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06019)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窦卫东黄寒宋飞陈桥鲍世宁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分子
  • 2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酞菁
  • 2篇AG
  • 1篇低能电子
  • 1篇低能电子衍射
  • 1篇电子态
  • 1篇衍射
  • 1篇上层建筑
  • 1篇酞菁铜
  • 1篇铁酞菁
  • 1篇气态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解离
  • 1篇解离吸附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分子间
  • 1篇SURFAC...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圣安德鲁斯大...

作者

  • 3篇窦卫东
  • 2篇鲍世宁
  • 2篇陈桥
  • 2篇宋飞
  • 2篇黄寒
  • 2篇张寒洁
  • 1篇周午纵
  • 1篇李海洋
  • 1篇何丕模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1篇Chines...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化学吸附氧诱导Cu(100)表面重构.
2010年
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氧气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所形成的表面重构结构.在低覆盖度下,实验上观察到了两个有序重构的混合相,分别为c(2×2)O重构和(√2×2√2)R45°-O重构.在氧原子的覆盖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c(2×2)O重构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初始氧化阶段,实验上观察到了呈条状的“锯齿”形的重构结构,这些锯齿形的结构是由相邻的局域化的c(2×2)区域的边界区域(Cu)构成的.STM实验发现,相对于其他重构区域,这些锯齿形的重构区域与有机分子之间存在更加强烈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LEED衍射点的变化,研究了重构结构的热稳定性,发现三种结构的热稳定性顺序是:锯齿结构〉c(2×2)O重构〉(√2×2√2)R45°-O重构.
窦卫东张寒洁
关键词:解离吸附表面氧扫描隧道显微镜气态低能电子衍射
Ag(110)表面吸附酞菁铜分子的紫外光电子谱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了酞菁铜分子在Ag(110)单晶表面上的吸附,随着酞菁铜分子覆盖度增加,衬底Ag的3d电子信号逐渐减弱,在此能带区域出现两个新的谱峰,这两个与吸附有机分子轨道有关的谱峰的束缚能分别为4.45和6.36eV.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在结合能为1.51和9.20eV处又出现了两个谱峰,它们同样来自吸附有机分子的轨道.随着覆盖度的继续增加,上述四个谱峰的强度逐渐增加,其能量位置均发生了明显的偏移.根据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实验结果,酞菁铜分子的分子平面基本与衬底表面平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了分子的平行吸附,酞菁铜分子吸附的最佳位置应该在"中心空位"上.
窦卫东宋飞黄寒鲍世宁陈桥
关键词:酞菁铜密度泛函理论
tetracene分子在Ru(100)表面的吸附结构及其电子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方法研究了tetracene分子在Ru(100)表面上吸附的电子态,吸附位置和吸附取向.UPS实验显示,与tetracene分子有关的光电子谱峰在费米能级以下2.1,3.5,4.8,6.0,7.1和9.2eV处;ARUPS结果表明,tetracene分子的分子平面基本平行于衬底表面;从STM图像中可以看到tetracene分子的长轴沿[0001]和[1■10]两个晶向.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从头算计算证实了上述结论.当分子长轴沿[0001]晶向时,分子中心位置在衬底表面的“短桥位”上,当分子长轴沿[1210]晶向时,分子中心位置在衬底表面的“四原子中心空位”上.
窦卫东黄寒张寒洁宋飞李海洋何丕模鲍世宁陈桥周午纵
Adsorption behavior of iron phthalocyanine on a Ag(110) surface
2012年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wth behavior of FePc on a Ag(110) surfac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At an FePc coverage of 3.5 ML,an ordered superstructure(densely packed) with a lateral shift is observed.The densely packed superstructur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ubstrate commensuration and the intermolecular van der Waals attractive interaction.The in-plane lateral shift in the superphase is specific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of [10] azimuth.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intermolecular and the molecule-substrate interactions.
吴珂黄齐晅张寒洁廖清何丕模
关键词:铁酞菁扫描隧道显微镜上层建筑分子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