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04014)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章东屠娟王萧峰龚秀芬刘晓宙更多>>
相关机构:教育部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超声
  • 2篇高频超声
  • 1篇英文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
  • 1篇瞬态
  • 1篇重复频率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死亡
  • 1篇脉冲
  • 1篇脉冲重复频率
  • 1篇聚焦超声
  • 1篇高频
  • 1篇高强度聚焦超...
  • 1篇背向散射
  • 1篇背向散射技术
  • 1篇OPTISO...
  • 1篇SONOVU...
  • 1篇HIFU
  • 1篇INTENS...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章东
  • 2篇叶式公
  • 2篇刘晓宙
  • 2篇龚秀芬
  • 1篇王萧峰
  • 1篇屠娟

传媒

  • 1篇声学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声学技术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4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离体猪淋巴结组织的高频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用C扫的超声显微镜系统对猪的淋巴结组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猪的正常淋巴结和出血性淋巴结组织的高频超声图像和声参量值,结果表明:高频超声图像能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猪的出血性淋巴结组织的声散射系数比正常淋巴结组织的小,且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背向散射技术是在高频段进行组织定征的有效手段。
刘晓宙叶式公龚秀芬章东芮斌
关键词:背向散射技术
Optison和SonoVue超声造影剂的瞬态空化阈值测量(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超声造影剂(UCAs)是微米量级的由脂类体或者蛋白膜包裹可溶性气体形成的微气泡.其最初在临床上的应用是为了增强超声显影图像的对比度,以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随着其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超声造影剂微泡在恶性肿瘤治疗、基因/药物输运或转染、超声止血、骨骼及肌肉系统疾病治疗等方面的临床治疗作用也日益得到广泛关注.造影剂微泡在超声作用下会发生膨胀、塌缩乃至剧烈破裂等动力学行为,这一过程被称为超声瞬态空化(IC).空化微泡在剧烈破裂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发光发热等物理现象,而与之相关的声学响应和散射效应在一些诊断和治疗应用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和优化超声造影剂微泡瞬态空化所产生的临床疗效,必须对其声学响应有更深的了解,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瞬态空化阈值.一般情况下IC阈值取决于其内部的气体成分和包膜的性质.在目前的工作中,瞬态空化导致的瞬态散射声信号在破裂过程中通过宽带噪声来表征,它被用来作为决定超声造影剂的瞬态空化阈值的表征量.在不通过的超声造影剂浓度和超声脉冲宽度条件下,通过实验测量了两种超声造影剂(Optison和SonoVue)的瞬态空化阈值.结果表明蛋白包膜的超声造影剂(Optison)比脂质包膜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有更高的瞬态空化阈值.
王萧峰章东屠娟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
高频超声背向散射系数的研究
2003年
  生物组织的超声散射特性是一切回波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但是,现有的超声回波诊断仪仅利用了回波中的幅度信息,却丢失了回波在频谱中所携带的大量信息.肝脏组织和淋巴结组织均是动物体极其重要的器官,也是动物体常见的病变器官.应用超声探测肝脏组织开始较早,而且目前对典型的病变已有了比较好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肝脏弥漫性病变,B超检查时,声像图类似,由于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必须结合临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淋巴结由于其在医学诊断中的特殊的地位而受到医务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检查淋巴结的变化,可以确定发病的部分及疾病的性质以及疾病发展的程度.但目前用高频诊断淋巴结内部细微病变的报道还不多见,高频段的背向散射系数的结果很少.本文采用高频超声对猪的正常和病变的肝脏组织和淋巴结组织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它们的高频背向散射系数,结果表明高频背向散射系数可用于生物组织的定征.……
刘晓宙
高频超声背向散射系数的研究
刘晓宙叶式公龚秀芬章东
文献传递
In vivo hyperthermia effect induced by high-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被引量:1
2012年
Hyperthermia effects (39-44°C) induced by puls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have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ool for boosting immune responses or enhancing drug delivery into a solid tumor.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also reported that the cell death occurs when cells are maintained at 43°C for more than 20 minut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rmal responses inside in vivo rabbit auricular veins exposed to pulsed HIFU (1.17 MHz, 5300 W/cm2 , with relatively low-duty ratios (0.2%-4.3%).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with constant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PRF) (e.g., 1 Hz), the thermal responses inside the vessel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duty ratio; (2) a temperature elevation to 43°C can be identified at the duty ratio of 4.3%; (3) with constant duty ratios, the change of PRF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he vessel; (4) as the duty ratios lower than 4.3%, the presence of microbubbles will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thermal responses in the vessel, but will facilitate HIFU-induced inertial cavitation events.
崔炜程屠娟Hwang Joo-Ha李倩范庭波章东陈静海陈伟中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脉冲重复频率细胞死亡HIFU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