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667)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二玲史焱文李小建李琬陈太政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农业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现状
  • 1篇大学生研究
  • 1篇大学生研究性...
  • 1篇地理集聚
  • 1篇性学
  • 1篇研究脉络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学习
  • 1篇研究性学习能...
  • 1篇省部共建高校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探索性空间数...
  • 1篇农业产业
  • 1篇农业创新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群发
  • 1篇作物

机构

  • 6篇河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6篇李二玲
  • 3篇史焱文
  • 2篇李小建
  • 1篇陈太政
  • 1篇刘萍
  • 1篇朱纪广
  • 1篇文玉钊
  • 1篇王艾萍
  • 1篇王晓
  • 1篇余萱
  • 1篇李琬

传媒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Chines...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省部共建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分析——基于对河南大学139个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2013年
基于对河南大学139个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总结了省部共建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并分别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据此提出了提高省部共建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相应对策。
李二玲王艾萍刘萍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能力大学生现状
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被引量:8
2014年
城乡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河南省2000-2011年18个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用平均赋权法从城乡联系、城乡增长和城乡差异三方面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数,结果显示,河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因为城乡增长率系数减小,说明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大于城市,近年来的支农惠农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统筹城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比较大,河南省应该利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
余萱李二玲
关键词:城乡协调
农业创新系统研究脉络及启示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对国内外农业创新系统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研究表明: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的相关研究为农业创新系统演化与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研究内容上,农业创新系统内涵、农业创新系统结构框架、创新维度、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侧重点;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全球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制度环境以及地理空间的作用给农业创新系统演化与发展带来了不同的驱动力。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对中国农业创新系统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
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
关键词:农业创新研究脉络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同演化分析——以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结合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30多年的纵向发展演化实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微观基础(农户、企业)、中观尺度的产业网络和宏观尺度的外部环境(制度、技术和空间)如何共同演化并决定着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变。研究发现:①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其内部基本行为主体农户与企业、产业网络、技术、制度和地域空间的演变具有协同作用、共同演化,特定的影响因素与集群网络交互作用形成了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②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网络、技术、空间和制度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协同演化特征,微观主体的组织创新是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及地域空间演变是微观变化的综合。③在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个别农户和企业的成功示范,又要重视地理邻近效应对整个产业网络、技术、惯例形成和空间再造的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管理实践和集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纪广李二玲史焱文王晓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3年、2007年、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主成分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经济区县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蓝色经济区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22003年、2007年、2012年的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区内存在高值、低值集聚现象,高值多集聚在以烟台、威海、青岛为中心的北部环渤海沿岸和南部黄海沿岸地区,低值多集聚在西北黄河三角洲区域和中部内陆地区.3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冷、热点区域空间格局在不同年份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4蓝色经济区经济差异格局演化驱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地理区位、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基础和产业结构.
史焱文李小建李二玲文玉钊
关键词:县域经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for China's Agriculture and Influ- encing Factors: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Agricultural Patent Case被引量:14
2018年
Under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China,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However,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it. Considering the cooperation patents, published in the agriculture field stemming from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China Patents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spatial and institutional attribute of the authors as the data source, and by combin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d spatial econometrics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of agricultural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city level of China in 1985–2014,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with the influence factors discussed. This shows that, 1) since 1985, China's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level has been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but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is low, and the patent cooperation mainly relies on authors in the same unit; 2) enterprise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he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 and hybrid organizations driven by the government is not obvious; 3)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province and city dominates, and a multi-pole pattern has been formed.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structure evolves from a single helix empty core and double helix multi core to a double helix hierarchical network; 4) the city's science, education funding and personnel investment are key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whil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resents slight negative impacts on it. The spatial mis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 is present in the technic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e. Therefore, the science enhancement and education investment to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s should be promptly implemented.
LI ErlingYAO FeiXI JiaxinGUO Chunyang
1989-2009年河南省农作物地理集聚及其演化机制被引量:20
2013年
以河南省17种农作物为对象,采用1989-2009年的地市级数据,对农作物的集聚特点、专业化格局及其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作物的集聚水平低且整体增长缓慢,尤其是遍在农作物;部分农作物有分散化的趋向,而水稻的集聚程度一直很高,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水平;经济作物的集聚与区域专业化程度均高于粮食作物,且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仍集聚于研究时段初始时的优势区域;蔬菜类作物专业化程度较低,其空间分布与城市化水平高度相关,不断向郑汴地区集聚;水果类作物不断向豫西山地尤其是三门峡市集中,而部分水果类作物如葡萄、桃等则出现分散化的趋势。总体来说,各市域间农作物结构相似度高,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初现雏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稳定—变化—选择—适应"过程分析框架,对河南省农作物集聚与专业化格局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阐释。
陈太政李二玲李琬
关键词:地理集聚作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