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860)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燕张军王永炎陈建华陈建华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概率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早期防治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计算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病例组超急性期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溶血磷脂酸(LPA)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底动脉硬化(AS)、LPA通过筛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达0.976 1。结论 NT-proBNP、S100B、Hs-CRP、LPA均可较好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LPA和A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概率。
- 王若君陈建华张军黄燕王永炎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LOGISTIC回归模型眼底动脉硬化溶血磷脂酸
-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期NIHSS评分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评估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21天的NIHSS评分降低(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21天以后的神经缺损情况,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 张军黄燕
- 关键词:中风NIHSS评分急性期
- 中西医结合急性中风一二级预防的进展与热点被引量:15
- 2009年
-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病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多环节、多靶点、多系统的治疗优势和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思想,开展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临床试验是近两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趋势;中西内外结合以及融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级卒中中心"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国内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优势所在;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临床治疗方法学评价研究和中医证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相结合,中成药的个体化治疗和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科学规范中成药的使用。
- 张军黄燕王永炎邱廷建
- 关键词:急性中风中医中成药
- 1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线水平危险因素和急性期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1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例和对照组45例的一般资料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Apo-B、血脂异常病史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均衡,在两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冠心病、眼底动脉硬化、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肌酐、吸烟和肥胖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冠心病、眼底动脉硬化、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肌酐、吸烟和肥胖等危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张军陈建华王永炎黄燕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