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52015)

作品数:6 被引量:12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平兰周伟吕燕妮刘国荣周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菌素
  • 3篇李斯特氏菌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乳杆菌
  • 2篇株产
  • 2篇戊糖乳杆菌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屎肠球菌
  • 1篇球菌
  • 1篇温度
  • 1篇细菌素乳酸菌
  • 1篇理化特性
  • 1篇菌株
  • 1篇活性
  • 1篇干酪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周伟
  • 6篇李平兰
  • 4篇吕燕妮
  • 3篇周康
  • 3篇刘国荣
  • 1篇张金兰
  • 1篇孙成虎
  • 1篇郭兴华
  • 1篇戴蕴青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传统干酪中一株产Ⅱa类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6
2007年
从内蒙古传统干酪中分离到一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M-2,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和腐败菌都有抑制作用。排除有机酸、H_2O_2等的干扰后,仍有抑菌活性: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及浓缩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显著增强;用蛋白酶K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消失,因此确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进而确定乳酸菌M-2为细菌素产生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PCR扩增得到1675bp的16SrRNA序列,并将其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同时,通过Bioedit 7.0和Treedrawing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M-2的16S rRNA序列和数据库中的屎肠球菌SF菌株的序列的同源性为99.87%。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M-2菌株归属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这与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结果一致。根据细菌素的分类原则,将该细菌素归类为Ⅱa类细菌素。
刘国荣周康李平兰张金兰周伟
关键词:乳酸菌屎肠球菌
Ⅱa类细菌素的结构、生物合成与活性被引量:12
2007年
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中Ⅱa类细菌素是很大的一类,这类细菌素数量众多且抑菌活性广,尤其是它们都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且它们的理化性质也比较稳定,因而它们是最有希望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的细菌素。对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一些Ⅱa类细菌素的分子构成、基因组织、生物合成、作用方式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Ⅱa类细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途径做出了展望。
吕燕妮李平兰周伟刘国荣郭兴华
关键词:李斯特氏菌生物合成
温度、pH及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本试验分析了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和作用方式,测定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涉及到的温度、pH和盐等生化条件对其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pH和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可达1280AU/ml,作用方式为杀菌;低温下144h内可以控制住初始菌数,高温下可以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初始活菌数;在pH7.0下,该细菌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无论是TSBYE培养基中还是磷酸缓冲液中,试验所采用的四种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的杀菌作用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各盐之间和同种盐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对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pH对植物乳杆菌素的吸附作用有一定影响,而盐对其影响不显著。
周伟李平兰周康吕燕妮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温度PH
戊糖乳杆菌31-1菌株产细菌素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49
2005年
对戊糖乳杆菌31-1产细菌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刺激因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组合因素优化结果得到最佳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为:乳糖30g、胰胨15g、豆胨20g、牛肉膏30g、蛋白胨20g、吐温80 1mL、磷酸氢二钾2g、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30℃培养24h,培养起始pH为6.5。在此条件下培养细菌素效价可达到640AU/mL,与起始培养基相比细菌素产量提高了8倍。
吕燕妮李平兰周伟
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8
2006年
研究了本组纯化的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敏感菌株的抑菌作用,发现该细菌素在80℃热处理15min后活性基本不变,121℃处理15min仍保持一定活性;在pH2~8范围内37℃处理4h保持稳定。当pHi9时活性逐渐降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均可使该细菌素完全失活;α-淀粉酶可使其部分失活;酸性蛋白酶、溶菌酶不能使其失活。该细菌素抑菌效果明显,在3~5h内可减少敏感菌细胞数10^2~10^3个。测定了其抑菌谱,该细菌素可抑制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中的大部分菌株,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芽抱杆菌中的部分菌株。该细菌素是一种具有良好热、酸稳定性的蛋白活性物质,用于食品防腐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吕燕妮李平兰孙成虎周伟
关键词:戊糖乳杆菌细菌素理化特性
植物乳杆菌素L-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以凝胶层析纯化的植物乳杆菌素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可以导致能量化的敏感细胞胞内K+、无机磷离子、乳酸脱氢酶、紫外吸收物质和ATP发生不同程度的泄漏,相应地破坏了膜Δψ和部分ΔpH,引起PMF的耗散,结果导致细胞的死亡。综合所测指标,可以推测植物乳杆菌素L-1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作用目标主要是细胞膜,通过形成非选择性孔洞使得选择性离子和小分子生命物质外泄,从而打破原有平衡,最终引起细胞的衰亡。
周伟刘国荣李平兰戴蕴青周康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