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MZ008)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筑慧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当代侗族择偶习俗的变迁被引量:10
- 2005年
- 侗族有其传统的择偶习俗,一般实行民族内婚、房族外婚,有的侗族盛行姑表婚,即姑女嫁舅男;有的侗族禁姨表婚,认为姐妹的孩子是亲兄弟姐妹,不可通婚。择偶时,注重对方的家世,即"根骨"要正。20世纪80年代后,侗族年轻人多有到外地打工,他们成为传统择偶习俗的"破坏者"。一些侗族年轻女性也趋向于远嫁他乡,既满足自己"趋外"的心理,又能为娘家换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侗族择偶习俗从"同类匹配"向"资源交换"转变,由此引发了社会文化其他方面的变迁。
- 杨筑慧
- 关键词:侗族
-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与传统社会文化被引量:11
- 2006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成就评价较低,女性没有话语权等。当然,社会转型时期的多重价值观,也为妇女选择离开家乡减轻了心理压力,而这一选择也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下,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 杨筑慧
-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妇女迁移传统文化
- 妇女外流与西南民族婚姻习俗的变迁被引量:7
- 2009年
- 妇女流动是缔结婚姻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基本途径和社会结构运行的基础。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许多民族的通婚范围基本在一个既定空间中进行,由此也使其社会结构的运行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诸多传统文化的接续。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外界拉力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民族地区大量的民族妇女流出传统居住区域,向中、东部地区迁移,且多以婚嫁的方式流动。其结果是:一方面流入地民族成分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流出地则出现了婚姻拥挤等现象,并导致传统的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
- 杨筑慧
- 关键词:婚姻习俗西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