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ZONGHE017)

作品数:16 被引量:358H指数:9
相关作者:朱宇韦素琼林李月陈松林陈进栋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4篇流动人口
  • 2篇地城
  • 2篇意愿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制造业
  • 2篇城镇化
  • 1篇代际差异
  • 1篇地理集中
  • 1篇电子信息
  • 1篇电子信息产业
  • 1篇定居意愿
  • 1篇东南
  • 1篇东南沿海
  • 1篇信息产业
  • 1篇引力
  • 1篇中国东南
  • 1篇中国东南沿海
  • 1篇人口迁移
  • 1篇社会保护
  • 1篇社会融入

机构

  • 1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8篇朱宇
  • 8篇韦素琼
  • 4篇林李月
  • 3篇陈松林
  • 3篇陈嘉
  • 3篇陈进栋
  • 2篇蔡春萍
  • 1篇董洁霞
  • 1篇祁新华
  • 1篇周燕萍
  • 1篇许慧琼
  • 1篇王国栋
  • 1篇吴焱军
  • 1篇胡陈冲
  • 1篇游小珺
  • 1篇肖宝玉
  • 1篇余立
  • 1篇王婉玲

传媒

  • 3篇人文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3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西区物流发展分析与“轴-辐”物流网络构建被引量:10
2012年
选取城市综合发展状况、物流市场供需状况、物流基础支撑条件3方面18个指标构建物流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城市物流综合竞争力,对结果进行聚类以确定各城市物流发展层次;对行政区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各等级铁路、公路的限制速度并以国道速度为标准分别计算其收缩系数,用ArcGIS Workstation得出网格区域质心到城市的最短相对距离和城市间的最短相对距离,采用场强模型测算网格区域场强值,并对海西区城市间物流引力的大小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衢州、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梅州处于海西区边缘地带,与沿海其他城市联系较弱,存在一个物流场强低值区;同时受到珠三角、南昌、杭州-绍兴为核心的强物流辐射区的影响,海西区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限制。最后,论文提出建立以厦门、福州、温州为轴,泉州、汕头为辐,其他设区市为支点,厦门、福州、温州、泉州、汕头连接线为干线通道的"轴-辐"物流网络。这一物流系统的形成关键在于轴心城市对衢州、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梅州等外围城市的拉拢。
陈进栋韦素琼陈松林陈嘉
就地城市化中的经济、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晋江市与巩义市为例
2013年
选取福建省晋江市和河南省巩义市的相关经济的、人口的和环境的就地城市化指标,建立就地城市化指标体系,对两市经济的就地城市化、人口的就地城市化和环境的就地城市化的发展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市近几年经济的就地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的就地城市化快速推进,而人口的就地城市化相对滞后,形成了两市就地城市化过程中的失调环节。提出当前我国就地城市化发展较快地区的经济、人口和环境发展失调问题,为其他地区的就地城市化工作提供借鉴。
王国栋朱宇
关键词:就地城市化协调发展
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及其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被引量:51
2012年
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县(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公路(区内与区外联系)、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方式及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探讨各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选取制造业中的28个行业,从资源集约度角度将其分为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利用平均集中率测量产业集聚度。引入要素禀赋条件、外部性、规模经济、制度政策4个方面13个变量对福建制造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路网可达性由沿海中部向四周降低,其中公路区内可达性呈明显的圈层结构,区外可达性为"井"字形分布,铁路、港口和机场形成以福州、厦门—泉州为可达性高值区的马鞍状格局,综合交通网络可达性呈带状分布。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不同的特征,制造业平均集中率高值区呈环状分布,而制造业集中率低值区呈点状分布,与交通可达性的"凹陷区"重合。可达性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呈现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与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聚相关程度有所差异,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空间集聚相关性相对较低。此外,农业丰裕度、自然资源禀赋、知识溢出效应、相对企业规模等其他变量对制造业空间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陈松林陈进栋韦素琼
关键词:可达性交通网络
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代际延续和变化——基于福建省的调查被引量:54
2012年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朱宇余立林李月董洁霞
关键词:流动人口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双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5
2012年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愿及其城镇化效应。结果显示,居民迁移行为不太频繁,且多数为就地就近的近距离迁移;同时迁移意愿不够强烈,并且倾向于近距离的中小城镇。在"双拉力"模型分析框架内,乡村拉力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预期收入)、社会保障与乡土情节,城市拉力包括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乡村拉力作用强度远大于城市拉力。在这个来源于乡村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当地居民出于个人比较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就地转型,由此导致了与西方传统城市化模式迥异的就地城镇化现象。进一步论证了就地城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地性与客观必然性,深化了对就地城镇化现象微观机制的认识。
祁新华朱宇周燕萍
关键词:迁移意愿就地城镇化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一项在福建省的问卷调查被引量:44
2011年
基于一项2009年在福建省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从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家庭因素、流入地和流出地特征和社会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在户籍迁移意愿上具有多样化的选择,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其户籍迁移意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本地滞留时间和户口性质,家庭因素中的在迁入地家庭相对经济地位、同在此地家庭成员比以及家乡田地情况,流出地和流入地特征以及社会融合程度等都对其户籍迁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意义。
胡陈冲朱宇林李月王婉玲
关键词:流动人口LOGISTIC回归模型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与地理集中被引量:3
2011年
在分析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和2008年各县市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地方专业化指数对福建省7类装备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基尼系数、θi指数、SP指数对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8年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有所下降,其地理集中度也呈下降趋势.
陈进栋韦素琼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地理集中
近20年来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演化被引量:13
2012年
在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演变与东西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oran指数及Getis-Ord Gi方法,进一步对1991年以来台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TDI)在大陆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研究。结论表明:①TDI在大陆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同时表现出沿海向内陆地区不断扩散、转移的趋势;②TDI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大陆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但这一集聚趋势逐渐减弱;③TDI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圈层结构",冷热点区域波动变化,热点区域近20年不断向北扩展,但环渤海地区至今仍未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区域。
陈嘉韦素琼陈松林
关键词:空间格局演化空间自相关
企业迁移研究进展
2013年
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蔡春萍韦素琼
关键词:企业迁移影响因素决策过程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被引量:68
2011年
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及流动人口、企业雇主和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的深入访谈,考察了流动人口流迁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元分化及其对他们社会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呈现在流入地定居、保持流动状态和向流出地回流的三维分化,并由此导致其对社会保护需求在整体上不同于流入地当地居民,在其内部呈现多元分化的局面;以"城市融入"为主导的社会保护方法需要根据这种需求特点予以完善和拓展。还探讨了以上分析的理论和政策意义,重点分析了基于"城市融入"视角的分析框架在指导流动人口社会保护研究和政策制定上的局限性和向"社会融入"视角拓展的必要性,以及诸如社会保护项目的可携带性、制度基础和融资机制等政策层面的问题。
朱宇林李月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保护社会融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