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091)

作品数:8 被引量:12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晓蓉林仁漳郭红岩于红霞徐向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污染土
  • 3篇污染土壤
  • 2篇土壤污染
  • 2篇小麦
  • 2篇
  • 1篇蛋白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东南景天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氧化胁迫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抑制剂
  • 1篇应激
  • 1篇应激蛋白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王晓蓉
  • 3篇林仁漳
  • 2篇郭红岩
  • 2篇于红霞
  • 2篇刘翠英
  • 2篇徐向华
  • 1篇汪承润
  • 1篇叶志鸿
  • 1篇黄铭洪
  • 1篇乔松
  • 1篇孙剑
  • 1篇李仁英
  • 1篇孙琴
  • 1篇施积炎
  • 1篇郎漫
  • 1篇马宏瑞
  • 1篇杜文超
  • 1篇杨建军
  • 1篇张宝刚
  • 1篇田园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络合素(PC_n)等巯基化合物被引量:11
2005年
 介绍一种荧光试剂monobromobimane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测定标准样品和植物组织中植物络合素(PCn)等巯基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乙腈和0.1%三氟乙酸组成的二元梯度洗脱程序,标准混合液中PCn等5种巯基化合物15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以谷胱甘肽为代表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在1.25~160ng/μL浓度范围内与峰高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谷胱甘肽的回收率平均为97.64%,40d内的变异系数平均为2.21%.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稳定性好、易于实施、同时测定PCn等多种巯基化合物等优点.通过该方法的应用,首次揭示Cd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Cd的超量积累和解毒与PCn无关.
孙琴叶志鸿王晓蓉黄铭洪
关键词:植物络合素巯基化合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东南景天
制革污泥污染土壤中铬对小麦的富集及生化效应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制革污泥农用所引起的铬污染风险性是制革业发达的国家较为关注的课题,而有关污泥中Cr(Ⅲ)对农作物的危害机制尚有许多不明确的答案,为此利用盆栽培养试验对制革污泥污染土壤中Cr(Ⅲ)在小麦幼苗富集及生化性质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Cr(Ⅲ)对根系的抑制作用远大于地上部分,地上部分Cr(Ⅲ)最大富集量低于150mg·kg-1,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的降低趋势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对应。土壤Cr(Ⅲ)浓度低于1000mg·kg-1时,小麦幼苗叶片中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区别,高于1000mg·kg-1时,MDA含量显著增大,表现出Cr(Ⅲ)对植物膜体系的明显损伤效应。Cr(Ⅲ)的存在对小麦幼苗中SOD和AsA-POD活性影响表现截然不同,Cr(Ⅲ)对SOD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效应,浓度升高时仍未表现出抑制效应,而Cr(Ⅲ)对AsA-POD活性未发现诱导效应,其抑制作用非常显著。
马宏瑞蔡勇王晓蓉
关键词:制革污泥植物富集小麦土壤污染
土壤外源Cd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Cd污染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Cd吸收、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在0~33mg·kg-1范围内,小麦未产生明显的毒害症状,且Cd含量低于3.3mg·kg-1时促进小麦生长;随着土壤外源Cd浓度的增加,小麦根系和叶片Cd含量显著增加。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叶片自由基水平高于根系,且随Cd浓度的变化,叶片自由基响应比根系更敏感;与对照相比,Cd浓度低于3.3mg·kg-1时,Cd处理使小麦叶片自由基水平降低,高浓度的Cd处理(≥3.3mg·kg-1),则使小麦叶片自由基水平升高。叶片SOD、CAT、POD、APX等抗氧化酶在低于3.3mg·kg-1的Cd处理时,没有明显变化,但更高浓度的Cd处理则诱导酶活性升高,表明氧化胁迫程度增加。综合生物量、自由基变化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初步确定土壤外源Cd对小麦幼苗的毒性临界点在3.3~10mg·kg-1之间。
林仁漳杜文超王晓蓉郭红岩
关键词:小麦电子顺磁共振自由基氧化胁迫生态毒性
运用蚕豆幼苗叶片生物标志物评价铅污染土壤被引量:6
2008年
以蚕豆(Vicia faba L.)幼苗为供试植物,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暴露5周后的蚕豆幼苗叶片应激蛋白(HSP70和HSP60)等相关生物指标对土壤铅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铅的增加,叶片总铅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O2.-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r=0.973,p<0.01)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均被相应的诱导.HSP70和HSP60对铅污染的响应比上述其它生物指标更加敏感.可见,土壤铅进入叶片后,可能通过O2.-的作用诱导了膜脂质过氧化,而4种抗氧化酶活力的提高缓解了活性氧的氧化损伤.HSP70和HSP60可作为土壤铅污染早期诊断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还应该考虑铅的暴露剂量并综合利用其它生物指标.
