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403)

作品数:25 被引量:154H指数:8
相关作者:陆承平贺英逯忠新高鹏程赵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猪链球菌
  • 16篇链球菌
  • 14篇猪链球菌2型
  • 9篇嗜血杆菌
  • 9篇副猪嗜血杆菌
  • 9篇杆菌
  • 6篇IMPDH
  • 4篇抗体
  • 3篇分离株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动物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因子
  • 2篇致病力
  • 2篇致病性试验
  • 2篇体检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免疫

机构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陆承平
  • 11篇何孔旺
  • 9篇储岳峰
  • 9篇张雪寒
  • 9篇赵萍
  • 9篇高鹏程
  • 9篇倪艳秀
  • 9篇逯忠新
  • 9篇贺英
  • 8篇周俊明
  • 7篇俞正玉
  • 6篇吕立新
  • 5篇茅爱华
  • 4篇樊祜卿
  • 4篇郭容利
  • 4篇温立斌
  • 3篇范红结
  • 3篇冯小明
  • 3篇郭晗
  • 2篇顾宏伟

传媒

  • 6篇微生物学报
  • 5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Animal...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豚鼠试验及在其体内的分布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评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对豚鼠的毒力以及在豚鼠组织器官的分布,作者采用改进的寇氏法测定了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对豚鼠的LD50,以1 LD50剂量经鼻腔、气管、肺、腹腔、肌肉和皮下接种感染豚鼠,比较不同途径感染H.parasuis对豚鼠致病性的差异;以1 LD50剂量气管接种豚鼠,接种后在不同时间取豚鼠的脑、心、肝、肺、脾和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rasuis在豚鼠上述组织的分布。结果显示该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的LD50为1.33×10^9CFU,LD50的95%可信限范围为1.35×10^9-1.30×10^9CFU;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气管、肺和腹腔3个接种途径试验组豚鼠出现了4/8、2/8和5/8的死亡;在气管感染豚鼠6 h后,首先在肺脏组织呈现阳性结果,在感染8 h后,上述组织中都出现了阳性结果。结果表明气管、肺、腹腔和肌肉4个途径都可以使H.parasuis对豚鼠致病,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细菌分离结果表明H.parasuis感染后能侵染肺、心、肝、脾和肾组织,并能突破血-脑屏障而侵染脑组织。
高鹏程储岳峰赵萍贺英逯忠新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LD50免疫组化
猪链球菌2型在家兔体内的分布及致病性
2011年
用猪链球菌2型SS2-1株按109 CFU/只分别以静脉、肌肉、皮下、滴鼻、口服5种途径人工感染健康家兔,结果前4种感染途径均可引起发病并死亡,口服不发病,且以静脉感染发病最急。当分别静脉注射109,108,107,106,105 CFU/只SS2-1株,肌肉注射108,106 CFU/只SS2-1株,结果证实感染剂量与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家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所有感染家兔组织的含菌量,结果提示发病程度与含菌量呈正相关,且各组织含菌量有差异。另外,人工感染家兔后在不同时间点取动物组织做菌体含量动态监测,结果提示体内含菌量随时间推移递增,发病高峰或死亡时达最高值。试验结果证明SS2-1株对家兔易感,致病性稳定,且细菌在动物体内增殖稳定并具有规律性。
胡东波何孔旺倪艳秀俞正玉吕立新周俊明茅爱华范红结
关键词:家兔猪链球菌2型
猪IL-1β与IL-18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1年
IL-1β和IL-18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介导机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在体外定量检测猪细胞因子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18及管家基因β-actin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从3D4猪肺泡巨噬细胞系中克隆和扩增了上述3个因子核苷酸片段,构建含有各自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建立了检测IL-1β、IL-18及β-actin SYBR GREE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起始模板数与Ct值之间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达到0.990以上;特异性强,扩增产物形成单一的特异性熔解峰;敏感性高,初始模板的检出下限达到了1μl 1.0×102拷贝;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4%。
汪伟倪艳秀温立斌吕立新周俊明俞正玉茅爱华张雪寒李彬郭容利王小敏范红结何孔旺
关键词: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
猪链球菌2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被引量:14
2006年
根据GenBank猪链球菌2型(SS2)报道序列.对江苏分离株SS2-H部分测序,发现位于已知毒力基因orf2与mrp之间存在两个新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选取可能含有抗原决定簇肽段对应的核酸序列,该阅读框(2738~3694)编码31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3.5kDa,与已知任何基因无同源性。通过InterPro、PHD、DNAstar分析阅读框,并定向克隆至pET-32α(+)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表达出分子量为48kDa的融合蛋白,蛋白免疫转印可被SS2的抗血清识别,具有免疫原性;并且含有IMP dehydrogenase结构域,催化IMP生成XMP;流式细胞仪检测该蛋白可明显影响HEp-2细胞周期。
段志涛何孔旺张雪寒倪艳秀陆承平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IMPDH
