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50020)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天胜刘晨姚建华于晨刘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急性脊髓损伤后手术减压时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在不同时间点行手术减压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胸椎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的89例,按照手术减压时限分为3组:A组,伤后24h内手术减压(25例);B组,伤后1~3d内手术减压(47例);C组,伤后3—7d内手术减压(17例)。根据ASIA残损分级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3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不同的减压时间疗效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的ASIA残损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ASIA残损分级较治疗前提高,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结论脊髓不完全损伤后手术减压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且手术越早,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 征华勇刘晨姚建华孙天胜
- 关键词:脊髓损伤手术减压
- 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3年
- 深静脉血栓(DVT)多见于下肢及髂部,最常见于腘静脉[1-2].膝关节手术因邻近血栓好发部位,术中应用止血带等因素,较髋关节、脊柱、妇科等高危手术DVT发生率更高[3-6].其中出现症状性肺栓塞(PE)者占20%~50%.1%~5%的PE患者会发生致命性血栓.而90%PE来源于下肢静脉[7].因此增强对膝关节术后下肢DVT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血栓预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造成静脉血栓的原因为Virchow三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膝关节手术因直接作用于血栓好发部位,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肢体循环,诱导高凝血状态,故其血栓发生率较高.因此膝关节术后并发DVT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对膝关节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术后抗凝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 刘晨王静姚建华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手术后并发症
- 和厚朴酚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及和厚朴酚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空白对照组(control)、线粒体可溶蛋白组(MDP)、和厚朴酚干预组(HNK)。ELISA检测不同浓度线粒体可溶蛋白(MSP)刺激不同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RT-PCR半定量法测定各组转录因子Klf4的表达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ELISA:MSP(10μg/ml,100μg/ml)处理7h时,IL-6和TNF-α含量与control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100μg/ml MSP处理1、3、5、7h时,IL-6和TNF-α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7h时HNK组含量明显低于MDP组(P<0.05)。2.RT-PCR结果显示MDP组KLP4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HNK组(P<0.05)。3.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空白组胶质细胞形态呈静息状态;MDP组小胶质细胞的胞体变圆或者椭圆,突起消失,呈"阿米巴"状;HNK组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线粒体可溶蛋白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的释放,和厚朴酚能够有效地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Klf4的表达发挥作用。
- 刘钢侯晓峰于晨刘佳孙天胜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厚朴酚
- Necroptosis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Necropt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由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所启动,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执行。Necroptosis已被证实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包括肿瘤、免疫性疾病、脑外伤及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 刘佳孙天胜
- 关键词:NECROPTOSIS中枢神经系统程序性死亡脑损伤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脊髓损伤( SCI)是一种可逆性差、致残比率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其治疗也一直是医学界的难点问题。脊髓损伤后伴随的运动功能障碍归因于直接的外力损伤以及随后的病理生理学损伤机制,即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这些机制参与SCI前期的广泛出血和神经细胞的死亡丢失等。原发性损伤是外力作用于脊髓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继发性损伤是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复杂的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是一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主动调节过程,属可控性损伤,故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继发性损伤方面[1]。而在脊髓继发性损伤后以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神经细胞死亡并非源于脊髓直接损伤,而目前认为至少有三种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神经组织损伤:细胞凋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和细胞坏死三种类型[2]。关于脊髓损伤后的的细胞凋亡研究较多、也较透彻,细胞坏死则被认为是无序不受调控的被动细胞死亡,而有关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的研究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自噬作为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自噬的两面性与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自噬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及自噬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于晨刘刚刘佳孙天胜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自噬脊髓继发性损伤神经细胞死亡原发性损伤自噬性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