汪承润王晓蓉于红霞乔松张宝刚孙剑
关键词:应激蛋白HSP70HSP60生物标志物
土壤中镉铅锌单一和复合老化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重金属的形态随时间变化,即老化效应,对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实验室模拟方式人为加入不同浓度的镉铅锌盐溶液,于污染后的第3、7、15、30、90、180、360d采样,用0.01mol·L-1CaCl2提取可利用态。单一老化效应的结果表明:Cd、Pb、Zn的有效态浓度在开始的7d内迅速减小,7~30d内缓慢减小,而30d以后浓度趋于稳定,达到动态平衡。Pb的有效态减少相对最为显著。在Zn或Pb存在的条件下,重金属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复合老化效应表现为Cd的稳态浓度显著高于单一老化效应,并且达到稳态的时间延长。Pb比Zn对有效态Cd含量的增加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田园王晓蓉林仁漳于红霞
关键词:动力学生物有效性
污染土壤修复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0
2006年
对如何解决我国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应根据土壤污染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置策略,对于中、轻度污染土壤可通过污染物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调控原理阻断、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对于严重污染程度的土壤则要采取化学淋洗等方法,同时要注意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问题。其次,应加强土壤缓解机理、污染土壤对生物早期伤害的生态毒理学诊断和致毒机理方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土壤修复基准及土壤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王晓蓉郭红岩林仁漳郑建中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
超积累植物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吸收锰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9
2013年
垂序商陆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了解其对锰的吸收特性及机制可为植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通过人工培养液温室培养方法,探讨了低锰浓度处理下垂序商陆吸收累积锰的特性;采用同步辐射荧光技术(SRXRF)分析了锰在垂序商陆根横截面的分布特征;应用能量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和矾酸钠(Na3VO4)、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镧(LaCl3)研究了垂序商陆对锰吸收,并探讨了其吸收机制.结果表明,低锰浓度处理下,锰超积累植物垂序商陆仍然具有较高的吸收和累积锰的能力,5μmol·L-1低锰浓度处理下垂序商陆根、茎、叶锰含量(以干重计)仍可高达402、208、601 mg·kg-1.锰在垂序商陆根横截面中柱含量最高,其次为表皮,皮层锰含量最少,锰从皮层进入到中柱是一个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过程,表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可能存在主动运输过程.DNP和Na3VO4对垂序商陆锰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锰进入细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进一步说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存在主动吸收的过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抑制垂序商陆根对锰的吸收高达30%,表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与钙离子通道密切相关.
徐向华李仁英刘翠英施积炎林佳
关键词:超积累植物抑制剂
垂序商陆叶细胞壁结合锰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垂序商陆是一种典型的锰超积累植物,细胞壁在其累积解毒锰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细胞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p H和不同锰浓度对细胞壁吸附锰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叶细胞壁吸附锰的最适p H值为5~6;其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模型较好地描述(R2=0.978 5),并计算得其最大吸附量为62.50μmol·g-1.细胞壁上的羟基(—OH)和羰基(—CO)是结合锰的主要位点;锰周围第一配层为氧原子,其配位数为6.3,Mn—O键长为0.216 nm,细胞壁与锰主要以内配层模式相结合.
徐向华刘翠英李平郎漫赵小艳杨建军宫敏
关键词:细胞壁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