溶原性噬菌体在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中的检出和鉴定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为了研究噬菌体整合酶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噬菌体整合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PCR方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结果显示,25株SS2致病菌株均扩增出目的片段,非毒力株T15、5株其它血清型猪链球菌及兰氏C群猪源链球菌未扩增出目的片段。经丝裂霉素C诱导后,SS2致病菌株出现完全的细胞溶解,而非毒力株T15未出现溶解。SS2致病株HA9801和ZY05719诱导均产生溶原性噬菌体,分别命名为SS2-HA和SS2-ZY,电镜观察,二者均头部呈正六边形,无尾部,其核酸类型为dsDNA,可鉴定为复层噬菌体科(Tectiviridae)的成员。噬菌体SS2-HA和SS2-ZY整合酶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SS2噬菌体整合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显示SS2噬菌体整合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从SS2致病株中检出溶原性噬菌体和噬菌体整合酶基因,且噬菌体整合酶基因与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等7种毒力相关基因有相关性,表明SS2的溶原性噬菌体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
马玉玲陆承平范红结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部分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建立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研究首先克隆了MRP编码基因的部分片段,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rp,并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获得了58 000的重组蛋白,经Ni柱纯化后,免疫印迹显示MRP重组蛋白能够被猪链球菌2型抗体特异性识别。以纯化的MRP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猪链球菌2型MRP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该ELISA方法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0μg/ml,待检血清1∶50稀释,检测临床48份未免疫猪链球菌2型疫苗健康猪的血清。当效价(S/P)≥0.22时,判定待检血清样品为阳性;当S/P<0.22时,判定待检血清样品为阴性。运用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识别猪链球菌2型抗体,人工感染猪的MRP抗体于攻毒后14~28 d出现峰值,同时提示临床健康猪群的免疫功能存在个体差异。
周俊明何孔旺倪艳秀俞正玉茅爱华吕立新温立斌张雪寒郭容利李彬王小敏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MRP原核表达间接ELISA
国内病猪中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溶血素基因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2009年
以探明猪链球菌2型(SS2)国内病猪分离株的溶血素基因(sly)的分布情况及其序列为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9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区SS2国内分离株的sly,并将其中的5株(SS2-1、HA9801、HA0507、JR0507和ZY05719)sly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9株菌都有sly,其中5株菌的sly的ORF的碱基数目都为1494bp、编码497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7%~100.0%,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99.8%~100.0%,其中SS2—1、HA9801、HA0507、JR0507与国外参考株P1/7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中国猪链球菌2型病猪分离株普遍具有sly,且基因序列极为保守。
倪艳秀何孔旺俞正玉温立斌吕立新张雪寒郭容利周俊明茅爱华陆承平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基因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但却因其被证明是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Glasser病的病原体而广受关注。介绍了巴氏杆菌科一些常见的毒力相关蛋白、神经氨酸酶、血清型以及毒力相关的三聚自身转运载体与HPS毒力之间的关系,另外就近年来对HPS毒力因子方面的一些研究报道和成果作一综述。
冯小明储岳峰贺英高鹏程赵萍郭晗樊祜卿逯忠新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神经氨酸酶转铁蛋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in 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emicus
Running headline:Molecular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UGPase Introduction: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EC 2....
MA Zhe,FAN Hong-jie~*,LU Chen-pi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文献传递
猪链球菌2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表位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用纯化的硫氧还蛋白-IMPDH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阳性孔经4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成功获得1A8、1F2、2D2和2D12共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IMPDH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腹水型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00×211、100×211、100×210和100×28。经Western-blot分析表明,4株单抗与硫氧还蛋白-IMPDH融合蛋白均具有特异性反应,并且通过4种IMPDH全基因分片段缺失表达的融合蛋白,分析了4株单抗所识别抗原决定簇的差异性,发现1A8、1F2、2D2识别表位的编码基因集中在IMPDH基因片段的627bp^790bp之间,2D12识别表位的编码基因则集中在IMPDH基因片段的411bp^790bp之间。猪链球菌2型中IMPDH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及相应表位分析为研究IMPDH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周俊明何孔旺张雪寒倪艳秀陆承平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IMPDH单克隆抗体表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