,右侧侧脑室体积AD组(35.42±2.8)cm^3,对照组(33.22±2.48)cm^3,t=-2.58,P〈0.01]。AD左前角角度、右前角角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右前角角度(22.05±5.79)。,t=-3.972,P〈0.01]。AD组左右侧颞角宽度于对照组左右侧颞角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左右侧颞角宽度与MMSE及FOM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侧脑室的体积及角度发生的此种改变或许成为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参照指标。
徐敏王冬青李月峰殷瑞根赵亮赵天王铮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侧脑室磁共振
基于Mimics对抑郁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血管的高场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应用3.0T高场磁共振3D-TOF序列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血管进行研究,明确大脑中动脉血管在抑郁模型大鼠中的变化.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处理,抑郁组按制备抑郁模型处理.分别于0,4,6,8周对其进行MR扫描,并采用Mimics软件进行血管勾画.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直径及长度变化及与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时间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抑郁模型应激周数的增加,抑郁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相应发生改变,即于第4周发生管径显著变细[左侧直径:对照组(0.31±0.05)mm,抑郁组(0.28±0.04) mm,t=2.76,P<0.05;右侧直径:对照组(0.30±0.05) mm,抑郁组(0.27±0.03) mm,t=2.61,P<0.05],第6周长度显著减少[左侧长度:对照组(5.6±0.77)mm,抑郁组(4.9±0.73) mm,t=2.84,P<0.05;右侧长度:对照组(5.5±0.76) mm,抑郁组(4.8±0.72) mm,t=3.11,P<0.05],第8周管径与长度较对照组均发生更为显著改变[左侧直径:对照组(0.31±0.05) mm,抑郁组(0.22±0.02) mm,t=5.50,P<0.01;右侧直径:对照组(0.30±0.04) mm,抑郁组(0.21±0.02) mm,t=5.57,P<0.01;左侧长度:对照组(5.6±0.78) mm,抑郁组(4.3±0.70) mm,t=5.49,P<0.01;右侧长度:对照组(5.5±0.79) mm,抑郁组(4.2±0.71) mm,t=5.45,P<0.01].结论 抑郁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改变一定程度揭示了其脑血管和抑郁症疾病之间的关系.
贾卫民李月峰王冬青朱彦赵天陈云
关键词:抑郁症模型大脑中动脉
X射线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射线摄影表现。方法对该院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完成双侧乳腺X射线常规摄影,分析患者X射线影像学特征(肿块形态、边缘、钙化形态)。借鉴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X射线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乳腺X射线检查诊断正确39例,诊断准确率为78%,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肿块30例,肿块伴钙化6例,单纯钙化3例。肿瘤形态:类圆形23例,不规则形9例,分叶状4例;肿瘤边缘:清楚8例,模糊23例,毛刺5例。结论 X射线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当病灶在X射线上表现为单纯性肿块,病灶呈类圆形,边界较模糊,较少出现钙化时,多有助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
刘慧慧谢晓东吴荧荧戴学标黄文思王颖刘文新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多聚赖氨酸修饰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多聚赖氨酸(PLL)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即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PLL)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对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3.0 T磁共振成像(MRI)上T2信号的改变。方法将传代培养BMSCs与不同铁浓度的SPIO-PLL溶液共同孵育24 h后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BMSCs对不同浓度SPIO-PLL的摄取,确定SPIO-PLL标记干细胞的最佳浓度。同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分析不同浓度SPIO-PLL溶液对大鼠B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取最适浓度的SPIO-PLL标记BMSCs,经3.0 T MRI,观察T2WI信号的改变。结果 SPIOPLL标记BMSCs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与未标记细胞的生长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铁浓度不同(10、40、80μgFe/mL)的SPIO-PLL溶液标记细胞成像可使T2WI图像信号降低,3种浓度的信号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O-PLL可以标记BMSCs,且对BMSCs的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I T2WI序列可敏感显像磁性标记的干细胞,有望为MRI和光学成像活体示踪BMSCs提供技术基础。
刘慧慧谢晓东吴荧荧刘庆陈芳芳蔡小威许云飞张礼荣朱海涛
关键词:聚赖氨酸生物学标记间质干细胞磁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