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ZX10402)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勇祝双利张岩李岩冯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2009年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年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分离到的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I型PV的VP1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VP1编码区的核苷酸突变热点和神经毒力位点进行分析,并建立亲缘关系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中国2009年从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共分离到57株I型PV。对这57株PV进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PV野毒株或疫苗衍生PV。但发现5株高变异株,其中分离于两例AFP病例的两株高变异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100%。同时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VP1编码区的两个核苷酸(nt2747和nt2749)是两个突变热点。结论根据江西省和湖北省两株高变异株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不能排除它们之间发生了短时间的循环,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突变热点的存在提示毒株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容易回复突变成野生型,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神经毒力等表型方面的变化。
- 安军静朱晖严冬梅张勇王冬艳祝双利许文波
- 关键词:VP1编码区基因特征
- 2010年山东省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监测及其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本研究在山东省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外环境监测,从济南、临沂两地采集污水标本,浓缩处理后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PV采用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定型,并对其VP1及3D区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突变和重组情况。2010年,共采集污水标本32份,PV阳性10份,阳性率31.3%;分离到18株PV(PV1型3株,PV2型9株,PV3型6株),均为疫苗相关株,VP1完整编码区核苷酸变异数在0~4个之间,在3株PV2型病毒和4株PV3型病毒的基因组中发现重组;对VP1区影响神经毒力的减毒位点分析发现,PV1型病毒中有1株在nt 2 749发生突变(A→G),PV2型病毒中有1株在nt2 908发生A→G突变,3株在nt2 909发生U→C突变,6株PV3型病毒全部在nt2 493发生C→U突变。环境污水中可以分离到PV,其基因重组率和主要减毒位点的回复突变率较高,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
- 张岩季圣翔张晓丽李岩张勇陶泽新王海岩祝双利宋立志冯艺刘尧纪峰林小娟冯蕾吉田弘徐爱强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VP1编码区基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