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B030502015)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6H指数:5
- 相关作者:钟梅汪丽萍王辰尹爱兰裘毓雯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手术和术式对人体凝血与纤溶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酶联免疫法、发色底物法检测20例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的变化。结果 PT在术后明显缩短(P<0.05)、D-Dimer明显升高(P<0.05)、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APTT、FG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腹腔镜术后与开腹术后相比:PT、D-Dimer、AT-Ⅲ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使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但腹腔镜对机体的影响较小,腹腔镜可能成为全子宫切除术的最佳术式;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 高云飞张广亮钟梅刘建
- 关键词:凝血纤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 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血管及血流频谱变化的超声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内径、血液流速及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孕妇血栓前状态(PT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辅助依据。方法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足月妊娠孕妇A组128例、健康足月妊娠孕妇B组61例及健康非孕妇女C组42例,利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3组妇女双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同时监测血液学指标D-D、PLT,HGB,HCT,TT,APTT,PT,FbgC值,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左/右侧股静脉(CFV)内径、左侧股浅静脉(SF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腘静脉(POPV)血流频谱峰值降低,HCT、D-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POPV内径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左/右侧CFV、左/右侧SFV、POPV、胫后静脉(PT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CFV血流频谱峰值、左/右侧POPV血流频谱峰值显著降低,血液学指标监测均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非孕妇女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而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足月妊娠孕妇更易处于血栓前状态,双下肢深静脉CDU检查对PTS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裘毓雯陈翠华汪丽萍孙桂芹苏桂栋宋天蓉黎静李颖嘉王辰钟梅
-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超声
- 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和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2
- 2013年
- 妊娠妇女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如果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则出现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若胎盘形成血栓,发生局部梗死,可严重影响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产科疾病中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胎儿生长受限及胎盘早剥等,均与PTS、胎盘缺血梗死和胎盘微血栓形成有关。因此,抑制胎盘微血栓形成或许能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但临床应用抗血栓药物仍有很大争议性。
- 乔娟张园钟梅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子痫前期低分子肝素微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胎盘形成
- 妊娠中期血尿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血尿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2-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孕妇600例。观察队列中GDM患者40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16~18周时外周血中的尿酸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是否为GDM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其预测GDM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GDM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63,(95%CI:0.545~0.780,P=0.009),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9.2%、64%。结论:妊娠中期高尿酸水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有限。
- 李宁尹倩王艳王燕钟梅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尿酸
- 足月分娩产妇下肢深静脉超声数据及血液指标的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212例(A组)、健康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77例(B组)及健康非孕妇女42例(C组)进行各项血液指标监测,包括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值;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3组妇女双下肢深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进行检查。结果A组较B组左/右侧股静脉(FV)内径、左/右侧股浅静脉(SFV)内径、左/右侧腘静脉(POV)内径显著增宽,D-D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POV血流频谱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左/右侧FV、SFV、POV、胫后静脉(PTV)内径均显著增宽,左/右侧FV、左/右侧POV血流频谱峰值均显著降低,PLT、HGB、HCT、D-D、TT、APTT、PT、Fbg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较健康非孕妇女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而产后2~5d高危足月分娩产妇较健康同期产妇更易处于血栓前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检查可作为高危产妇筛查指标之一。
- 裘毓雯陈翠华孙桂芹钟梅李颖嘉王辰汪丽萍
- 关键词:高危产妇血栓前状态
-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DHPLC技术分析发现病例组出现6种异常峰形,经测序证实1例致病突变为Exon6 G13328A的杂合突变,1例新发现的同义突变Exon4+243G>A;SNP位点6个,其中4个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2个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发现一种异常峰型(三峰)。结论DHPLC是一种自动、快速、高通量的基因突变及SNP位点的筛查方法,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非妊娠女性CV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VTE的发生。
- 汪丽萍裘毓雯尹爱兰马云燕刘柯玲熊丽余艳红钟梅王辰
- 关键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静脉血栓栓塞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
- 广东省妇产科医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调查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各级医院妇产科医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共10家省级、市级综合医院开展围生期VTE的专题知识培训,培训前对与会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作答完整的3 082份合格问卷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1)本调查中71.7%科室已开展VTE的预防工作,但38.1%并不认为有良好效果。(2)知识部分以高危因素得分最低,总分以基层、初级职称、粤北粤东的医师得分最低,此外64%希望能获得尽量多的培训教育机会。结论广东省妇产科医生已普遍重视VTE的预防,但一线医师尤其粤北粤东地区的基层工作者知识仍较薄弱,需加强低年资及基层人员的宣传培训并指导基层科室的预防工作。
- 乔娟钟梅汪丽萍张园黄启涛尹爱兰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妇产科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差异蛋白的鉴定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寻找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子标记物,为筛查及防治该类疾病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静脉血清标本各4份,去除高丰度的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将可溶性血清总蛋白分离。切取在不同样品中显示明显差异的蛋白条带,酶解后使用质谱技术对所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别。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将上述去除高丰度蛋白的标本进行3次重复的SDS-PAGE,确定了显示显著差异的蛋白条带。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性蛋白分别为:结合珠蛋白、SMG8蛋白和凋亡诱导因子-1。结论为建立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蛋白质数据库提供了基础性数据。鉴定了与该疾病显著相关的部分蛋白,为进一步预防该疾病、改善妊娠结局以及阐明该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验依据。
- 王硕石胡水旺钟梅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差异蛋白质谱
-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妇产科、血管外科、普通外科收治的围生期下肢DVT孕产妇68例。对68例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发生部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等。结果 (1)发生时间及发生部位:围产期DVT产褥期较妊娠期更为常见(69.1%vs30.9%)。左下肢DVT明显高于右下肢(85.3%vs 14.7%)。(2)危险因素:围生期不规律检查、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DVT发生主要危险因素。(3)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及不同程度发热是DVT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4)影像学及辅助检查:68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辅助检查:D-二聚体阳性(89.7%)对于DVT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1)孕产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产褥期,剖宫产后DVT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2)不规律产检、剖宫产术、卧床时间>3 d、存在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及合并内科疾病是下肢DVT的重要危险因素。(3)下肢DVT时,首发临床症状以患肢肿胀最常见,其次为疼痛及发热。(4)静脉超声多普勒及D-二聚体是早期发现DVT的有效检查方法。(5)全身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警惕其下肢DVT可能,及时诊断、治疗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其结局。
- 黄启涛宋天蓉邓佩瑛汪丽萍陈淑滢李宁何丽娜钟梅
-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
- 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ST)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ST住院患者50例及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52例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AT-Ⅲ抗原水平(AT-Ⅲ:Ag)、AT-Ⅲ血浆活性水平(AT-Ⅲ:A)。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抗原含量水平相当(F=0.754,P=0.472),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01)。DHPLC筛查发现突变位点1个已报道的致病突变Intron1 5+5 G>A突变,SNP位点5个,其中4个为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1个为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亦发现4个为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结论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女性CVS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CVST的发生。
- 汪丽萍尹爱兰王硕石尹倩刘柯玲熊丽余艳红钟梅王辰
- 关键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