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87)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韩梅温进坤郑斌孟芳董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内膜
  • 2篇动脉
  • 2篇新生内膜
  • 2篇新生内膜形成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肌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SM22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酶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5篇温进坤
  • 5篇韩梅
  • 4篇郑斌
  • 2篇董丽华
  • 2篇孟芳
  • 1篇呼海娟
  • 1篇刘颖慧
  • 1篇赵欣铭
  • 1篇苗穗兵
  • 1篇史建红
  • 1篇孙荣华
  • 1篇崔炜
  • 1篇张静
  • 1篇田文嘉
  • 1篇苏明
  • 1篇韩一
  • 1篇刘彬
  • 1篇魏国
  • 1篇王维刚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M22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聚合和交联的调节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平滑肌22alpha(SM22α)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骨架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血清饥饿法诱导VSMC由合成型转化成收缩型,转染pEGFP-SM22α表达质粒后观察SM22α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其与肌动蛋白纤丝(F-actin)的定位关系;应用反义技术封闭内源性SM22α表达,蛋白分步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敲减SM22α基因表达对肌动蛋白单体G-actin聚合的影响;F-actin体外交联实验观察SM22α对F-actin交联成束的影响。结果:SM22α在细胞中的分布与F-actin相一致;抑制内源性SM22α表达后,细胞中的SMα-actin主要以可溶性单体G-actin形式存在;F-actin体外交联实验结果表明,GST-SM22α蛋白纯品可促进F-actin交联形成粗大、束状的应力纤维,而敲减内源性SM22α的细胞裂解液促进F-actin交联的活性明显降低。结论:SM22α是参与VSMC细胞骨架重构的调节蛋白,不仅可促进G-actin聚合形成F-actin,而且还可加速F-actin交联成束,在VSMC骨架重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进坤史建红郑斌孟芳韩梅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骨架肌动蛋白
黄芩苷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肥厚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皮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分析、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黄芩苷的作用机制。结果黄芩苷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VSMC增殖,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阻断PDGF受体的激活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整体实验显示,黄芩苷可预防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肥厚,明显降低内膜/中膜面积(I/M)比值(P<0.01);PC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VCAM-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VSMC增殖而阻止球囊损伤诱导的大鼠血管内膜增生。
呼海娟韩梅孙荣华刘彬温进坤
关键词:黄芩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内膜肥厚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我国河北省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1562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91例和101例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后直接测序的方式检测个体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血管狭窄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型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血管狭窄病例组和对照组MMP-9 C1562T 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无差异;C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病例组之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1562T多态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无关。
韩一张静苏明郑斌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冠状动脉狭窄
一种骨桥蛋白小分子肽的原核表达与生物学活性鉴定
2009年
目的:用大肠杆菌(E.coli)表达骨桥蛋白13肽(OPN13),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骨桥蛋白分子中含黏附序列的13肽cDNA片段与携带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ET-32c-OPN13。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DH5α宿主菌后,对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表达产物His-OPN13经Ni-NT AHis Bind Resin金属离子螯合层析纯化后,分别检测其对骨桥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所表达的His-OPN13融合蛋白在宿主菌中以胞浆可溶性的形式存在。经亲和层析可得到高纯度的His-OPN13融合蛋白。产物活性分析表明,His-OPN13融合蛋白能特异性地抑制骨桥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结论:OPN13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和迁移活性。
刘颖慧田文嘉郑斌韩梅温进坤
关键词:骨桥蛋白原核表达生物学活性
KLF4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KLF4在大鼠颈动脉球囊剥脱血管中进行表达,观察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研究外源性KLF4对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构建含有KLF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KLF4,将其导入内皮剥脱的血管壁。用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的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外源性KLF4在血管中的表达以及与增殖和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重组腺病毒pAd-KLF4可在血管壁中稳定表达KLF4。KLF4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厚,转染pAd-KLF4的血管,其内膜/中膜比值(I/M)(0.52±0.15)明显小于pAd对照组(2.48±0.38),P<0.05。pAd-KLF4组血管壁增殖标志蛋白PCNA和c-Jun表达也较pA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KLF4过表达可阻断损伤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进而抑制球囊剥脱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赵欣铭董丽华孟芳郑斌温进坤韩梅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新生内膜
SM22α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被引量:1
2010年
观察外源性SM22α对球囊损伤诱导的大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雄性SD大鼠经球囊剥脱颈总动脉内皮后随机分为3组:未感染组、pAd组和pAd-SM22α组。术后14天取颈总动脉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源性SM22α、PCNA和p27在血管壁中的表达水平,以及Raf-1、MEK1/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SM22α在血管壁中得到稳定表达;过表达SM22α可显著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的增厚,与pAd组比较,内膜/中膜比值(I/M)降低7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pAd-SM22α组中增殖标志物PC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增殖抑制蛋白p27表达水平增高(P<0.05),同时伴有增殖相关信号转导分子Raf-1、MEK1/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果提示,过表达SM22α可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阻断Raf-1-MEK1/2-ERK1/2通路的级联活化有关。
苗穗兵董丽华温进坤韩梅
关键词:球囊损伤新生内膜
河北省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评估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冠心病血管狭窄发病风险与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相应标准确证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采用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血管狭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在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别、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在病变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河北人群中,冠心病血管狭窄主要与年龄、吸烟和糖尿病史有关。
张静崔炜魏国苏明韩一王维刚郑斌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