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4Y424B)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芝芹李艳梅王克勤王建英周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云南干热河谷
  • 2篇干热
  • 2篇干热河谷
  • 1篇造林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降雨入渗

机构

  • 2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2篇王克勤
  • 2篇李艳梅
  • 2篇刘芝芹
  • 1篇周祥
  • 1篇王建英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0
2006年
云南干热河谷高温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现象严重。通过在坡面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微地形进行塑造,强化降雨入渗,结果表明,不论是雨季还是旱季,水平台和水平沟整地后,水平台、台间坡面、水平沟、沟间坡面的土壤水分环境均比同一等高水平上自然坡面好,旱季水平台和水平沟与自然坡面的差距从分水岭到坡脚逐渐减小,雨季差距最大值出现在坡的中部,水平台整地后,西坡的含水率比北坡和南坡高,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坡度越缓,水平台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的效果越明显,偏粘性土壤水平台整地后,改善土壤水分环境的效果要比偏沙性的土壤好,水平台和水平沟整地后,增加了水分在土壤中蓄存的时间,对植物的吸收利用非常有利。
李艳梅王克勤刘芝芹王建英周祥
关键词:干热河谷土壤水分
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强化降雨入渗的效益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坡面上改造于2001年的水平台、水平沟及对照自然坡面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计算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在集中降雨条件下湿润峰运移情况、土壤水分通量及土壤持水量,结果表明:集中降雨后,缓坡上水平台整地在0—200 cm土层范围内湿润峰运移较明显;陡坡上的水平沟整地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湿润峰运移较快,由于侧渗损失较大,100 cm以下土壤水分改善不明显;自然坡面在降雨前后只有0—4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有明显变化,40 cm土层以下湿润峰下移趋势不明显。实施水平台和水平沟整地后,强化了天然降雨入渗,分别能将89%和83%的降雨转化为土壤水分,在时空上对降雨重新进行了分配,而自然坡面只有22%的天然降雨能转化为土壤水分。水平沟和水平台整地能将拦截入渗的降雨转化为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0—200 cm土层持水量最大增幅分别可达57.67、56.93 mm,并能使入渗的水分长时间蓄存在土壤中。
李艳梅王克勤崔吉林刘芝芹
关键词:干热河谷造林降雨入渗
共1页<1>
聚类工具0