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615)

作品数:11 被引量:271H指数:8
相关作者:韩晓增乔云发苗淑杰王树起芦思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黑土
  • 5篇大豆
  • 3篇施肥
  • 3篇土壤
  • 3篇长期施肥
  • 2篇有机碳
  • 2篇微生物
  • 2篇根际
  • 2篇固氮
  • 2篇
  • 1篇氮肥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玉米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物固氮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施肥处理
  • 1篇施肥条件
  • 1篇水肥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韩晓增
  • 8篇乔云发
  • 6篇苗淑杰
  • 3篇王树起
  • 2篇芦思佳
  • 1篇王凤菊
  • 1篇朱巍巍
  • 1篇李海波
  • 1篇李艳华
  • 1篇张迪
  • 1篇赵兰坡
  • 1篇许艳丽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大豆通报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利用难溶磷源基因型差异(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来源于不同pH土壤上的各种大豆基因型利用难溶性磷源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别代表着南方、西北和东北本地品种三种基因型大豆,研究它们生物量、磷素积累、分泌的有机酸、根际pH和磷素利用效率(PUE)的差异。三种基因型大豆都比较偏爱Al-P,然而,绥农10号和泥巴豆在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分别少8.5%和9.4%,比Ca-P和Fe-P分别多5.3%和11.8%,6.4%和42.2%。新大豆1号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Fe-P和Ca-P分别多1.4%、20.8%和40.8%。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含磷量变化范围分别在1.37~2.47 mg/g、1.39~3.04 mg/g和3.20~4.73mg/g。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总磷含量分别出现在Al-P、Fe-P和Fe-P条件下。泥巴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表现出下面的顺序:草酸>乳酸>苹果酸;新大豆1号表现为:乳酸>苹果酸>丙二酸>草酸>柠檬酸;泥巴豆表现为: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丙二酸。无论供给哪种形态磷源,根际pH变化范围为5.48~6.52。新大豆1号磷素利用效率比绥农10号和泥巴豆高,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磷素利用效率分别出现在Al-P、Al-P和Na-P源条件下。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对各种难溶磷源的反应不同,各基因型磷素利用差异与根系分泌物和根际pH有关。
乔云发韩晓增苗淑杰
关键词:磷素利用大豆
黑土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土壤氨挥发通量,进而计算施入土壤中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量,研究了东北黑土区不同作物施氮量和施肥深度下氮肥的氨挥发。结果表明,施用尿素促进了农田氨挥发损失,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表施氮量30 g/m2时,氨挥发损失率达21.68%。在相同施氮量的条件下,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施肥深度为9cm,施氮量30 g/m2时,氨挥发损失率仅达2.49%。氨挥发损失氮量与施氮量(>0)呈抛物线性关系。推荐东北黑土区种植大豆优化施肥深度在3 cm以下;而玉米基肥优化施肥在6 cm以下,追肥施肥深度在3 cm以下。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王树起
关键词:黑土氮肥氨挥发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有机碳和氮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6
2008年
以黑土地区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农田长期(1990~2004年)肥料定位试验土壤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和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不施化肥(CK),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及C/N呈现下降趋势;长期施用氮肥,土壤有机碳亏损速率较大,但土壤氮素变化较小,C/N保持相对稳定;长期施用磷肥,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速率较小,但全氮含量下降速率较大,因而C/N保持上升趋势;长期施用钾肥,土壤有机碳、氮及C/N变化趋势相同,但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速率较小,C/N增加较快。因此,通过调控化肥可以维持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保持土壤的持续生产力及提高作物产量。
乔云发苗淑杰韩晓增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有机碳
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生物固氮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生物固氮的影响。[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中设置正茬(大豆-小麦-玉米-大豆)、重茬(小麦-小麦-大豆-大豆)和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3种连作方式,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量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和鼓粒期正茬大豆体内含氮量较重茬、迎茬多。3种连作方式的大豆根系形成根瘤的数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迎茬、重茬的大豆根瘤数分别较正茬减少1.3~1.4、13.4~20.5个/株。大豆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固定的氮素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重茬、迎茬大豆固氮量分别比正茬降低18.4%、6.5%。大豆产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结论]大豆体内含氮量、根瘤数、固氮量和产量都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
乔云发韩晓增
关键词:大豆生物固氮
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85
2007年
总结了根分泌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化感效应,分析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与根系分泌化感物质之间的关系。此外,根系分泌化感物质的研究手段对于所取得的研究结果至关重要,其中根分泌物收集系统是收集根分泌化感物质的常用而可行的方法之一。对于根分泌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技术有多种,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还列举了一些作物根分泌的化感物质对根际微生物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根分泌的化感物质所起的重要化感作用。根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热点与前沿课题,自然条件下原位收集鉴定植物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等诸多问题是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1
2007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式法研究了玉米生长期间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间,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别在出苗后23、37、50、63、87、110d出现峰值,其中最大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第87天,其后土壤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直到玉米收获,而根际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相似,土体呼吸速率则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玉米生长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基本与玉米生长规律相一致,随生长而增加,随衰老而减小;施肥对土壤呼吸速率、根际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体呼吸速率影响较小,从整个玉米生长期来看,NPKO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根际呼吸速率最高,其中NPKOM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为C27.5—474mgm^-2h^-1,NPK处理和NP处理变化范围相近,分别为C25.9-339mgm^-2h^-1和C29.5—358mgm^-2h^-1,NK处理与CK处理变化范围分别为C28.4—208mgm^-2h^-1和C22.1-184mgm^-2h^-1;施肥对土壤呼吸量和根际呼吸量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P〉CK〉NK;在整个玉米生育期中,土壤呼吸累积量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出现两个峰值,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而土体呼吸累积量只在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呈抛物线型,根际呼吸量在苗期最低,乳熟期最高,乳熟期后,根际呼吸量下降。
乔云发苗淑杰王树起韩晓增李海波
关键词:土壤呼吸长期施肥玉米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农田酸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黑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1989—2004)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黑土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连作促进土壤酸化,不同作物对土壤酸化的能力不同,玉米〉大豆〉小麦;降雨量影响土壤pH值,降雨促进土壤pH值升高,干旱降低pH值,wj〉w3〉w2〉W1;施肥种类同样也影响土壤pH值,长期不施肥料(CK),土壤pH值基本保持稳定,而施用大量化肥(NPK)土壤酸化强度很大,而配施有机肥(NPK+OM)或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R),可以缓解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因此,通过调控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稳定土壤pH值,保持土壤的持续生产力。图2,表2,参12。
乔云发苗淑杰韩晓增许艳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黑土酸化PH值
连作对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功能影响的研究展望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分析大豆连作障碍因子对大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阐明目前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根瘤形成、生长发育和固氮功能的影响是未来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拟要达到研究目标。
韩晓增苗淑杰
关键词:连作结瘤固氮大豆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从气候、耕作方式、施肥、轮作和土地利用方式5个方面综述了有关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的文献,以期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芦思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
黑土区水肥耦合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通过盆栽试验条件,设置不同灌水和施钾处理,研究水钾耦合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分对大豆产量影响大于钾肥的影响。大豆产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分供应的多少,在水分充足时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和株高,水分的增产十分显著,水分对产量影响增产最大为25.6%,但水分过高对大豆生产有毒害作用。随着水分和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在相对含水量为60%和肥料F3(N:0.04 g/kg、P2O5:0.02 g/kg、K2O:0.30 g/kg)情况下,产量最高(17.7 g/株),比无钾肥干旱增产33.7%。
乔云发韩晓增苗淑杰李艳华
关键词:水肥耦合大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