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180)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沙伟张梅娟李孝凯国春晖崔巍更多>>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毛尖紫萼藓
  • 3篇东亚砂藓
  • 3篇克隆
  • 2篇抗旱
  • 2篇基因
  • 1篇低温胁迫
  • 1篇英文
  • 1篇植物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特性
  • 1篇酸性
  • 1篇培养基
  • 1篇配子
  • 1篇配子体
  • 1篇启动子
  • 1篇藓类
  • 1篇藓类植物
  • 1篇外植体
  • 1篇消毒
  • 1篇消毒方法

机构

  • 7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7篇沙伟
  • 4篇张梅娟
  • 2篇国春晖
  • 2篇李孝凯
  • 2篇崔巍
  • 1篇金忠民
  • 1篇刘卓
  • 1篇于冰
  • 1篇赵艳
  • 1篇张百成
  • 1篇宋璐

传媒

  • 3篇北方园艺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毛尖紫萼藓外植体消毒方法及接种培养基的筛选被引量:7
2012年
以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配子体为试材,以Benek、MS、Knop 3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预培养和预处理,借助旋流振荡器,对毛尖紫萼藓组织培养消毒方法及接种培养基类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预培养15d左右的外植体,0.025%升汞溶液旋流振荡105s能有效地对外植体进行消毒,Benek培养基适合毛尖紫萼藓返绿生长。
崔巍张梅娟沙伟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消毒方法培养基
毛尖紫萼藓的表相系列标记的分析和耐旱基因的鉴别(英文)
To identify genes involved in drought tolerance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沙伟宋晓红林琳王桂云张岩福金忠民
文献传递
低温胁迫对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研究低温胁迫对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解除胁迫后生理生化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藓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20℃处理下,2种藓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其他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解除胁迫后,随恢复时间的延长,2种藓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额、电子传递效率显著上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下降;低温胁迫下,2种藓能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植物抗逆性从而适应低温;在解除胁迫恢复过程中,2种藓类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及光合特性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说明极端低温并没有对2种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2种藓类植物均能够适应极端低温。
李孝凯沙伟国春晖张梅娟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低温胁迫光合特性
毛尖紫萼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2012年
以消毒试验后所得的毛尖紫萼藓原丝体为材料,通过培养,成功的建立了毛尖紫萼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培养基、低pH能促进毛尖紫萼藓原丝体褐化;葡萄糖能诱导出弱小的配子体;激素对毛尖紫萼藓配子体诱导效果不理想;NH4NO3浓度为2.5g/L的Prat培养基,适合于毛尖紫萼藓原丝体分化成配子体;将褐化到一定程度的原丝体接种到Prat培养基后,20d可以生长出较理想的配子体。
沙伟崔巍张梅娟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配子体
毛尖紫萼藓GH394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PCR技术,以毛尖紫萼藓总RNA为模板,扩增出上、下游分别加入BamHI、SacⅠ酶切位点的GH394(657 bp)基因CDS区全长序列,采用pMD18-T Vector、pRI 101-AN Vector构建了该基因克隆、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载体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 5α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工程菌株GV3101中,并选用X-gal、IPTG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卡那霉素(Kanamyein,Km)筛选阳性菌株。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pMD-GH394克隆载体和pRI 101-AN-GH394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入目的菌株中;该试验为后续实现毛尖紫萼藓GH394基因抗旱预期功能的验证,奠定了良好的试验基础。
张百成沙伟宋璐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抗旱基因克隆
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2年
[目的]对东亚砂藓(Rhacomitrunm japonicum)的Cu/Zn SOD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的cDNA,同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cDNA长565 bp,包含一个长为465 bp的ORF,编码15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为15.5 kD,理论等电点为5.77,负电荷残基(Asp+Glu)总数为18个,正电荷残基(Arg+Lys)总数为12个,不稳定系数是13.36;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5个蛋白保守区,均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家族所有;Blastn比对表明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与毛尖紫萼藓、小立碗藓相关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和82%。[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紫萼藓科植物的抗旱性及苔藓Cu/Zn-SOD在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
于冰沙伟刘卓
关键词:东亚砂藓克隆
3种藓类植物旱后复水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以长期硅胶干旱的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 Dozy&Molk)、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和山墙藓(Tortula ruralis Gaertn)3种藓类植物为材料,选取不同的时间梯度分别进行复水处理,测定相对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6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东亚砂藓的渗透调节物质修复-补偿能力较强,毛尖紫萼藓的抗氧化修复能力较强,山墙藓的保水能力较强;试验中所测的6种生理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3种藓类植物具有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特殊抗旱生理机制。
国春晖沙伟李孝凯
关键词:东亚砂藓毛尖紫萼藓复水抗旱生理特性
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启动子表达方式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活性低,而花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活性极高。利用PCR方法,克隆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端上游2 000bp序列,命名为CP。在线启动子预测软件分析,结果表明CP序列中含有多种典型的种子特异表达元件和花特异表达的元件,如SEF4 motif、E-box、G-box、(CA)n、AACA、ACGT、CCAA;52-box、ntp303-box、GTGA、TACPyAT box。推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启动子具有调控下游基因在花和种子中大量表达的特性。
赵艳沙伟金忠民张梅娟
关键词:大豆启动子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