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21-03)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孙军魏玉秋丁昌玲肖武鹏柳欣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浮游植物
  • 1篇叶绿素A
  • 1篇原绿球藻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生物碳
  • 1篇水华
  • 1篇球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夏季
  • 1篇绿球藻
  • 1篇南海北部
  • 1篇聚球藻
  • 1篇功能群
  • 1篇海洋浮游植物
  • 1篇浮游植物群落

机构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孙军
  • 1篇丁昌玲
  • 1篇黄邦钦
  • 1篇柳欣
  • 1篇魏玉秋
  • 1篇肖武鹏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春季东海近岸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HPLC-CHEMTAX方法分析了2008年春季东海近岸海域的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对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2%和32%。硅藻和甲藻均适于生长在低温、低盐和高氮磷比的环境,但硅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氮磷比较高的长江冲淡水与外海水交汇的盐度锋面上,而甲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氮磷比较低的冲淡水与台湾暖流交汇的温度锋面上。LOWESS回归表明,叶绿素a和甲藻分别随温度和盐度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硅藻随温度和盐度变化波动较大。叶绿素a和硅藻随氮磷比升高而递增,甲藻随氮磷比的变化波动较大。
肖武鹏柳欣黄邦钦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叶绿素A春季水华环境因子
海洋浮游植物与生物碳汇被引量:47
2011年
系统描述了浮游植物与海洋碳汇相关的几个过程:初级生产、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打包沉降、经典食物链碳汇、溶解有机碳生产和转化、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凝聚网,和CO2分压升高(海水酸化)影响下浮游植物功能群转变及中国海可能的生物碳汇前景展望。提出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和TEP凝聚网过程是中国海生物碳汇的关键过程,而中国海的黄海中部及长江口区域是生物碳汇研究的重点区域,建议将硅藻及其碳汇过程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孙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群
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流式细胞仪BD Accuri C6对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的观测研究,发现了3类超微型光合自养浮游植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Pro)和超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s,Euk),并对其丰度与分布以及环境因子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yn、Pro和Euk丰度总平均值分别为5.13×103个/mL,3.27×104个/mL和1.85×103个/mL,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19μg/L,1.86μg/L和4.51μg/L。Syn、Pro和Euk的丰度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Syn、Pro和Euk丰度分布趋势呈现近海低而外海高,Syn和Euk丰度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沿岸带与陆架和上升流影响海域,Pro丰度高值区出现在沿岸带与陆架,低值区出现在上升流影响海域。Syn、Euk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次表层,Pro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真光层底部,Euk丰度垂直变化差异相对Syn和Pro较小。超微型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yn、Pro和Euk的碳生物量均与硝酸盐、硅酸盐浓度和深度呈现负相关关系,Pro的碳生物量与磷酸盐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魏玉秋孙军丁昌玲
关键词:聚球藻原绿球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