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05)

作品数:8 被引量:232H指数:6
相关作者:郑有飞吴荣军尹继福谈建国余永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参数
  • 2篇夏季
  • 2篇高温
  • 2篇高温热浪
  • 2篇城市
  • 1篇研究方法
  • 1篇人体舒适度
  • 1篇体感
  • 1篇统计特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 1篇气温
  • 1篇温度变化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夏季气温
  • 1篇环境学
  • 1篇环流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气象灾害重点...
  • 2篇上海市城市环...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8篇郑有飞
  • 6篇吴荣军
  • 5篇尹继福
  • 2篇余永江
  • 2篇谈建国
  • 1篇叶殿秀
  • 1篇许遐祯
  • 1篇傅颖
  • 1篇丁雪松
  • 1篇何书樵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大陆极端高温基于去趋势波动及排列熵法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进一步掌握我国大陆极端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全国83个站点极端高温阈值,通过排列熵方法检测全国10个区的极端高温周期和突变。结果表明,我国大陆极端高温频数主要以7年、10~13年和16~20年三大周期变化;突变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1950年代初极端高温频率年值最大,而后急剧下降,直至19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极端高温年频数均值南方较北方大,且大、小频数分布区域集中。
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
关键词:大气环境学极端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37
2013年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1960—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及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0年来降水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除降水强度外,各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雨天数和日最大降水量上升趋势较显著;在年代际尺度上,各指数呈10年/20年周期震荡,在年际尺度上,各降水指数变化周期差异较大;降水强度突变现象发生于2000年,其他指数突变主要出现在1970年;EOF前三种模态,能够较好的表达大雨天数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一致性异常是其主要空间模态。
何书樵郑有飞尹继福
关键词:降水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热浪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方法研究被引量:67
2008年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介绍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相关因子,分单因子、双因子和多因子介绍了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热浪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如何降低热浪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刘建军郑有飞吴荣军
关键词:高温热浪研究方法
热气候指数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适用性被引量:31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夏季舒适度预报质量,该文根据国际生物气象研究学会制定的体感指标计算软件和国内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引进并修正了热气候指数(UTCI),根据对2009年8月21—25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5名军训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比验证了国内外多种指标,结果表明:国内指标基本能够表征人体热感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热气候指数较其他体感指标能更好地表达人体实际热舒适度,结合天气数值预报结果和SolAlt模型预报的太阳辐射,非常适宜作为南京市人体舒适度的预报指标。热气候指数的建立,提高了南京市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
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叶殿秀
关键词:气象参数问卷调查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3
2012年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等城市近几年高温次数明显增加,而西南区域南京等城市夏季的最高气温则有下降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省高温时空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年平均最高温度变化中5~6a的周期振荡在各地区中反映得比较明显。
郑有飞丁雪松吴荣军尹继福
关键词:高温
气象参数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3
2007年
为研究气象参数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用慕尼黑人体热量平衡模型(MEMI)分析了南京舒适感的概率分布、年际、月际变化以及气象参数和生理等效温度(PET)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舒适感觉出现的频率差别较大,在年际分布上有波动,月际分布上很不均匀。PET随温度线性增加,在多云天气1m/s风速时增幅最大;PET和平均辐射温度之间也是线性增加关系,温度较高时增幅大;PET随着风速的增加呈现先快后慢的非线性减小关系,低温时降幅明显,高温阴天时降幅最小;相对湿度在高温时可使PET显著增加。
郑有飞余永江谈建国吴荣军许遐祯
关键词:气象参数人体舒适度
近50a来中国大城市体感温度变化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的地面气象资料,利用MEM I模型计算了1955—2005年的体感温度(PET-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并分析了年和季节平均体感温度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平均体感温度增加了1.745℃,变化速率约为0.349℃/10a,比同期的温度增率高,体感温度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最近25a里;变化速率的季节差异也很明显,春季高达0.457℃/10a,冬季为0.443℃/10a,秋季为0.361℃/10a,夏季最小仅为0.129℃/10a;我国主要省会城市的极端冷日数在逐年将少,极端热日数在逐年增加;从区域分布上看,只有四个城市(贵阳、乌鲁木齐、长沙、重庆)PET均值在减小,其余城市都在增加,以哈尔滨、海口的变化速率最大。
余永江郑有飞谈建国吴荣军许遐祯
关键词:大城市
大气环流背景下城市化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均一性较好的逐日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DMSP/OLS卫星夜晚灯光数据,基于Gis工具及Observe Minus Reanalysis(OMR)方法,定量分析了1961—2010年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城市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以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最高温度,从而导致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吻合。另外,城市化对温度趋势的贡献以日较差>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其中大都市的贡献率最大。强(弱)副高年城市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温度升高(降低),强副高年大城市对温度的响应较大,而弱副高年中等城市对温度的响应较大。
郑有飞傅颖尹继福
关键词:气候学统计特征城市化夏季气温OMR大气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