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ZONGHE015)

作品数:9 被引量:197H指数:8
相关作者:秦耀辰王喜鲁丰先张艳张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低碳
  • 5篇低碳经济
  • 3篇低碳发展
  • 3篇影响因素
  • 2篇低碳城市
  • 2篇时空分异
  • 2篇LMDI模型
  • 2篇城市
  • 1篇低碳城市发展
  • 1篇低碳经济评价
  • 1篇地市级
  • 1篇动机
  • 1篇整治
  • 1篇整治项目
  • 1篇政府
  • 1篇政府领导
  • 1篇政府领导力
  • 1篇中国省级区域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源

机构

  • 11篇河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8篇秦耀辰
  • 7篇鲁丰先
  • 7篇王喜
  • 4篇张艳
  • 3篇张丽君
  • 2篇路超君
  • 2篇张金萍
  • 2篇姜向亚
  • 2篇闫卫阳
  • 1篇谢申申
  • 1篇陈常优
  • 1篇罗宏
  • 1篇张黛
  • 1篇王光辉
  • 1篇王茹楠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
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基于实践和需求的推动,而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又从更高层面促进实践的深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空前重视,围绕低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而对低碳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
关键词:低碳发展低碳经济
文献传递
黄河下游沿岸地市CO2排放的时空分异被引量:8
2012年
地市级尺度的碳排放结构演变与区域差异分析对通过技术学习与知识流动短期内抑制碳排放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市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对黄河下游沿岸区、两大子区及21地市化石能源与水泥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CO2进行科学核算,发现CO2排放量变化于2000年的364.12~4426.95万t至2009年的1238.98~10411.91万t,呈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特征,但不同尺度区域排放结构的时空差异显著。2006年以来,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区域水泥排碳比例有显著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促使少数地市水泥排碳比例有所下降。CO2排放强度与人均排放量的变动符合碳排放EKC曲线关系,但时空分异特征并不一致。排放强度的全区总体差异较为合理,而人均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偏大,从而为涓滴效应的加速作用创造了空间。地区内差异分别为两指标全区总体差异变动的主导因素,整体上,中原区内地市间差异对两指标全区差异变动的贡献更大。
张金萍秦耀辰张丽君路超君
关键词:THEIL系数
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被引量:26
2012年
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基于实践和需求的推动,而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又从更高层面促进实践的深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空前重视,围绕低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而对低碳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与讨论几乎处于空白。本文通过分析资源、环境、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或者方法与低碳发展的关系,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现了低碳发展的理念和导向,碳代谢与循环理论反映了碳循环的自然规律,脱钩理论揭示了碳排放与经济、人口的关系与规律,3E系统理论与模型提供了低碳政策分析的工具,技术创新理论可引领低碳发展的技术突破,"隧道效应"理论则指明了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这六大理论分别从发展理念、自然规律、发展阶段、政策工具、技术模式、实现路径等角度阐述了低碳发展的内涵,共同构成了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理论相互联系并融入低碳研究,必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构建。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
关键词:低碳发展低碳经济
基于行为与结果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多基于项目实施评价或项目效益评价,缺乏可操作性。该文将实施者的行为过程与实施结果相结合,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及内容进行界定,分别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绩效(包括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工程实施等情况)及效益绩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河南省两个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评价与效益评价相结合,便于较全面地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合理。
王喜陈常优谢申申
关键词:土地整治绩效评价
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6
2012年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工资碳排放强度及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总量等方面均比低碳排放型城市高,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低于低碳排放型城市,并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和资源丰富城市,其碳排放构成上分别以电、交通能耗碳排放和气碳排放为主导,高碳排放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86.20%。我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属于相对低碳排放型,其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所在地的降温度日数(CDD)、采暖期、采暖强度、人均能源供给量、居民的人均工资、城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是影响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张艳秦耀辰闫卫阳张金萍张丽君鲁丰先王喜
关键词:低碳城市
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与调控被引量:26
2016年
基于LMDI模型,对我国1990—2010年不同尺度区域的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持续增长,且空间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影响我国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抑制我国碳排放增长效果显著,经济发展是造成我国碳排放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较小,人口增长对碳排放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解结果表明,不同研究时段、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贡献率也有较大差异。国家应该从宏观政策及发展战略角度,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不同区域,通过产业结构、技术、碳税及碳交易政策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及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
王喜张艳秦耀辰姜向亚
关键词:碳排放LMDI模型区域分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是低碳经济研究从理论阶段向应用阶段转移的重要步骤,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及考核的标准体系,可为低碳经济发展和调控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参考DPSIR模型,选取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2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PSIR模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省份(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1991-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上,研究区内各省份总体上是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在空间维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而山西省、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除压力子系统外,其他各子系统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或高度)的正相关。从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看,影响子系统、压力子系统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贡献率相对较小。
王喜秦耀辰鲁丰先张黛姜向亚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黄河中下游
中国省级区域碳源汇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且由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与之伴随的继续增加的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对碳减排的压力亦日益增加。碳减排需要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同时推进。本文利用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排放系数法、森林碳汇蓄积量法和草地固碳速率法,比较全面的估算了省级尺度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森林碳汇、草地碳汇和耕地碳汇,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地均碳排放、能源强度的区域差异,以及碳汇和碳盈余的空间格局特征:①从省级区域单元看,碳排放总量列前三名的是山东、山西和河北,较低的省区为宁夏、青海和海南;人均碳排放较高的为内蒙古、山西和宁夏,较低的省区为江西、海南和广西;地均碳排放最高的为上海,最低的省区为青海;碳排放强度最低的省区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②从全国来看,森林碳汇占总碳汇的52.85%,云南和黑龙江森林碳汇优势显著;草地碳汇占总碳汇的38.51%,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耕地碳汇占总碳汇的8.63%,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和辽宁等省区。今后,东部地区应当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部地区要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推动低碳产业跨越发展;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碳汇能力较强,可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西部地区应加强管理,加速技术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碳汇能力。
鲁丰先张艳秦耀辰陈真玲王光辉
关键词:碳源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但是由于对"低碳城市"认识的不一致,导致了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点,识别出19个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因素,分别从城市主体水平、发展结构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角度进行分类说明。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绘制出多级递阶结构图,理顺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阐明了影响因素间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研究结果显示,19个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其中政府和低碳城市标准位于最高层次,碳排放统计次之,它们是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其余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建议现阶段在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多级递阶结构图所示,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低碳城市标准》,加快开展城市碳排放统计工作,而政府作为城市主体之一,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政策供给者,应充分发挥其领导力,使低碳城市建设走上系统化、制度化轨道。
路超君秦耀辰罗宏张丽君张艳鲁丰先
关键词:低碳城市影响因素政府领导力
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
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基于实践和需求的推动,而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又从更高层面促进实践的深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空前重视,围绕低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而对低碳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
关键词:低碳发展低碳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